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一文看懂:明朝14座帝陵,12座保存完好,4座曾被盜挖

2024-04-11歷史

£孝陵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與孝慈高皇後馬氏的合葬墓(殉葬嬪妃46人、宮女15人),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依山為陵,在山體內用磚石構築墓室,始建於1381年。1382年9月,馬皇後病逝,暫厝與孝陵。1398年6月,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在位31年,正式啟用地宮與馬皇後合葬,廟號「太祖」。

£長陵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和仁孝皇後徐氏(明仁宗朱高熾生母)的合葬墓(殉葬嬪妃16人),是明十三陵規模最大的一座陵墓,也是首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主峰南麓。1407年,徐皇後去世,朱棣派江西術士廖均卿蔔選陵址,最終確定在北京昌平的黃土山下。1409年,朱棣將黃土山改名天壽山,開始營建長陵,1413年玄宮建成。1424年8月,朱棣北征蒙古韃靼部,班師途中病死在榆木川,享年65歲,在位22年。明仁宗朱高熾即位以後,將朱棣與仁孝皇後徐氏合葬於長陵,廟號「太宗」。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期間,改廟號為「成祖」。

£獻陵

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和誠孝昭皇後張氏(明宣宗朱瞻基生母)的合葬墓(殉葬嬪妃5人),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西峰之下。1425年5月,明仁宗朱高熾因病崩逝,享年48歲,在位10個月。1425年7月,獻陵動工營建,同年8月玄宮基本落成。9月初,朱高熾入葬,廟號「仁宗」。1442年10月,誠孝昭皇後張氏合葬獻陵。

£景陵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和孝恭章皇後孫氏(明英宗朱祁鎮生母)的合葬墓(殉葬嬪妃10人),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西峰蒙特內哥羅之下。1435年,明宣宗病逝,享年38歲,在位10年。1435年正月,景陵動工營建,同年6月玄宮落成,朱瞻基入葬,廟號「宣宗」。1462年11月,孝恭章皇後孫氏合葬景陵。景陵規制狹窄,因受到地形限制,寶頂為長橢圓形,與明朝其他帝陵的圓丘形差別很大。另外,【帝陵圖說】記錄明十三陵「獻陵最樸,景陵最小」,目前來看也是比較符合的。

£裕陵

明英宗朱祁鎮(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和孝莊睿皇後錢氏、孝肅皇後周氏(明憲宗朱見深生母)的合葬墓,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西峰石門山南麓。1464年,朱祁鎮去世,享年38歲,曾兩度臨朝,共在位22年。1464年2月,裕陵動工營建,同年6月玄宮落成,朱祁鎮入葬,廟號「英宗」,遺詔要求錢太後與自己合葬、不要嬪妃殉葬。自此,明初的殉葬制度得以廢除。1468年8月,孝莊睿皇後錢氏合葬裕陵。1504年4月,孝肅皇後周氏亦合葬裕陵,但「鳩占鵲巢」,錢皇後棺槨被移入了配殿,並用磚塊將隧道券封死。

£茂陵

明憲宗朱見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與孝貞純皇後王氏、孝穆皇後紀氏(明孝宗朱佑樘生母)、孝惠皇後邵氏(明世宗朱厚熜祖母)的合葬墓,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聚寶山下。1487年,朱見深因思念萬貴妃而病逝,享年41歲,在位23年。1487年9月,茂陵動工營建,同年12月玄宮落成,朱見深及孝穆皇後紀氏合葬茂陵,廟號「憲宗」。1518年6月,孝貞純皇後王氏合葬茂陵。1523年2月,因朱厚熜繼位,孝惠皇後邵氏亦合葬茂陵。

£泰陵

明孝宗朱佑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與孝康敬皇後張氏(明武宗朱厚照生母)的合葬墓,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筆架山南麓。1505年,明孝宗病逝,享年36年,在位18年。1505年6月,泰陵動工營建,同年10月玄宮落成,朱佑樘入葬,廟號「孝宗」。1541年10月,孝康敬皇後張氏合葬泰陵。

£康陵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與孝靜毅皇後夏氏的合葬墓,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金嶺蓮花山東麓。1521年,明武宗在外遊玩時意外落水,不久病逝,享年31歲,在位16年。1521年4月,康陵動工營建,同年6月玄宮落成,9月朱厚照入葬,廟號「武宗」。1535年3月,孝靜毅皇後夏氏合葬康陵。因明武宗無子,帝位傳承至堂弟朱厚熜,即明世宗。

