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中醫藥健康知識科普

2024-08-15養生

中藥

人人都知道,如果風寒感冒,熬點「生姜紅糖湯」喝一喝,蓋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覺後就神清氣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實,生姜、紅糖、大蒜、蔥白都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中藥。我們在吃生姜的時候,感覺味道溫辣,屬於「溫熱」型的中藥。

而「薄荷」(比如我們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則感覺有些涼絲絲,其實,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藥,屬於「寒涼」型的中藥。

中醫為什麽能治病呢?如果你發熱屬於熱癥,就用「寒涼」型中藥(比如薄荷),讓人體恢復正常值;如果你發冷屬於寒癥,就用溫熱型中藥(比如生姜),讓人體恢復正常值,從而恢復健康。

以上,只是最簡單的分類方法,也就是說,把疾病和中藥只分為了兩類:熱型、寒型。

事實上,中醫的分類更加細密些,一般分成五類:風、熱、濕、燥、寒。

常見中藥

祛風藥:

能讓「風」型的疾病發散

生姜(偏熱);薄荷(偏寒);菊花這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你可能沒想到吧,吃個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夠達到「發散」病邪的作用。

祛熱藥(寒涼藥):

能夠驅除「熱性疾病」

大家都會記得,在非典期間,為了防止發燒癥狀的非典,一時間,板蘭根成為藥店裏最搶手的藥物。

非典的癥狀是發燒,而板蘭根的特點是「寒型藥」,能有驅散熱疾之效。

黃連,是大家最熟悉的中藥,「良藥苦口利於病」,說的就是 黃連。

祛濕藥:

能夠驅除「濕性疾病」

能夠瀉利祛濕、化瘀活血、理氣化滯(註意:「濕」的概念很廣,包括痰、瘀、滯等)。

冬瓜皮,也是中藥,如果小便不通,冬瓜皮煮湯就能很快通暢水道。月季花,也是中藥;桃仁,也是中藥。你可以想象:武俠小說中,桃花島上的黃藥師,能用月季花、桃仁制造化瘀活血的妙藥,避免武打爭鬥中的淤血之疾。

祛燥藥:

能夠驅除「燥性疾病」

杏仁能夠潤燥,秋天常喝杏仁茶,能夠起到潤燥通肺的作用(秋天屬金、肺)。

蜂蜜也是中藥,如果老年人大便幹燥不暢,蜂蜜具有潤華、宣泄的功效,喝點蜂蜜,很開能夠通瀉腸道,暢通大便。

祛寒藥(溫熱藥):

能夠驅散「寒性疾病」

花椒、胡椒,都能讓人吃得滿頭大汗(陳佩斯在春節晚會小品中就演過一個喜歡猛撒胡椒粉、吃面條大汗淋漓的人)。花椒、胡椒就是典型的熱型中藥。

中藥使用註意事項

一、內服湯劑

1.服藥時間

一般情況下每劑藥分2~3次服用,具體服藥時間可根據藥物的效能、功效、病情遵醫囑選擇適宜的服藥時間,例如:解表藥、清熱藥宜飯前一小時服用,服用解表劑應避風寒或增衣被或輔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積藥,通常飯後服;瀉下藥宜飯前服;驅蟲藥應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藥宜睡前服;補益藥宜空腹服;驅蟲劑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為妥,忌油膩、香甜食物;急診用藥遵醫囑。

2.服藥溫度

一般情況宜采用溫服法,對有特殊治療需要的情況應遵醫囑服用。

3.服藥劑量

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l,心衰及限制入量的哦患者每次宜服100ml,老年人、兒童應遵醫囑服用。

二、內服中成藥

1.內服中成藥一般用溫開水(或藥引)送服,散劑用水或湯藥沖服。

2.用藥前仔細詢問過敏史,對過敏體質者,提醒醫生關註。

3.密切觀察用藥反應,對嬰幼兒、老年人、孕婦等特殊人群尤應註意,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並協助處理。

