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介石:能夠取代我的只有兩人,一個是毛澤東,一個已經被我殺了

2024-01-08歷史

「委員長百年之後,誰能夠替代你?」

1933年,蔣介石約了幾名國民黨將軍在廬山上聊天,大談「美好未來」。聊著聊著,陸軍上將 劉建緒 突然問了這麽一個沒頭沒尾的問題。

雖然這句話有些許冒犯之意,蔣介石倒是不怎麽在意,反而得意洋洋的說道:「 能取代我的那個人,已經被我槍斃了。

想了了,他又補充了一句:「不對,能取代我的人還有一個正活在世上。」

在場所有人都知道,「活著」的那個,應該是他們正準備對付的紅軍領導者毛澤東。而蔣介石說被他槍斃了的那個,也是大有來頭。早在「西安事變」爆發十年之前,就給蔣介石發動了一次「兵諫」……

一代英豪,廬山兵諫

這個人,就是國民黨元老鄧演達。

鄧演達是廣東惠陽人,小時候在毗鄰香港的淡水讀書,聽說了不少關於孫中山的神話,對孫中山很是崇拜。

1909年,14歲的鄧演達考上了黃埔陸軍小學,並透過學長鄧鏗秘密加入了同盟會,兩年後還參加了黃花崗起義。

後來,鄧演達還參加過「二次革命」。1920年陳炯明炮轟總統府、公開叛變時,鄧演達親自跑去聯絡滇軍、粵軍、桂軍組成西路討賊軍,自己擔任前敵總指揮,從陳炯明手裏奪回了廣州。

也正因此,雖然鄧演達年紀小,卻深受孫中山信任,在國民黨那邊也有著極高的威望。

孫中山的第一支武裝部隊粵軍第一師的師長李濟深,曾做過這麽一番評價:

「沒有鄧仲元(鄧鏗)師長的偉大、毅力,就不可能有革命的粵軍第一師;沒有擇生(鄧演達)的忠貞和熱誠,也沒有鞏固的第一師,並堅定地為革命事業效命。」

1924年,孫中山決定創辦黃埔軍校,鄧演達拒絕了孫中山的好意,推薦李濟深當教練部主任,自己當副主任兼學生總隊隊長,孫中山逝世後,升任黃埔軍校教育長,成為了軍校的三號人物。

最開始,鄧演達和蔣介石的關系還是很不錯的,但多年相處下來鄧演達發現,他們兩人的革命理念有著很大差異。蔣介石的「革命理念」摻雜著許多的個人欲望。道不同不相為謀,兩人逐漸漸行漸遠。

1926年7月12日,廣東國民革命軍兵分三路北伐,準備殲滅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大北洋軍閥,最終統一全國。

因為北洋政府不得民心,北伐軍第一、二路很快就分別占領了武昌、南昌,接下來就要準備突破長江方向,繼續向北挺進。

誰曾想,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到了南昌之後,突然決定不走了。

蔣介石之所以停在南昌,是因為廣州國民政府搬去了武漢,他想讓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搬到南昌來,以實作「以軍制黨、以軍制政」的目的。也正因此,蔣介石不但自己不走,還把隨行的大批國民黨要員統統扣下,不讓他們去武漢。

時任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主動給蔣介石發電報,邀請他來武漢「詳談」,結果蔣介石卻將這電報當成廢紙一般毫不在意。

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鄧演達,對蔣介石這一斷送北伐大業的行為很是看不慣。當年孫中山當年曾明確提出:「 軍隊只是完成民國大業的一項工具,政府才是政權的唯一象征。 」身為孫中山信徒的鄧演達,也主張應該「黨指揮軍事」。而不是「軍事指揮黨」。

因此,他專門給老同學唐生智寫信,詳細講了蔣介石圖謀擁兵自重的打算。

唐生智接到信後立即報告了汪精衛,汪精衛覺得必須把江西奪回來,以孤立蔣介石。為此,退第一時間決定讓朱培德擔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另派遣李宗仁出兵占領贛北、九江。

蔣介石聞訊後也做出了反應,任命李烈鈞為贛府主席。

天無二日,一個省政府出現了兩個主席,北伐軍內訌的事,算是徹底擺在了明面上。

蘇聯軍事顧問鮑羅廷打算居中調停,為此專門邀請蔣介石和汪精衛一起來廬山,大家心平氣和的聊一聊,不要作出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汪、蔣都擔心對方會下黑手,因此專門約定,大家只帶幾名高級將領和一個營的兵力做警衛。