£永陵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與孝潔肅皇後陳氏、孝烈皇後方氏、孝恪皇後杜氏(明穆宗朱載坖生母)的合葬墓,位於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十八道嶺陽翠嶺南麓。1536年,永陵動工營建,1547年全部建成,耗費白銀800萬兩,為十三陵第二大陵寢,僅次於長陵(若加上外羅城,規模將超過長陵)。1548年,孝烈皇後方氏入葬。1567年,朱厚熜病逝,享年60歲,在位45年,廟號「世宗」,孝潔肅皇後陳氏、孝恪皇後杜氏從他處遷來合葬永陵。

£昭陵

明穆宗朱載坖(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與孝懿莊皇後李氏、孝安皇後陳氏、孝定皇後李氏(明神宗朱翊鈞生母)的合葬墓,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大峪山東麓。早在1539年,大峪山地宮就已建成,原本是明世宗為遷葬其父母而所建的陵寢,後因種種原因擱置未用。1572年,明穆宗因縱欲過度病死,享年36歲,在位6年。同年8月,孝懿莊皇後李氏遷葬昭陵,9月,朱載坖入葬昭陵,廟號「穆宗」。1596年9月,孝安皇後陳氏合葬昭陵。1614年6月,孝定皇後李氏合葬昭陵。

£定陵

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與孝端顯皇後王氏、孝靖皇後王氏(明光宗朱常洛生母)的合葬墓,位於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大峪山東麓。1584年,定陵動工營建,歷時6年完成,耗銀800萬兩,為十三陵第三大陵寢,僅次於長陵、永陵。1620年,朱翊鈞病逝,享年58歲,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同年10月,朱翊鈞入葬定陵,廟號「神宗」。一同合葬定陵的還有孝端顯皇後王氏以及從天壽山陵區東井遷來的孝靖皇後王氏。1957年,國家考古發掘了定陵地宮。1966年,萬歷帝後三具屍骨被「HWB」焚燒。

£慶陵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與孝元貞皇後郭氏、孝和皇後王氏(明熹宗朱由校生母)、孝純皇後劉氏(明思宗朱由檢生母)的合葬墓,位於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黃山寺二嶺南麓。1620年,朱常洛因「紅丸案」突然崩逝,享年39歲,在位29天。1621年3月,慶陵動工營建,因時間倉促且要舉辦兩朝皇帝(明神宗、明光宗)的葬禮,慶陵直接利用了原景泰皇帝被拆毀壽陵的建築材料。同年7月玄宮落成,朱常洛入葬,廟號「光宗」,遷孝元貞皇後郭氏、孝和皇後王氏合葬。1627年,又遷孝純皇後劉氏合葬慶陵。

£德陵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和和懿安皇後張氏的合葬墓,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陵區東部的潭峪嶺西麓。1625年,明熹宗因溺水身體變差,不久病逝,享年23歲,在位7年。1627年9月,德陵動工營建。1628年3月玄宮落成,朱由校入葬,廟號「熹宗」。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皇後張嫣自縊身亡、殉國明節。清軍入關後,順治皇帝命人開啟德陵地宮,將張嫣葬入其中。清朝皇陵的規制,很有可能參考了德陵地宮。若真如此,德陵地宮將是一座沒有左右配殿、規模減制了的帝陵。

£思陵

明思宗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與孝節烈皇後周氏、恭淑皇貴妃田氏的合葬墓,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陵區鹿馬山南麓。1644年,周皇後自縊而死,第二天,朱由檢也自縊煤山,明朝自此滅亡。李自成進入北京,命人開啟了田貴妃墓,把朱由檢和周皇後葬入其中,朱由檢的棺槨居中,周皇後居左,田貴妃具右。1657年,南明弘光政權為朱由檢上廟號「思宗」。1933年,北平土匪侯顯文帶人挖穿思陵,把地宮內僅有的幾件金銀器皿全部盜走。不久,第二波盜賊下到地宮,沒有找到值錢之物,一氣之下便將崇禎的棺槨拖出墓穴,暴露荒野,後被附近村民撿拾做了柴夥。

另外,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難」之後下落不明,沒有建造陵寢。朱元璋長子朱標雖被兒子建文帝追尊為孝康皇帝,但朱棣靖難之役稱帝後復稱其懿文太子,且東陵是按照親王規格修建的,不能算作帝陵。第七位皇帝景泰帝朱祁鈺在位7年,原在天壽山陵區建造了陵寢(壽陵),後遭遇「奪門之變」被趕下皇位,又離奇死亡,被明英宗以親王禮葬在了北京西山口,亦不算作帝陵。天壽山的陵墓後來也被拆毀,遺跡就在今天的景泰窪一帶,慶陵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