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心肌缺血的人老是"累",提醒:氣血虧虛要這樣調,你知道嗎

2024-09-24養生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文案丨醫者老萬談科普

編輯丨醫者老萬談科普

生活中,許多人常常感到無精打采、乏力困倦,仿佛永遠睡不夠。他們以為這只是普通的疲勞,殊不知背後可能隱藏著心肌缺血的隱患。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種癥狀竟與中醫所說的"氣血虧虛"息息相關。究竟心肌缺血與氣血虧虛有何聯系?又該如何調理才能重拾活力?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個謎團。

心肌缺血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疾病,指冠狀動脈血流減少,導致心肌組織供血不足。很多人對它的認知僅限於胸痛、胸悶等典型癥狀,卻忽視了疲勞這一容易被忽視的訊號。

長期的心肌缺血會導致心臟供血不足,進而影響全身各個器官的供氧,最終表現為持續的疲勞感。

中醫理論中的"氣血虧虛"概念與心肌缺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兩者相輔相成。當氣血虧虛時,人體新陳代謝減慢,各個臟腑功能減退,自然會感到疲憊乏力。

從西醫角度來看,這與心肌缺血導致的供血不足、供氧不足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如何才能有效調理氣血虧虛,緩解心肌缺血帶來的疲勞感呢?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重點關註:

飲食調理:合理的飲食是調理氣血的基礎。建議多食用富含鐵質的食物,如紅棗、桂圓、菠菜等。這些食物有助於補血養氣。

適量食用動物內臟,如豬肝、雞心等,可以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蛋白質也是必不可少的,魚、肉、蛋、豆制品都是不錯的選擇。值得註意的是,過度油膩或辛辣刺激的食物應當避免,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運動鍛煉: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增強心肺功能。建議選擇有氧運動,如慢跑、遊泳、騎自由車等。每周至少進行3-5次,每次30-60分鐘。

運動強度以略微出汗、心跳加快但不感到明顯不適為宜。對於心肌缺血患者,運動前最好咨詢醫生意見,制定個人化的運動方案。

中醫調理:中醫治療講究辨證施治。對於氣血虧虛型的心肌缺血患者,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方法:

1. 針灸療法:選取內關、氣海、關元等穴位進行針刺或艾灸,可以起到補氣養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2. 中藥調理:常用的方劑有四物湯、八珍湯等。這些方劑能夠補氣養血,改善心肌供血。服用中藥需要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切忌自行隨意服用。

3. 中藥外敷:將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藥如丹參、三七等研磨成粉,用溫水調勻後外敷於胸部,可以起到改善局部血液迴圈的作用。

心理調節:長期的疲勞感會給人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反過來又會加重身體的不適感。保持良好的心態至關重要。可以嘗試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或者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愛好來分散註意力。必要時,可以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作息調整:充足的睡眠對於緩解疲勞、調理氣血至關重要。建議保持規律的作息,每晚保證7-8小時的睡眠時間。睡前避免使用電子裝置,創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

如果存在睡眠障礙,可以考慮服用一些助眠的中藥,如酸棗仁、夜交藤等。

生活習慣改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會加重氣血虧虛,影響心肌供血。吸煙會損害血管內皮,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過度飲酒會增加心臟負擔。戒煙限酒是調理氣血、改善心肌缺血的重要一環。

還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幫助緩解疲勞感:

1. 按摩:每天睡前可以用熱毛巾敷面,然後輕輕按摩面部和頭皮,有助於放松身心。

2. 泡腳:晚上用40-45度的溫水泡腳15-20分鐘,可以改善下肢血液迴圈,促進睡眠。

3. 茶療:選擇一些具有補氣養血功效的花茶,如玫瑰花茶、枸杞茶等,既可以補充水分,又能調理氣血。

4. 音樂療法:選擇一些舒緩的音樂,如古典音樂或自然音效,有助於緩解壓力,改善心情。

5. 香薰療法:使用一些有助於放松的精油,如薰衣草、柑橘等,可以幫助緩解疲勞感。

需要強調的是,上述方法對調理氣血虧虛、緩解心肌缺血導致的疲勞感有一定幫助,但它們並不能替代正規的醫療診斷和治療。如果持續感到疲勞,特別是伴有胸痛、氣短等癥狀,應當及時就醫,接受專業的檢查和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應該註意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除了疲勞感,心肌缺血還可能表現為以下癥狀:

1. 活動後胸部不適:如壓迫感、憋悶感,有時會向左肩、左臂、頸部、下頜部放射。

2. 呼吸困難:特別是在體力活動後更為明顯。

3. 心悸:感覺心跳加快或不規則。

4. 出汗:特別是在沒有明顯運動的情況下出現的冷汗。

5. 消化不良:有時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

6. 頭暈:可能是由於心臟供血不足導致的腦供血不足。

如果出現上述任何癥狀,都應該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對於那些尚未出現明顯癥狀的人來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體檢,都是預防心肌缺血的有效手段。

特別是對於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應該提高警惕,積極預防。

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面臨心肌缺血的風險。透過合理的飲食、適度的運動、充足的休息以及積極的心態調節,我們完全可以預防或改善這種狀況。

讓我們回到文章開頭提出的問題:心肌缺血與氣血虧虛究竟有何聯系?透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兩者來自不同的醫學體系,但它們描述的其實是同一種身體狀態——即機體能量供應不足的狀態。

西醫從血液迴圈和供氧的角度解釋這種狀態,而中醫則從氣血執行的角度進行詮釋。兩種觀點並不矛盾,反而相互補充,為我們提供了更全面的健康視角。

在追求身體健康的道路上,我們既要重視現代醫學的診斷和治療,也要珍惜中醫藥的寶貴經驗。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實作全面、持久的健康。讓我們共同努力,遠離疲勞,擁抱活力,開啟健康美好的人生新篇章!

對此,您有什麽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