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被孩子氣到,中年老母親從隱忍卑微,到學會照顧自己的情緒

2024-03-12育兒

閨蜜在我們的小群裏幽幽地說,被孩子惹火了,氣得不想做飯,不想管孩子了,怎麽辦?

要是以前,我可能會問問她發生了什麽事,或者巴啦巴啦地勸幾句,孩子還小不懂事,別跟孩子一般見識等。

但如今我不會那麽磨嘰,我會立刻安慰閨蜜,氣消了嗎?不想做飯就別做了,點個外賣,或者出去吃一頓吧。

其實閨蜜能說出來,就代表她的氣消得差不多了,她要的,不過是一份理解,一個支持罷了,所以我們做一個傾聽者,支持她的決定,安慰她就可以了。

媽媽當然可以生氣,可以發脾氣,可以有不想管孩子的時候,而不是一味地隱忍。

陪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父母不斷進步的過程。比如我就悟出來,被孩子氣到,中年老母親從隱忍卑微,到學會照顧自己的情緒,這樣心情就會好很多。

有天中午我做了兩個菜,涼拌青花菜,炒腐竹,主食是蒸米飯,煮了幾個湯圓,還有早晨的一塊雞排。

以我的經驗來看,這頓飯大寶大機率不愛吃,二寶還好,但應該也不會吃太多。

我想,大廚心情不好,能做出兩菜一湯一主食沒有罷工就不錯了。

我早已經跟姐妹倆有過約定,我不是大廚,有做飯失手的時候,也有因為心情不佳導致做飯失了水準的時候,到那個時候,她們可以選擇不吃,也可以少吃或者自己想辦法不餓肚子。

都是大孩子了,知道怎麽照顧自己的胃。

我那天沒心情做飯跟大寶有關,我對大寶有點生氣。

上午八點多,我接到班主任老師的語音電話,是大寶打過來的。

她的聲音很虛,很小,說她忘記帶作文冊了,讓我幫忙拍一張照片發給班主任。

好吧,盡管這是開學三周以來的第一個電話,我心裏也是有一點不舒服的。

前一天晚上我已經再三提醒她整理書包了,但她還是落下了作業,看來這丟作業的毛病是不好改了。

但我並沒有生氣,而是配合著大寶找到了她那本A3版作文冊,在她書桌旁邊的圓凳上,而不是她說的電腦桌前。

由此可見,她在前一天睡覺前根本就沒有好好整理作業,至少沒有逐項整理,才會漏作業。

對此,我已經見怪不怪。

提醒,委婉提醒,睡前再提醒,我覺得對一個14歲的大孩子來說已經可以了,我總不能盯著她整理作業吧,邊界感很重要。

當我翻到那篇作文準備拍照時,我心裏一咯噔,這寫的是啥,沒題目,字跡不清楚,字數目測也不夠。

我開始有點生氣了,我想起前幾天大寶跟我說過,沒想到老師還會給作文打分,看來以後她要好好寫,用心寫了。

結果到了第二篇,就這?

我翻回第一篇作文,老師的評價是字跡潦草,題目空缺,字數不夠,批改日期是幾天前。

看到這裏,我的火氣又增加了一些。

我生氣的是,距離老師評價作文已經過去幾天了,但大寶至今沒有任何改正措施,起碼把作文題目寫上吧。

更讓我惱火的是,第二篇作文不管內容如何,跟第一篇作文犯了同樣的錯,依舊是字跡潦草,題目空缺,字數不夠。

太敷衍了吧。

我拍了照片給班主任老師發過去,沒一會兒,班主任老師轉發語文老師的反饋,語文老師說,「連字數都不夠,是態度問題。」

這評價一針見血。

我的火氣更大了,心裏也有些拔涼。

無論我怎麽跟她分析形勢,怎麽勸她要踏實,以及嘗試過陪她學習,她似乎都鐵了心油鹽不進,只管按照自己的心意來。我自然是失望的,生氣的。

本來我還想午飯沒什麽可做的,也許我應該出門一趟,給姐妹倆買點好吃的。

但大寶的作文事件毀了我的好心情,導致我什麽也不想做。我最終決定湊合做一頓飯算了,不好吃就不好吃,餓一頓也沒什麽。

當媽的也得照顧自己的心情 ,被孩子氣著了當然可以發一下火,擺一次爛,誰說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媽媽就應該一味隱忍卑微地求著他們呢?

果然不出我所料,那頓飯二寶吃得還可以,飯量跟平時差不多,還說挺好吃的。不得不說二寶是有眼力勁兒的。

但大寶連米飯都沒盛,只是吃了一些菜以及幾個湯圓。

她沒有說菜不好吃,只說那兩個菜沒辦法和米飯拌在一起吃,所以她只吃了菜。

當然大寶一回來就首先我和道歉,我告訴她我生氣了,沒心情做飯,湊合吃吧。

我的語氣還好,已經沒那麽生氣,但大寶感受到了我的怒意,和我說話耷拉著腦袋,一副小心心翼翼的樣子。

她也解釋她確實是忘了,但對我提的問題,她則支支吾吾說不出所以然來。

我知道她那點小心思,對於作文,她不過就是糊弄著寫一下,以便騰出更多時間來玩罷了。

對此 ,我雖然不能接受,但多次糾正仍效果甚微。

我很無語,同時我也意識到,在學習上我只能盡力幫她,在這條路上她能走到哪裏,她自己說了算。而我要做的,是正視自己的情緒,可以和孩子置氣,而不是隱忍不發,更不能因為學習而卑微地討好她。

對孩子來說,學習是重要的, 對媽媽來說,好的心情也是重要的

跟大寶發了點脾氣,我心裏舒服多了。

心理學家李雪在【當我遇見一個人】中說, 父母無須完美,但需誠實。

是的,養育孩子,我正在學習誠實地面對一切,關於孩子們的學習,關於自己的情緒。

也越來越知道,人到中年,孩子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我們的身體與情緒,同樣重要,不能一味地妥協。

如果孩子的學習始終無法和我們同頻,至少我們的身體還在我們的掌控中。

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