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夏季補脾正當時,不同證型常用中藥分享給您!

2024-08-15養生

脾位於中焦,在五行中屬土,與胃相表裏。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的主要生理功能為 主運化 (指脾對食物、水液的吸收和輸布全身的作用)、 主升清 (指脾將吸收後的物質上輸心肺以化生氣血、營養全身)、 主統血 (指脾能統攝血液正常循行於脈內)。那麽,假如人體的脾出了問題,會引起哪些病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又可以用什麽中藥去調理呢?

脾氣虛證常用中藥

脾氣虛證主要表現為納少、腹脹(飯後尤甚)、大便溏薄 、肢體倦怠、少氣懶言 、面色萎黃無華、形體消瘦或浮腫、舌淡苔白、脈弱。

# 人參

【性味】甘、微苦,微溫。

【歸經】肺、脾、心經。

【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扶正祛邪。

【使用註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補脾套用】用於補脾益肺的話,用熟人參比較好 。人參可用於治療肺氣虛證、脾氣虛證、心氣虛證、腎氣虛證,為補脾要藥,常與白朮、茯苓等配伍使用。

# 黨參

【性味】甘,平。

【歸經】肺、脾經。

【功效】補脾肺之氣、補血、生津、扶正祛邪。

【使用註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補脾套用】【本草從新】記載黨參:「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渴。」黨參用於治療脾肺氣虛證,常與白朮、茯苓等配伍使用。其補脾肺作用與人參相似而力較弱 ,常代替古方中的人參,用於治療較為輕微的脾肺氣虛證。

# 太子參

【性味】甘、微苦,平。

【歸經】肺、脾經。

【功效】補氣健脾、生津潤肺。

【補脾套用】太子參治療脾氣虛弱、胃陰不足之食少倦怠,常與山藥、石斛等配伍使用。

# 白朮

【性味】甘、苦,溫。

【歸經】脾、胃經。

【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尿、止汗、安胎。

【使用註意】熱病傷津及陰虛燥渴者不宜使用。

【補脾套用】白朮用於治療脾氣虛證,常與人參、茯苓等配伍使用。

# 甘草

【性味】甘,平,有特殊甜味。

【歸經】心、肺、脾、胃經。

【功效】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使用註意】①不宜與京大戟、海藻、芫花同用。②本品有助濕壅氣之弊,濕盛脹滿、水腫者不宜用。③大劑量久服可導致水鈉瀦留,引起浮腫。

【補脾套用】甘草用於治療脾氣虛證,常與人參、白朮、黃芪等配伍使用。另外,甘草蜜炙後藥性變微溫,可增強補益心脾之氣和潤肺止咳作用 。

# 山藥

【性味】甘,平。

【歸經】脾、肺、腎經。

【功效】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補脾套用】【本草綱目】記載山藥五大功用:「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山藥可補脾氣、滋脾陰。

# 大棗

【性味】甘,溫。

【歸經】歸脾、胃經。

【功效】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使用註意】牙齒疼痛和糖尿病患者要少食;痰濁濕盛、肥胖者忌多食;急性肝炎濕熱內盛者忌食;小兒疳積及寄生蟲病患者忌食。

【補脾套用】【神農本草經】記載大棗:「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大棗與部份藥性峻烈或有毒的藥物同用,有保護胃氣、緩和其毒烈藥性之效 。

# 蜂蜜

【性味】甘,平。

【歸經】脾、肺、大腸經。

【功效】補中、潤燥、止痛、解毒防腐、生肌斂瘡。

【使用註意】本品助濕壅中、潤腸,故濕阻中滿及便溏、泄瀉者慎用。

【補脾套用】【本草綱目】記載蜂蜜:「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因此,蜂蜜可以治療脾氣虛弱和脘腹攣急疼痛。服用蜂蜜時忌用開水沖服,要用溫水沖服 。

脾氣下陷證常用中藥

脾氣下陷證主要表現為脘腹重墜作脹、便意頻數 ,或久瀉不止,或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 ,或小便如米泔,伴見納少、少氣乏力、肢體倦怠、聲低懶言 、頭暈目眩、舌淡苔白、脈弱。

# 黃芪

【性味】甘,微溫。

【歸經】肺、脾經。

【功效】健脾補中、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補脾套用】黃芪為補中益氣之要藥,能升陽舉陷,善於治療脾虛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內臟下垂,常與人參、柴胡、升麻等配伍使用;能補脾肺之氣、益衛固表,常與牡蠣、麻黃根等配伍使用。