蔣介石這邊帶的是鄧演達,汪精衛那邊帶的是唐生智。

鄧演達知道,以蔣介石的性格是絕對不可能和汪精衛談出什麽東西來的,因此專門找上了唐生智,勸說對方同意和他一起發動「兵諫」,勸說蔣介石繼續北伐。

12月中旬的一天,鄧演達、唐生智聯袂來到了蔣介石下榻的仙巖客寓( 現為解放軍五一療養院 ),說有「要事」求見總司令。

衛兵不疑有他,剛開啟門準備放他們進去,外面突然沖出了大量全副武裝的軍人,衛兵都沒來得及示警就被繳了械。

當時蔣介石正在床上休息呢,突然就看到唐生智和鄧演達開啟臥室門沖了進來,臥室外面還有很多的北伐軍官兵在四處張望。

蔣介石當然明白發生了什麽事,為了展現「領袖風度」,他強裝冷靜的說:「大家有意見,可以慢慢談嘛,不要做出失真北伐大業的事情來。」

北伐軍將士都幹這種不要命的事情了,顯然不可能跟蔣介石「慢慢談」的,性格比較耿直的,甚至直接提出要把蔣介石捆起來。

蔣介石雖然沒被捆,但也被軟禁了。他心裏十分憤怒,認為是鮑羅廷給自己「下套」,下定決心只要自己能活下來,一定找機會把鮑羅廷給驅逐出去。

這件事他還真的冤枉了鮑羅廷。對方是真的想讓國民黨內部團結起來,哪知道會發生這種事。因此當鮑羅廷收到訊息後,第一時間聯系上了鄧演達等人,並讓雙方達成了以下幾點意見:

第一、雙方在山上的武裝立即分開,中間的部份為安全區。

第二立即恢復蔣總司令的自由,因為此事系部下自行發起,日後不得追究。

第三、明日一早,武漢的人從山北下山,南昌的人從山南下山。

第四、立即召開國民黨中央全會,增強黨性,達成黨內團結。

於是,這起讓汪精衛和蔣介石都大吃一驚的事件,就這麽和平解決了。

以蔣介石的小心眼,顯然不可能真不「追究」的,沒過多久就撤掉了鄧演達政治部主任的職務。

蔣介石的「心腹之患」

1937年3月,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提高黨權,並透過了【統一黨領導機關案】等決議案,撤掉了蔣介石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職務。

可惜,此時蔣介石羽翼已豐,這些限制並沒有什麽用。

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另組國民黨中央黨部、國民政府。

鄧演達因為經常抨擊蔣介石,提議應該加強和共產黨合作,入了蔣介石「秘字第一號令」通緝名單。

鄧演達也不甘示弱,在武漢這邊力主東征,討伐叛徒蔣介石。結果也正在此時,奉系突然派兵南下,武漢政府這邊準備二次北伐進軍河南,鄧演達就跟著出征了。

他沒想到的是,留在武漢的汪精衛在短短一個月內態度大變,跟蔣介石眉來眼去,為「清共」做準備。

鄧演達聽到訊息後,曾專門趕回武漢勸說汪精衛繼續站在革命的立場上,眼見勸說無效,只得黯然出走去了蘇聯。在莫斯科期間,鄧演達和宋慶齡等國民黨左派發表了【對中國及世界革命民眾宣言】,痛斥蔣介石和汪精衛成為了軍閥的工具、人民的公敵。

雖然鄧演達已經離開了中國,蔣介石並不覺得自己「高枕無憂」了,對他仍然充滿了警惕。

鄧演達在黃埔生中有著極高的威望,而黃埔系是蔣介石的嫡系,如果鄧演達登高一呼,蔣介石手下的人馬可能會立即被分走一半。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1930年,在外國旅遊了兩年多的鄧演達秘密回國,並於當年8月成立了「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即第三黨)。他們黨的綱領是:

「在資產階級的領導下,實作反帝、反封建、反蔣介石的‘平民革命’,建立以工農為基礎,以農工為中心的‘平民政權’,最終實作社會主義。」

鄧演達想到,蔣介石以黃埔生為他的骨幹,我為什麽不能利用自身的影響,讓黃埔生為我所用呢?於是,他又建立了「黃埔革命同學會」。

僅僅過了半年時間,參加這個「同學會」的黃埔生就達到了五千人。這是什麽概念呢?當時全國的黃埔生才一萬多人。這些黃埔生中,包括蔣介石嫡系部隊18軍的杜聿明、宋希濂、周至柔、肖乾,甚至連黃埔教官出身的陳誠,以及非黃埔出身的羅卓英都加入了其中。

對於蔣介石而言,哪怕鄧演達跑去投奔了共產黨,也比在國民黨內挖他的墻角好。因此,當他得知已經有一半的黃埔生加入了「黃埔革命同學會」後大為光火,直接懸賞30萬通緝鄧演達。

1931年年初,蔣介石邀請立法院長胡漢民到陸海空總司令部「吃晚飯」,結果胡剛到就被一群荷槍實彈的士兵給控制住了,緊接著被押赴小湯山軟禁。

訊息傳開後,國內一片嘩然,汪精衛趁機在廣州另立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

鄧演達覺得這是起來發動革命的好機會,準備派陳銘樞前往江西,把「圍剿」紅軍的第19路軍調到廣東去,在南方建立反蔣基地。鄧演達自己將去策動18軍起義奪取南昌,並和武漢駐軍、馮玉祥、楊虎城取得聯絡,大事可成矣!

誰曾想,鄧演達還沒來得及出發,就因為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了。

此時的蔣介石並沒想將鄧演達怎麽樣,因為鄧在黃埔中的威望太大了,而且他也覺得鄧演達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想收為己用。

為此,蔣介石曾專門安排中央組織部張陳立夫、南昌行營黨務指導處處長段錫朋等人前去勸說,許諾只要鄧演達願意出面調停寧粵沖突,就讓他當中央黨部秘書長或參謀總長,結果都被鄧演達拒絕了。

推動蔣介石下定決心要殺鄧演達的契機,是「九一八」事變的爆發。

本來,因為蔣介石扣押胡漢民、鄧演達國內已經怨聲載道了,現在又一槍不發放棄東北,更是民怨沸騰。全國各地出現了大量反蔣活動,要求蔣介石下台。

民怨至此,蔣介石不得不為下野做準備。問題是,他並不是真的想下野,只要手裏面掌握著軍隊,就是下野也只是裝裝樣子,糊弄糊弄。

鄧演達的存在,對於蔣介石而言就成了極大的不穩定因素。他很擔心,如果自己剛下野,黃埔生們直接推舉鄧演達上台怎麽辦?要知道,不久前南京教導總隊的黃埔生鄧克敏都已經安排人手準備劫獄了,這還是在他蔣介石的眼皮子底下!

誰敢保證他剛下台,鄧演達就被放出來當新領袖呢?

也正在此時,戴季陶不失時機的進言:「 今日可怕的敵人不在汪精衛、陳濟棠。能動搖根基,分散黃埔革命力量的,除鄧演達之外無他人。

於是,蔣介石在正式下野之前徹底下定了決心:「殺!當然,他不敢公開殺害鄧演達,只是讓衛士長王世和「秘密除之」。

很明顯,這種事是瞞不了多久的。當鄧演達遇害的訊息泄露後,宋慶齡曾專門找蔣介石質詢,蔣介石躲不過去,只好承認:「他危害政府,已經被槍決了。」

悲痛無比的宋慶齡回到上海後,公開發表宣言譴責蔣介石。

緊接著,全國各大城市都出現了「打倒蔣介石!」之類的標語。甚至連陳誠都主動給蔣介石送出了辭呈,說:「 上無以對總司令,下無以對恩友。 」蔣介石不得不專門找陳誠談話,說他和鄧演達之間只有「私人友誼」,不涉及政治,勸他「繼續為黨國效力」。

鄧演達死後,蔣介石覺得「神清氣爽」,哪怕過了兩年,還不忘洋洋得意的說:「 能取代我的那個人,已經被我槍斃了。」

然而,死的那個人威脅不了蔣介石,蔣介石解決不了的毛主席,卻最終推翻了他的統治,實作了蔣介石自己的「預言」。

那麽,同樣被蔣介石視為「心腹之患」的毛主席,是如何評價鄧演達烈士的呢?

主席只用了八個大字:

「以身殉誌,不亦偉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