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我死後中國會怎樣?鄧小平回答後,毛主席心領神會:英雄所見略同

2023-12-09歷史

毛主席和鄧公分別是中國第一和第二代領導核心,他們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一次談話中兩人針對中國未來的形勢達成了高度一致。

1973年8月,中共第十次代表大會召開,此次會議之後鄧公重新回到北京工作,在黨和國家的事務種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會後毛主席與鄧公展開了一次談話,毛主席問了鄧公一個問題:「我死後,中國會是什麽樣子?」

鄧公給出了一個讓毛主席滿意的回答之後,毛主席繼續詢問解決的方案。

只見,鄧公將兩人的杯子交換了一下位置,毛主席微笑著,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那麽,鄧公給出了一個怎麽樣的答案?交換杯子的舉動又寓意了怎麽樣的解決方案?

軍區大變動

1973年12月18日,各大軍區的負責人都接到了一封來自北京的機密檔,檔的最後寫著同一段話:

「檔內容高度保密,北京會派飛機接送。」

接到檔之後,八大軍區的司令員不敢怠慢,立刻接受命令前往北京,檔內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八大軍區司令員來到北京之後,毛主席連同政治局委員一起,和各位司令員及政委開了一個重要的會議。

八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是久經沙場的老革命家,他們都是毛主席在革命年代最親密的戰友,毛主席見到眾人之後就開始聊起了過往的燃情歲月,會場的氣氛也一下子活躍了起來。

別小看這一場輕松愉快的談話,毛主席除了想和各位老戰友敘舊以外,還有更深層次的目的,這場談話也為之後的計劃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毛主席此次談話的目的,是希望將各大軍區的司令員調離屬地,前往另一個軍區繼續任職。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安排,背後關系到中國未來的發展。

因為自從1955年的軍隊改革之後,各大軍區的司令員幾乎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屬地,有一些司令員在自己負責的軍區當中任職長達十幾年。

雖然各大軍區的司令員對於當地的軍隊建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但是長時間在一個軍區任職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

1973年12月22日,會議圓滿結束,鄧公在毛主席的指示下,釋出了有關八大軍區司令員調動的命令,並且立即執行。

雖然命令只有短短幾個字,但是各大軍區的司令員都要嚴格執行,很快各大軍區就順利完成了對調工作。

但是對調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當時各大軍區的司令員當中,脾氣最火爆的當屬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他自1955年開始就坐鎮南京長達18年之久。

為了給大家做一個榜樣,毛主席在見到許世友之後就問他有沒有讀紅樓夢,許世友連連說道自己讀了三遍。大家看到許世友也對毛主席十分尊敬,自然就不會再有任何異議了。

對調工作同時也要考慮兩地的適應問題,和許世友對調的是廣州軍區的丁盛將軍,這位將軍和許世友一樣,是一個作戰勇猛且個性十足的悍將。

鄧公認為兩人的處事風格和性格都十分相似,因此讓這兩人進行調換,其實就是簡單地換了一個地方,這樣既能夠滿足對調任務,同時也考慮到了適應問題。

福州軍區的韓先楚將軍則和蘭州軍區的皮定均將軍對調,因為福州軍區直面台灣,壓力較大,而蘭州軍區則相對比較穩定。

常年處於壓力當中的韓先楚將軍可以前往蘭州軍區進行休養,而養精蓄銳的皮定 則可以滿懷鬥誌前往福州俯視台灣。

楊得誌將軍和曾思玉將軍的對調則相對比較簡單,因為兩人曾是上下屬關系,雙方在各方面的工作都是一脈相承。

速度最快的則是沈陽軍區的陳錫聯將軍和北京軍區的李德生將軍,因為兩人不僅距離較近,而且在革命時期同屬於二野,相互間都十分了解對方的習性。

隨著八大軍區司令員的調換工作完成,中國軍隊也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各大司令員也進入到了新的工作崗位。

那麽問題來了,為何中央要對八大軍區的司令員進行調換?這一決定與當初毛主席和鄧公的談話有著怎麽樣的聯系?

英雄所見略同

在中共第十次代表大會結束之後,毛主席對鄧公和王洪文提出了一個極具深度的問題,同時也是在考驗兩位「接班人」的政治智慧。

毛主席問道:「我死後,中國會變成什麽樣子?」

王洪文聽完之後率先做出了回答:繼續堅持主席的革命路線走下去。

鄧公稍加思考之後直接表示:中國會陷入軍閥混戰,天下大亂的局面。

相比於王洪文的回答,毛主席對鄧公的回答更加滿意。

隨後毛主席繼續追問道:「如何解決?」

鄧公沒有立刻回答毛主席的問題,而是將兩人的茶杯進行了調換,毛主席看到之後滿意地點了點頭,笑著對鄧公說道:「英雄所見略同。」

短短的兩句話和一個動作,其中就展示了鄧公極高的政治智慧,他說出了讓毛主席一直在思考的軍隊問題,這也是鄧公之所以能夠獲得毛主席稱贊的原因。

1971年,毛主席曾經視察過華中和華南的解放軍部隊,發現其中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很多軍區的負責人在當地擔任了很長時間的職務。

很多將領掌握一方軍隊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而且每次軍區內部進行排程工作時,這些負責人都會帶著自己的親信進行調動。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些高級將領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自己的「小團體」,這就使得中央的命令很難透過政委進行傳遞,使得中央對部隊的領導力大大減弱。

如此一來,這些高級將領的工作方式就很容易僵化,軍隊的活力和積極性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極度不利於我軍未來的發展。

當時毛主席的身體每況日下,他希望能夠對軍隊進行一次改革,但是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因此他急需一位年富力強的領導人能夠代替自己完成這項任務。