# 柴胡

【性味】苦、辛,微寒。

【歸經】肝、膽經。

【功效】和解退熱、疏肝解郁、升陽舉陷、退熱截瘧。

【使用註意】陰虛陽亢、肝風內動、陰虛火旺及氣機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補脾套用】柴胡能升舉脾胃清陽之氣,治療中氣不足、氣虛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墜作脹、食少倦怠、久瀉脫肛、子宮下垂,常與人參、黃芪、升麻等配伍使用。

# 葛根

【性味】甘、辛,涼。

【歸經】脾、胃經。

【功效】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

【補脾套用】葛根可以治療脾虛泄瀉,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升 而奏止瀉痢之效。

# 升麻

【性味】辛、微甘,微寒。

【歸經】肺、脾、胃、大腸經。

【功效】解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

【使用註意】上盛下虛、陰虛火旺及麻疹已透者忌服。

【補脾套用】升麻善引脾胃清陽之氣上升,治療臟器脫垂、崩漏下血等。

脾不統血證常用中藥

脾不統血證主要表現為便血、尿血、崩漏 ,或月經量過多,或皮下出血,伴見納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氣懶言 、舌淡苔白、脈細弱。

# 白芍

【性味】苦、酸、微寒。

【歸經】肝、脾經。

【功效】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

【使用註意】陽衰虛寒者不宜服用;反藜蘆。

【補脾套用】白芍主要用於治療肝脾不和之胸脅、脘腹疼痛或四肢攣急疼痛,可養血柔肝而止痛,常與柴胡、當歸等配伍使用。

# 龍眼肉

【性味】甘、溫。

【歸經】心、脾經。

【功效】補益心脾、養心安神。

【使用註意】濕盛中滿或有停飲、痰、火者忌服;孕婦,尤其是妊娠早期,不宜服用龍眼肉,以防胎動及早產。

【補脾套用】龍眼肉主要用於治療食少體倦、脾虛氣弱,可與芡實、淮山藥、白朮等配伍使用。龍眼肉除可以直接嚼服、水煎服外,也可制成果羹、果酒等 。

脾陽虛證常用中藥

脾陽虛證主要表現為腹脹納少、腹痛喜溫喜按、大便溏稀、畏寒肢冷、面白無華 ,或肢體困倦,或周身浮腫、小便不利,或白帶量多清稀,以及舌淡胖、苔白滑、脈沈遲無力。

# 補骨脂

【性味】辛、溫。

【歸經】脾、胃經。

【功效】補腎壯陽、固精縮尿、溫脾止瀉、納氣平喘。

【使用註意】陰虛火旺及大便秘結者忌服。

【補脾套用】補骨脂具有溫脾止瀉的功效,治療脾腎陽虛引起的五更泄瀉,常與肉豆蔻、木香等配伍使用。

# 益智仁

【性味】辛、溫。

【歸經】脾、腎經。

【功效】暖腎固精縮尿、溫脾開胃攝唾。

【補脾套用】益智仁可用於治療脾虛相關的脾寒泄瀉、腹中冷痛、口多唾涎等。

# 菟絲子

【性味】辛、甘,平。

【歸經】肝、脾、腎經。

【功效】補益腎精、養肝明目、止瀉安胎。

【使用註意】陰虛火旺、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者不宜服用。

【補脾套用】菟絲子治療脾腎陽虛所致的便溏泄瀉,常與人參、白朮、補骨脂配伍使用。

# 蓮子

【性味】甘、澀,平。

【歸經】脾、腎、心經。

【功效】固精止帶、補脾止瀉、養心安神。

【補脾套用】【本草綱目】記載蓮子:「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利耳目,除寒濕,止脾泄久痢,赤白濁,女人帶下崩中諸血病。」因此,蓮子可以治療脾虛泄瀉。

# 芡實

【性味】甘、澀,平。

【歸經】脾、腎經。

【功效】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濕止帶。

【補脾套用】【本草綱目】記載芡實:「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因此,芡實可以治療脾虛濕盛導致的久瀉不愈。蓮子與芡實配伍使用可治療腎虛遺精、遺尿,脾虛食少、泄瀉,以及脾腎兩虛之帶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