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35年紅軍飛奪瀘定橋,敵人為何不將鐵索炸斷?劉文輝:我才不傻

2024-04-29歷史

1935年5月24日,長征途中的中央紅軍透過大涼山彜族地區後,來到了大渡河南岸的安順場,準備強渡大渡河。

大渡河,河面有300余米寬,水急浪高漩渦多,兩岸是崇山峻嶺、層巒疊嶂,唯一可以透過的路只有一座鐵索橋,因此此河無疑就是橫亙在紅軍面前的一道屏障。

而安順場,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就在70多年前,曾是太平天國的冀王石達開,同樣在清軍的圍追堵截下被困於此,當年也是5月期間,正值河水暴漲,大雨滂沱,太平軍編造竹筏幾次強渡不成,最終全軍覆沒。

因此面對有著相同命運的紅軍,蔣介石斷言道:「 一定要讓朱毛紅軍做石達開第二 !」

隨後蔣介石趕緊進行軍事部署,急令國民黨將領薛嶽率軍尾追紅軍,然後又電令四川軍閥劉文輝向安順場一帶進行合圍。

除此之外,老蔣更是給劉文輝下達死命令: 務必炸毀鐵索橋,讓共產黨無路可走,將安順場成為「翼王悲劇地」。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劉文輝並沒有照著蔣介石的意思辦,而是以瞞天過海之際,抽掉了瀘定橋上的橋板,最終使得紅軍順利過橋。

事後,曾有人問劉文輝為什麽不炸橋,他淡淡地回答:「炸橋?我才不傻呢!」

那麽,到底什麽原因讓劉文輝違抗老蔣命令,將紅軍「放」了過去,難道這其中有什麽隱情?

當時紅軍為了迅速過河,使國民黨前後夾擊的陰謀失敗,中共中央果斷做出決策: 兵分兩路夾河而上,相互策應奪取瀘定橋。

彼時,紅4團在接到命令時,離著瀘定橋還有240裏,於是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釋出緊急命令: 克服萬難進軍瀘定橋,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就這樣,紅軍先鋒團冒著傾盆大雨,甩開鐵腳板,在又窄又滑的山道上疾馳一夜,最終以鋼鐵般的意誌趕在國民黨援兵之前到達瀘定橋西岸。

然而,彼時橋面上的木板已被劉文輝拆空,只剩下13根光溜溜的鐵索鏈,並且敵人在東橋頭也構築了工事,槍炮正不斷向西橋頭射擊。

面對危急關頭,紅4團從二連挑選出22名勇士組成奪橋突擊隊,他們個個身背衝鋒槍,腰挎手榴彈,手持駁殼槍,冒著敵人越來越密集的火力,帶著必勝的信念以及視死如歸的氣概,在槍林彈雨中攀索前進。

隨後,三連全體戰士每人攜帶一塊木板緊跟突擊隊,一邊鋪橋一邊不停沖鋒。

而隨著突擊隊的速度越來越快,對岸的敵人看的目瞪口呆,全被紅軍勇士的無畏氣概所震懾,於是顧不得開炮紛紛掉頭四處逃命。

最終,在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後,我軍成功奪占瀘定橋,為大部隊擺脫險境開啟了一條生命通道。

可以說飛奪瀘定橋,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一場重要戰役,更是世界軍事史上的偉大奇跡。

事後蔣介石非常震怒,他怎麽也沒想到,紅軍會插翅「飛」過橋去,而劉文輝居然違抗命令不炸橋?於是,他便找來這個軍閥頭目,開始興師問罪。

你為什麽不按計劃行事炸橋,反而自作主張,簡直壞了我的大事!」 蔣介石怒火沖天大聲斥責劉文輝。

對此,劉文輝早有準備,他不緊不慢地說道: 「這橋真炸不得啊!」

嗯?為何? 」蔣介石滿臉狐疑。

這可是康熙時期建成的橋梁,也是老祖宗留下的自然遺產,更是川康地區的經濟命脈,一旦將橋炸毀,後果將不堪設想,不僅國軍會背上罵名,恐怕也會引起局勢動蕩啊!」

聽聞劉文輝一席話,老蔣感覺也頗有道理,盡管他內心極度不爽,但事已至此,再做什麽也無濟於事,於是蔣介石也沒有像對付王家烈那樣,順勢收回西康地區的兵權,而是象征性地進行了批評通報後就此了事。

那麽,劉文輝不炸瀘定橋,難道真的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嗎?其實還真不是,除此之外,他有自己的小算盤。

劉文輝,身為川康邊防總指揮,雖然聽命於蔣介石,但他倆卻是面和心不和。

1929年期間,劉文輝曾聯合了唐生智等人聯名發電,斥責蔣介石的不作為,掀起過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蔣行動。

可是由於蔣介石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再加上軍事強大,使得唐生智隊伍處於四面楚歌之中,而劉文輝又遠在邊陲難以給予軍事支持,最終反蔣鬥爭以失敗告終。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面對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組織的討蔣聯軍,劉文輝喜不自勝,於是便暗中調遣兵力,準備配合馮、閻聯軍,與蔣介石決一死戰。

可是誰能想到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張學良竟然率軍入關援蔣,劉文輝的反蔣計劃再次失敗。

可以說兩次反蔣,使的蔣介石恨之入骨,將劉文輝視為心頭大患,恨不得翦除而後快。

於是在1933年的「二劉大戰」中,蔣介石逮住機會在軍事上支持劉湘,打敗劉文輝,迫使他帶領殘余部隊退守西康。

此後蔣介石又不斷對劉文輝部隊進行削弱和打擊,還對他進行嚴密監視,可謂想盡辦法要鏟除這個異己勢力。

因此,劉文輝有著清醒的認知,他的最大危險並不是來自於與紅軍硬抗,而是怕老蔣派嫡系部隊借追剿紅軍名義進入西康,從而失去自己的地盤。

所以在權衡利弊下,劉文輝就沒有聽從老蔣的命令炸橋,由此給了紅軍一個取得勝利的「機會」。當然為了交差,他還是抽調了橋板,讓蔣介石看看自己還是服從命令的。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劉文輝無疑是識時務者的俊傑,也是一個深謀遠慮的人,因為他一路拼殺過來後,已經意識到蔣介石政權並不是一個深得民心的政權,早晚會垮台,而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紅軍終將戰無不勝,因此他內心的天平還是傾向於紅軍的。

1949年12月9日,劉文輝聯合其他國民黨將領在彭縣宣布起義,從此棄暗投明開始了全新的征程,而他的這個舉動也為川康地區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那麽如此看來,劉文輝當初不炸橋的舉動,無疑就是與紅軍「合作」了一把,而這也給自己留了一條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