4.服用膠囊不能銼碎或咬破;合劑、混懸劑、糖漿劑、口服液等不能稀釋,應搖勻後直接服用;如番瀉葉、胖大海等套用沸水浸泡後代茶飲。

三、中藥註射劑

1.用藥前認真詢問患者藥物過敏史。

2.按照藥品說明書推薦的調配要求、給藥速度予以配置及給藥。

3.中藥註射劑應單獨使用,現配現用,嚴禁混合配伍。

4.中西註射劑聯用時,應將中西藥分開使用,前後使用間隔液。

5.除有特殊說明,不宜兩個或兩個以上品種同時共用一條靜脈通路。

6.密切觀察用藥反應,尤其對老人、兒童、肝腎功能異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藥註射劑的患者尤應加強巡視和監測,出現異常,立即停藥,報告醫生並協助處理。

7.發生過敏反應的護理

(1)立即停藥,更換輸液管路,通知醫生。

(2)封存發生不良反應的藥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檢。

(3)做好過敏標識,明確告知患者及家屬,避免再次用藥。

(4)過敏反應治療期間,指導患者清淡飲食,禁食魚腥發物。

四、外用中藥的使用

使用前註意皮膚幹燥、清潔,必要時局部清創。應註意觀察用藥後的反應,如出現灼熱、發紅、瘙癢、刺痛等局部癥狀時,應及時報告醫師,協助處理;如出現頭暈、惡心、心慌、氣促等癥狀,應立即停止用藥,同時采取必要的處理措施,並報告醫師。過敏體質者慎用。

刮痧技術

中醫

什麽是刮痧?

刮痧是指用特定器具(如玉石、牛角等)沾上水或潤滑劑,在經脈上輕刮,從而使局部充血的療法,主要起診斷和治療作用。刮痧部位主要為皮膚的豐厚處,比如背部、大腿、腹部、臂部等。刮痧的效果因人而異,瘦人容易起痧,脂肪厚的人起痧效果相對較差。古代刮痧多用於治療夏季和秋季時的病癥,而現在的刮痧功能多半是用來防病保健。

刮痧是傳統療法,刮拭經絡穴位或某處皮膚,透過良性刺激,使刮拭處充血,改善微迴圈。能祛除邪氣、驅風散寒、清熱除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增強機體潛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機能的作用。達到扶正祛邪、病的治防病作用。刮痧對感冒,特別是發熱、鼻塞、咽喉疼痛、頭痛癥狀改善明顯。

主要範圍

保健刮痧主要範圍包括:頭痛、頸痛、肩痛、腿痛、背腰痛、感冒、牙痛、便秘、腹瀉、食欲不振、痛經、疲勞、失眠、養顏美容等。作為一種中醫適宜技術,刮痧也有一定技巧。刮痧板可選用水牛角或木魚石制作,板面潔凈、棱角光滑。刮痧介質多選用液狀石蠟、麻油、紅花油或刮痧專用的活血劑。

刮痧時,要求手腕均勻用力,根據患者的病情和反應,調整刮動的力量。一般可輕輕向下順刮,或從內向外反復刮動,逐漸加重,以患者能耐受為度。

刮痧時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勻、采用腕力,一般刮10至20次,約20分鐘左右,以出痧為度,刮到皮膚看上去偏紅略微發紫就差不多了。刮痧力度要適中,太輕沒作用,太重易弄傷皮膚,以感覺刮痧的部位稍有疼痛感為宜。三至五天刮一次。

主要功效

刮痧的主要功效有 祛邪排 毒、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解痙止痛、調節陰陽等。

刮痧是中醫裏面的一種十分常見的治療手段, 下面,我們說說主要作用

1、

活血化瘀。 刮痧透過刮痧板在體表進行操作,能夠刺激肌肉組織的收縮,加快血流的速度,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從而加快局部水腫以及血腫的消散。還可以用來改善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癥狀。

