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勞動報】
劉智芝(左)幫助學生戴綠領巾。
2014年到2024年,是劉智芝進入徐匯區董李鳳美康健學校的十年,從課堂上被突發事件弄得措手不及,到發現特殊教育事業的偉大,這些年,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定有力。
學著讀懂孩子的需求
關心每一個同學情況的唐寶,舞姿妖嬈、熱衷交流的小胖,在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身體和智力情況各異,但在劉智芝與孩子們的相處回憶裏,大多都是細碎的甜蜜瞬間。
幸福感與成就感是劉智芝在采訪中反復提到的詞語,不同於大眾過往對於智力障礙兒童的刻板印象,單純與善良的孩子們總是能給劉智芝最直接的反饋。
在滿足感面前,許多教育上的困難都變得不值一提,劉智芝把更多時間留在了對教育的反思上。劉智芝說,曾在一節課上,一名患有自閉癥的學生突然開始哭鬧,「我不斷安撫學生,但他還是不斷打滾,用背在地上蹭。」後來她發現,孩子突然哭鬧的原因,是背上被蚊子叮了一個包。
「這個孩子沒有主動語言能力,他用了那麽長的時間才讓別人讀懂他的需求。」這件事給劉智芝留下了深刻印象,她開始反思,「老師該如何才能有更強的理解孩子的能力。」
領悟「教與學」的真正關系
愛心與善良是特殊教育的基礎,但僅此,遠遠無法滿足教學的需求。「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只想著能按時上完既定環節。」劉智芝最初上課的節奏很快,但課堂上此起彼伏的特殊情況讓她措手不及,「我那節課只上完了一個環節。」她意識到,教學不是老師想上什麽,而是應該更多思考學生能學什麽。
「學生在前,教學在後」,老師必須觀察、評估孩子的狀態,再定下課程的目標,劉智芝說,她慢慢領悟到「教與學」真正的關系,孩子們像是小小蝸牛,要根據孩子不同的情況,在教學上進行調整,陪小蝸牛們慢慢爬行,才能見證孩子們的進步。
為孩子們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目前,劉智芝帶著四年級的小朋友們學習生活語文,還為學生提供言語溝通與交往訓練。孩子們平常除了常規集體教學外,學校還開設潛能開發課等課程,融合教育是董李鳳美康健學校正在努力實踐的教育理念。
融合教育,即為所有學生提供公平、多元、優質且適宜的教育。「孩子以後也要進入社會,融入社會。」 董李鳳美康健學校工會主席朱璟告訴記者,學校現有教師78名。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選擇投身特殊教育事業。朱璟從事特殊教育近30年,見證了行業的發展,如今,從學校畢業的孩子們可以進一步選擇就讀對口的職業教育學校,學習專業技能。未來,他們也許會成為一名園藝師、一名面點師……
■勞動報記者 梁嘉蕾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信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信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