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軍占據東北,杜聿明帶領的七個軍,都是哪些?十大主力占五個

2024-04-10歷史

1945年10月6日,經歷了五華山三日的艱苦圍困後,龍雲在何應欽與宋子文的共同保證其安全的前提下,搭乘飛機前往重慶,結束了他在雲南的統治時期。

抵達重慶之後,龍雲被蔣介石召見。蔣介石在會見時推脫稱,杜聿明擅自指揮昆明的國民黨軍隊包圍五華山,承諾會對此事進行處理。

杜聿明

盡管這一切都是蔣介石指派杜聿明所為,但最終還是杜聿明一個人承擔了所有責任。10月16日,蔣介石釋出命令,指出「杜聿明在雲南的處理方式不當,命其撤銷職務進行調查。並指派關麟征為新的雲南警備總司令。」

當時,有計劃將關麟征派往東北擔任保安司令長官的職位,這讓關麟征非常高興。然而,令他感到失望的是,他被任命為雲南警備總司令的正式檔還未下發,而杜聿明已在18日被任命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

關麟征和杜聿明都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員。早期,當關麟征擔任第25師師長時,杜聿明曾在他麾下擔任旅長、副師長。1939年,當關麟征晉升為集團軍總司令時,杜聿明才剛剛被任命為第五軍的代理軍長,這是由新編的第11軍改組而來。

然而時過境遷,此時的杜聿明在蔣介石心目中的地位已經超越了關麟征。在決定誰將率軍北上占領東北時,蔣介石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杜聿明。

國民黨軍隊在北上占領東北期間,派遣了七個軍:新一軍(軍長孫立人)、新六軍(軍長廖耀湘)、第13軍(軍長石覺)、第52軍(軍長趙公武)、第71軍(軍長陳明仁)、第60軍(軍長曾澤生)、第93軍(軍長盧浚泉)。

盡管就兵力而言,與後來國民黨軍在陜北戰場和山東戰場的主要攻勢相比,東北的國民黨軍隊人數上的優勢並不突出,但如果評估其精銳程度,這七個軍隊的戰鬥力均非常強大,可以說都是國民黨軍中的精英。

滇軍中的精銳部隊——第60軍和第93軍

盧漢

在這七個軍隊中,第60軍和第93軍雖然被視為雜牌軍,但實際上都是滇軍中的精銳部隊。滇軍的第60軍是在全面抗戰爆發後,由「雲南王」龍雲調集滇軍主力組建的,首任軍長為盧漢。該軍成

立之初,兵力超過四萬人,由於裝備了大量法式輕武器,其火力強度超過了當時的大多數雜牌軍。

第93軍最初是國民黨中央軍的一個番號,1945年4月,原93軍番號被撤銷,不久之後,滇軍組建了新的第93軍。

這兩個軍隊後來被納入盧漢指揮的第一方面軍。日本投降後,他們隨盧漢進入越南接受日軍的投降。由於在接受投降時繳獲了大量日軍裝備,第93軍主要使用日軍裝備,其火力並不弱;而第60軍除了接收了一部份美軍裝備外,也繳獲了大量日軍裝備,其火力超過了第93軍。

這兩個滇軍部隊,無論是在火力、戰鬥力還是兵力(第60軍超過3萬人,第93軍超過2.8萬人)方面,都不僅僅是雜牌軍可以比擬的,甚至超過了國民黨中央軍的普通部隊。

第60軍一直是滇軍的頭號主力。1948年10月17日,在軍長曾澤生的帶領下該軍起義,後被改編為解放軍的第50軍。第93軍在錦州解放戰役中被擊潰,原軍長盧浚泉(此時已升為第六兵團司令官)及新任軍長盛家興被俘。

在蔣介石指揮的軍隊中,「五大主力」包括了兩個極具盛名的部隊,它們是新一軍和新六軍。這兩支軍隊連同第五軍、整編的十一師(即十八軍)、整編的七十四師(即七十四軍)共同構成了蔣軍中的精英力量。

