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湯水應該飯前喝還是飯後喝?醫生:不懂這3點常識,或等於白喝

2024-10-11養生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先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份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屬於「藝術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老李,你這湯不能再這麽喝了!飯前喝還是飯後喝,要分清楚,不然再好湯水都白費!」周醫生一臉嚴肅地說道。

李建華是個50歲的廚師,在本市一家餐廳做主廚。他做菜的手藝那是沒得說,家裏人和同事們都對他的廚藝贊不絕口。

最近天氣漸冷,他便想著給自己和家人做點滋補的湯水暖胃,像什麽鯽魚豆腐湯、蓮藕排骨湯,每天換著樣地做。

不過,李建華自己卻有個不大不小的毛病——老胃病。以前年輕時,做廚師的他常年飲食不規律,抽煙喝酒樣樣不落,導致了慢性胃炎。

現在年紀大了,他格外註意飲食調理,希望用食療來改善胃病。

這一陣子,他聽人說喝湯對胃好,可以滋潤胃黏膜、促進消化,於是每天都堅持做各種養胃湯。但喝湯的時機,他自己也有點拿不準。

有時候飯前喝,有時候飯後喝,甚至吃到一半感覺噎著了,也喝幾口湯順順。今天,他特地去找老朋友周醫生請教,希望能徹底搞清楚這個問題。

「我做的這些湯不都是養胃的嗎?怎麽喝還這麽講究?」李建華有些疑惑,「我一直以為,只要是好湯,怎麽喝都行!」

「好湯是好湯,但喝的時間不對,再好的湯水也可能變成‘白喝’。」

周醫生搖搖頭,決定詳細解釋給他聽,「喝湯確實對身體有好處,尤其是你這種有慢性胃病的人,可以適量喝些滋補的湯水來調理脾胃,但喝湯的時間很重要,不同的湯水,適合在不同的時段飲用。」

周醫生首先講到了飯前喝湯的好處:「對於像你這種胃病患者,飯前喝一點湯是有幫助的。」

他說,飯前喝少量的溫熱湯水,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讓胃黏膜受到的刺激減少,尤其是吃刺激性食物時,可以有效減少對胃壁的傷害。

「而且,飯前喝湯還能刺激消化腺分泌更多的消化液。」

周醫生解釋道,「湯水進入胃部後,溫熱的液體會讓胃腸道的消化腺提前‘啟動’,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增加,從而幫助更好地消化吸收接下來的食物。」

他特地提到了一位患者的例子:有位40歲的白領張女士,平時胃口不好,吃飯容易積食,醫生建議她飯前20分鐘喝一碗溫熱的雞湯,連續一段時間後,她發現自己胃口大開,消化功能也變得穩定許多。

後來醫生解釋說,飯前少量喝湯,就像給消化系統「熱身」,可以讓它更好地運轉。

「不過註意,飯前喝湯一定要少量,不能過多。」周醫生接著提醒道,「飯前攝入的湯水量控制在150毫升左右就好,相當於一個小茶碗的量。

否則,喝太多湯會讓胃液被稀釋,反而影響消化功能,出現腹脹和消化不良。」

李建華聽完點點頭:「那飯後喝湯呢?有時候我覺得飯後喝湯能幫助消化,特別是吃完油膩的東西,喝點湯感覺能解膩。」

「飯後喝湯確實有它的道理,但也要講究。」周醫生說,「如果你吃的是比較幹燥的食物,比如米飯、饅頭,或者是比較油膩的紅燒肉、燉肉等,飯後喝湯可以幫助稀釋胃裏的食物,加快食物的分解,避免食物在胃中‘積壓’得太久。」

他解釋說,飯後10-20分鐘喝一碗清淡的蔬菜湯或者去油的肉湯,有助於食物在胃中更好地混合和消化。

但前提是湯水要清淡,不能是大魚大肉的濃湯。因為油膩濃湯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反而不利於消化。