2、

刮痧可以祛邪排毒。 刮痧可以疏通人體的經絡,調節人體的氣血,增強人體的內分泌調節功能,從而可以促進濕邪毒素排出。可以用來改善面部皮膚的狀態,以及改善單純性肥胖。

3、

刮痧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在特定的穴位,或者說是沿著特定的經絡刮痧,能夠祛風散寒,從而改善感冒、中暑等病癥。

4、

刮痧有解痙止痛的作用。 在中醫上,疼痛多被認為是氣血不足,或者說是經絡不通導致的。刮痧可以疏通經絡,調節氣血,從而解痙止痛。可以用於減輕乳腺增生,乳腺炎等疾病引起的不適。

5、

刮痧可以調節陰陽。 透過特定的刮痧手法以及走形的方向,能夠調節陰陽,可以改善睡眠障礙等。

除此之外,刮痧還可以健脾益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也可以到中醫科咨詢,能否透過刮痧進行治療或者保健。但對於皮膚有破潰,有急性傳染病,重癥慢性病以及中風的患者,不適合刮痧。在刮痧後也不要立刻洗澡,註意保暖,不要受風寒。

平衡火罐

中醫

平衡火罐源於火罐療法,是一種基於中醫基本理論並在傳統拔罐法基礎上配合熱療、推拿等多種物理刺激的中醫外治療法,在施治過程中,瀉中有補,補中有瀉,具有溫經通絡、祛邪外達的療效,可激發人體陽氣、調和臟腑、平衡陰陽,最終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平衡火罐整個操作流程主要分閃罐、揉罐、走罐、抖罐、留罐五個步驟。

一、閃罐

功效:溫經散寒

閃罐指將罐吸拔在應拔部位後隨即用腕力取下,反復操作至皮膚潮紅時為止的拔罐方法。在背部兩側膀胱經分別閃罐3個來回,一個從上而下,一個從下而上。

二、揉罐

功效:放松肌肉、疏通經絡,

可明顯緩解肌肉疼痛

閃罐至火罐溫熱時,將火罐沿督脈及膀胱經走向揉背部3次。

三、走罐

功效:加快血液迴圈,推動新陳代謝

塗適量潤滑油於背部。沿督脈及膀胱經走向推罐,推罐吸力適中。順序:先中間,後兩邊,以皮膚起紅暈為度。

四、抖罐

功效:可清熱瀉火,活血化瘀

沿背部兩側膀胱經分別抖罐3個來回。

五、留罐

功效:溫經散寒,舒筋祛濕

將潤滑油擦幹凈。所有手法完成,留罐5分鐘。檢查吸附力。

耳穴刮痧

中醫

耳穴刮痧技術是在耳部全像理論和李氏虎符銅砭刮痧的基礎上,使用能與人體達到很好共振頻率的黃銅制作的刮痧板,作用於耳部相應穴位,用「徐而和」的手法在耳部進行刮痧,透過調動人體的氣血,引邪出表,發揮舒筋通絡、活血化瘀、排除毒素等作用,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拔罐

中醫

拔罐技術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內負壓,使罐吸附於腧穴或相應體表部位,促使局部皮膚充血或瘀血,達到溫通經絡、祛風散寒、消腫止痛、吸毒排膿等防治疾病的中醫外治技術。

臍灸

中醫

臍灸,是中醫的一種療法,即在肚臍上隔藥灸,利用肚臍皮膚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點,借助艾火的純陽熱力,滲透肌膚,刺激組織,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從而達到防病健體的目的。

耳穴埋籽

中醫

耳穴埋籽法,又稱耳穴貼壓法, 是用代替耳針的王不留行籽、藥丸、藥籽或其他物品置於膠布上,貼於耳廓上的穴位或反應點,用手指接壓刺激,透過經絡傳導,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操作方法。

來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計畫宣傳平台

1

主編:田進前

編審:晉 軸

編輯:龔騰葦


維權熱線:12338 0856-6222291

維權地址:印江縣峨嶺街道縣府路2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