在上文的談話結束之後,鄧公就成為了執行改革的最佳人選,無論是資歷還是能力都能夠擔此重任,鄧公的前瞻性和方案也十分貼合毛主席的想法。

於是,在12月12日到22日,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讓鄧公擔任軍委委員,代替自己完成對於軍隊的改革工作。

當時毛主席雖然有些遲暮,但是對於該項任命卻表現得十分果斷,因為他知道只有鄧公能夠很好地完成這項任務。

毛主席面對一眾高級軍政幹部,直接提出了要在各大軍區內進行對調的指示,不等眾人反應就直接拍板了這項決定。

為了幫助該項指令的順利實施,毛主席表示,要對每一個軍區都進行調換,只有一視同仁,才能夠實作對調目標,一旦有一個人掉隊了整個計劃就會受到影響。

當時有一些軍區司令員對於這項指令有一些異議,毛主席力排眾議的表示:「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呆久了,是不行的。關於這個問題我已經考慮了很長時間了!」

隨後,毛主席就說了很多自己對於調換指示的看法,同時將新任命的鄧公請了上台,在會議上表達了對鄧公的肯定,同時也解釋了選擇鄧公是集體決策下的結果。

事實上,早在3月10日的時候,中央就已經對鄧公的工作進行了明確的安排,這也從側面落實了鄧公的工作。

大家得知鄧公的職務是經過中央集體決策後的選擇,就沒有再繼續進行勸阻,鄧公也由此開始了他的改革之路。

但是鄧公的內心也還有一點顧慮,因為自己剛剛才恢復職務,一下子就接受了一個那麽嚴峻的任務,恐怕一時半會改革會難以進行。

不過,毛主席十分信任鄧公,他為了讓鄧公的事業發展更加順利,直接對鄧公說道:

「工作難免會出現錯誤,但是如果為了不犯錯而逃避,那才是真正的錯誤。」

毛主席的話讓鄧公深受影響,毛主席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夠鼓勵一下這位人才,之後鄧公就開始放開雙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於是就有了前文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的政策。

那麽,為何毛主席會如此器重鄧公?兩人之間還有過怎麽樣的故事?

毛主席的親密戰友

鄧公是毛主席最堅實的擁護者之一,在革命時期無論毛主席順境還是逆境,鄧公始終陪伴在毛主席的身邊。

兩人鋼鐵般的友誼在革命的炮火中凝成,鄧公在法國留學歸來後就投身中國革命事業,此後就一直和毛主席並肩作戰。

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全國都陷入到了一片白色恐怖當中。中國共產黨的優秀成員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全國的革命形勢十分危急。

當時中國共產黨剩余的成員都對革命前景感到一片灰暗,大家都找不到了革命的方向,毛主席等少部份黨員提出了武裝革命鬥爭的路線,用武裝反抗的形式挽救當前岌岌可危的形勢。

但由於當時的毛主席在黨內資歷尚淺,並沒有過多的威望,因此他提出的革命路線並沒有得到大部份黨員的支持和認可。

不過黨內也有一些思想比較先進的黨員,鄧公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沒人支持毛主席的時候主動站出來,旗幟鮮明地表示,只有堅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黨的事業才得以延續。

正如鄧小平後來所評價的:如果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

隨著鄧公的表態,很多搖擺不定的同誌開始加入到武裝鬥爭路線當中,與毛主席站在同一陣線的戰士開始慢慢增加。

事實證明毛主席的路線是正確的,搖搖欲墜的黨組織在毛主席的指揮下重新看到了希望,鄧公與毛主席的關系也在此時開始愈發牢固。

在此後的革命鬥爭中,毛主席逐漸發現眼前這個小戰士是一個大才,不僅有著很高的智慧,而且執行力極強。

因此,在遵義會議毛主席的領導地位確定之後,毛主席對鄧公大力提拔,鄧公在革命道路上的發展也有了一個重大的突破。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鄧公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最終也隨軍完成了兩萬五千裏長征,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抗戰爆發之後,鄧公開始受到重用,他在軍中擔任129師政委,該師是八路軍的三大主力師之一,鄧公能夠擔此重任足見組織對他的重視。

鄧公在抗戰時期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指揮能力,他的能力也被毛主席看在了眼裏,於是在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力排眾議讓鄧公參與部隊的指揮工作。

毛主席的慧眼識珠讓鄧公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完成了戰略反攻任務,協助淮海戰役大獲全勝,擊敗了國民黨的多只精銳部隊,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毛主席得知了鄧公在軍中的貢獻之後激動不已,為此還對鄧公給出極高的評價:「武可比林彪,文可比恩來。」

新中國成立之後毛主席任命鄧公為國務院副總理,在工作上十分「偏心」鄧公,即便是在公開場合上也多次表達了對鄧公的贊賞。

正因如此,在毛主席晚年時,鄧公也多次被委以重任,此次部隊改革也是其中之一。

事實證明,毛主席沒有看錯人,鄧公不僅多次很好地完成了毛主席交代的任務,在新時期的開發中更是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推動了新中國的經濟騰飛,成功接住了毛主席留下的接力棒,鄧公也由此成為了新中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領導人之一。

結語

毛主席和鄧公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領導人之一,他們不僅有過親密無間的合作,同時惺惺相惜。

兩人的大智慧在軍隊改革事件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們都是真正的偉人,故而擁有高度一致的長遠目光。

毛主席與鄧公是一脈相承,軍隊改革的決策為中國的軍隊未來發展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為之後的改革開放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助力新中國實作民族的偉大復興,讓我們向兩位偉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