「另外,飯後喝湯的量也不能太多。」周醫生舉了個例子:前不久有個老李,70歲,平時喜歡吃大餐,吃完後覺得胃裏脹,就喜歡一口氣喝兩大碗湯,想著可以‘稀釋油膩’。

結果有一天喝完湯後胃脹得厲害,送到醫院一查,竟然是因為胃部被撐得過滿,引發急性胃擴張,差點沒住院。

「所以,飯後喝湯要註意控制量,最好一碗(200毫升)以內。而且要避開太油膩、太濃稠的湯水。」

周醫生說,「尤其是你平時喝的骨頭湯、老鴨湯之類的,飯後不適合喝太多,因為它們本身就含有大量油脂和嘌呤,會加重胃和腎臟的負擔。」

「那我吃飯的時候喝呢?有時候吃到一半覺得幹,就忍不住喝幾口。」李建華問道。

「這個習慣對你來說最不好!」周醫生連連搖頭,「飯前喝、飯後喝,至少有時效上的講究,但吃飯時喝湯,對你這種胃病患者來說,是最傷胃的喝法!」

他解釋說,吃飯時大量喝湯,會讓食物在胃中被快速稀釋,導致食物和胃液混合不均勻,從而影響消化酶的作用。

尤其是對於那些喜歡「邊吃邊喝」的人,食物還沒咀嚼充分,就被湯水沖入胃中,久而久之,容易引發消化不良、胃酸過多,甚至胃食管反流。

「而且,吃飯時大量喝湯,還容易讓人出現‘飽腹感’,但這個‘飽’並不是因為你吃了足夠的營養,而是因為喝了太多液體。」

周醫生說,「這樣做反而容易導致營養攝入不足,或者因為湯水中鹽分高,攝入過多鹽分,增加心血管的風險。」

周醫生講了一個典型病例:有位50多歲的劉阿姨,平時飲食習慣不好,喜歡邊吃飯邊喝湯,吃不了幾口飯就覺得飽了。

結果每餐後總覺得餓,又忍不住加餐,體重逐漸增加,胃脹、胃酸頻發。醫生檢查後發現,她長期這種吃法,導致胃排空功能紊亂,胃壁變得敏感而脆弱。

「所以,飯前喝湯、飯後喝湯可以根據個人情況來調整,但吃飯時最好別喝太多湯。」

周醫生叮囑道,「你可以在吃飯時少量抿幾口潤潤喉,但不能大口喝,更不能拿湯水當主食,不然很容易導致營養失衡。」

聽到這兒,李建華覺得有點頭大:「哎呀,那我以後到底該怎麽喝?有時候飯前喝怕喝多了,飯後喝又怕太油膩,吃飯時不喝又噎得慌。」

「其實只要記住這三個常識,你就不會犯錯了。」

周醫生笑著說道,「第一,飯前喝湯,要量少,最好是清淡的蔬菜湯或魚湯,控制在150毫升以內;第二,飯後喝湯,最好等10-20分鐘後喝,喝些清淡的雞湯或骨頭湯,不超過200毫升;第三,吃飯時不要大量喝湯,尤其是濃湯、大油湯,只能少量品嘗。」

李建華點點頭,覺得自己受益匪淺:「那不同的人群喝湯也有講究嗎?」

「當然,不同體質、不同病癥的人,喝湯的方式也不同。」

周醫生說,「比如胃酸多的人,飯前喝太多湯會加重反酸;而胃動力不足的人,飯後就不要喝太多湯,否則容易脹氣。所以喝湯這件事,不能一概而論。」

最後,李建華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那周醫生,湯能不能當飯吃?比如我有時候沒胃口,就想著喝點湯了事,這樣行嗎?」

周醫生略一沈思,緩緩說道:「這是個好問題。很多人覺得湯能代替主食,但實際上湯的營養密度比食物低得多,尤其是清湯類的湯水,幾乎沒有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來維持日常的能量需求。

長期以湯代餐,容易導致營養不良,影響身體代謝功能。」

他接著解釋:「所以,湯只能作為輔助,不能完全替代正餐。就算是那些所謂的‘高營養濃湯’,如果長期只喝湯,也會導致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的缺乏。」

李建華聽完恍然大悟,心裏暗自下定決心,今後一定要科學飲湯,避免以前的誤區,真正把養生做得健康又有效。

對此,您有什麽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玫瑰]

參考資料

[1]姚國萍.食物攝入量對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情況的影響研究,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