新一軍和新六軍作為裝備精良的美械部隊,在裝備和火力上毫無疑問屬於最為強大的。在蔣介石的各部隊中,部隊的兵力存在較大差異,一個擁有二萬多人的軍隊已經算得上是精銳部隊了,而擁有一萬多人的軍隊則比較常見。新一軍和新六軍最初進駐東北時,每個軍隊的人數大約在3.5萬左右,其規模在當時蔣軍中屬於非常突出的。雖然有觀點認為後來整編的軍隊人數更多,但需要明白的是,國民黨軍隊在整編後,軍隊被改編為師級單位,因此這些整編後的部隊其實相當於較小的兵團。

廖耀湘晉升為第九兵團司令官後,新一軍和新六軍被納入其指揮下,隨後與廖兵團一起被擊潰。

新一軍中有其特殊性,當陳誠擔任東北行轅主任時,他創新地對部隊進行了擴編,其中包括將新一軍的骨幹力量新38師獨立出來,並以此為核心組建了新七軍。1949年10月19日,新七軍的官兵放下了武器,向解放軍投降。

由於新38師的分離,當廖耀湘兵團被認為擁有蔣軍「五大主力」中的兩支時,許多人對此並不認同,因為此時的新一軍已名存實亡。

在蔣軍的「十大主力」中,有這三支值得一提:

關麟征是52軍的資深軍長,同時也是杜聿明的老部隊。杜聿明早期在該軍的基幹部隊25師中擔任過旅長和副師長。

關麟征指揮的52軍在抗戰的初中期非常出名,特別是在台兒莊戰役的反攻階段,湯恩伯兵團的主攻部隊正是52軍,關麟征因此獲得了「關鐵拳」的稱號。

52軍的戰鬥力頗為出色,有觀點甚至將其視為蔣軍的第六大主力。雖然這種看法略顯誇張,因為在進入東北之時,52軍僅部份更換為美式裝備,其裝備水平並不如全美械的71軍和13軍。

有一個觀點提到,52軍在遼沈戰役的後期,在時任軍長劉玉章的領導下,成功從營口突圍。這個說法部份真實,劉玉章確實帶領一個半師的兵力逃離,但是,52軍的基幹部隊25師在新開嶺戰役中已被擊潰,劉玉章帶領的部隊大多數是後補的新兵,並不能稱之為主力的逃離。

71軍下轄的三個師(即36師、87師、88師)連同教導總隊,在淞滬會戰中被譽為「四大德械部隊」。雖然這三個師在經歷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後幾乎損失殆盡,但能將師編號保留在同一軍隊中,足見蔣介石對此軍的重視。

相較於52軍的部份美械化,71軍則完全裝備了美式武器。盡管與新一軍、新六軍的差距明顯(主要在重型武器上),但其戰鬥力遠超大多數蔣軍部隊。71軍在遼沈戰役中,同樣隨廖耀湘兵團一並被消滅。

13軍也是一支全美械化的部隊,作為湯恩伯的老部隊,它是蔣軍中的精英之一。在蔣軍進入東北的七個軍中,除孫立人外,13軍軍長石覺和杜聿明的關系尤為糟糕,最終兩人關系惡化到了對立的地步。石覺透過其老上司湯恩伯的關系,擺脫了杜聿明的控制,前往熱河。

在平津戰役中,13軍在從承德撤退至北平的過程中,部份兵力被殲滅,殘余部隊在北平接受了改編。

將52軍、71軍和13軍進行戰鬥力排序無疑會引發爭議(特別是52軍與71軍之間),但如果要在蔣軍嫡系部隊中列出「十大主力」,這三支部隊絕對能名列其中。

杜聿明擔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後,指揮著這七個軍的蔣軍部隊勇猛地占領了東北地區。有人根據兵力簡單判斷,認為東北的蔣軍在數量上並沒有明顯優勢,因此壓力並不大。

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這七個軍中沒有一支戰鬥力弱的部隊,其中四個是全美械化部隊,「五大主力」占了兩個。如果要在蔣軍嫡系中排出「十大主力」,那麽這五個部隊肯定能夠入選。雖然胡宗南擁有「四十萬大軍」,但從戰鬥力來看,實際上並不如杜聿明手中的這七個軍。

因此,觀察遼沈戰役時,不能單純看到東北解放軍的勢如破竹,實際上一開始蔣軍是占有優勢的。能夠在劣勢中逐步逆轉局勢,最終解放整個東北,東北解放軍的首長和官兵都經歷了艱苦的戰鬥,取得的勝利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