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T2DM合並骨質疏松癥的相關因素有什麽,中醫如何證型?

2023-12-07養生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是一種進展緩慢的疾病,其患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呈上升趨勢。

研究表明,在過去的10年裏,T2DM的患病人數增加了62%,到2045年,這一數位會繼續上升,將達到6.3億人,隨之而來的更是社會與家庭的嚴重經濟負擔。 隨著T2DM發病率的升高,其常見的慢性合並癥——骨質疏松(Osteoporosis,OP)的患病人數也大大增加, 因此T2DM與OP的關系近年來受到臨床工作者的重視。

骨質疏松是因骨組織微結構被破壞,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降低, 引起骨代謝紊亂的一種疾病,往往伴隨著高致殘率和死亡率,影響人們的健康水平。根據病因的不同,OP可以分為原發性骨質疏松與繼發性骨質疏松。

糖尿病合並骨質疏松(DiabetesOsteopenia,DOP)屬於繼發性骨質疏松,被認為是T2DM的一個嚴重並行癥。目前,中國逐步加快的老齡化行程使DOP的防治形勢不容樂觀,社會負擔日益加重,同時由於DOP發病的影響因素非常復雜, 因此分析其相關因素並積極進行早期幹預迫在眉睫,這對及時預防骨折發生、提高DOP患者的生活品質意義重大。

同時也能為制定相關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論基礎。祖國醫學未對「骨質疏松」作出明確的命名,但後世的醫家和學者將其歸為「筋痿」「骨痹」「骨枯」「骨痿」等範疇, 故DOP應屬於消渴合並骨痿範疇。其發病主要由先天稟賦不足,後天攝養失調所致。

其病機與肝脾腎、氣血津液執行密切相關。 精血相生,肝血虧損,筋脈失養;脾失運化,氣血生成不足,肌肉、筋肉無以調養,腎精亦乏源;腎虛精少,精不生髓,則骨枯髓減。 氣血津液是營養筋骨的物質基礎,消渴日久入絡,氣血執行受阻,導致血脈瘀滯,痰濕內蘊,引起關節、筋骨的疼痛,發為骨痿。

可以看出, 2型糖尿病合並骨質疏松癥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而發病。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是一種以慢性高血糖和較高的胰島素抵抗水平為特點的代謝疾病。中國是患糖尿病人數最多的國家,近年來還在繼續增長。

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2型糖尿病與骨質疏松的相關性就被認識,但直到最近十多年糖尿病合並骨質疏松(DiabetesOsteopenia,DOP)才被考慮為是糖尿病重要的並行癥之一。 據相關研究,DOP影響著全球近7500萬人,所以,DOP是嚴重且容易被忽視的並行癥。

基於這一龐大的患病人數,有必要做好相關預防和積極治療。 因此尋找DOP的危險因素,提高DOP高風險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以及降低疾病的發生率、延緩病情的進展刻不容緩。研究發現既往有吸煙史和飲酒史、女性絕經、病程長、低BMI、低WC、高HbA1c、低TG、低TC、低HDL-C、低Mg、低HGB、高MHR、合並DPN和DKD等因素與DOP的發生密切相關。

並且飲酒史、女性絕經、合並DKD是DOP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WC、Mg則是DOP的獨立保護因素。另外發現, DOP的主要中醫證型為肝腎虧虛證,主要兼證是瘀血阻絡證。研究結果表明,R組吸煙史比例大於T2DM組。

吸煙被認為是發生代謝性骨病的危險因素,香煙中含有的多種化學成分會危害人體健康,例如尼古丁、一氧化碳、鎘、亞硝胺。研究顯示,小劑量的鎘也會增加骨質疏松的風險。骨骼細胞由成骨細胞、破骨細胞和由成骨細胞衍生的骨細胞組成, 這三種細胞之間的交互作用,能夠維持骨吸收與骨形成的動態平衡,從而形成健康的骨穩態。

成骨細胞作為骨形成細胞,不僅在骨形成中起主導作用,還能夠調節破骨細胞分化,導致骨吸收。而吸煙能夠引起抗雌激素作用, 對成骨細胞的增殖、分化過程進行破壞,影響腸道鈣的吸收,影響骨代謝,導致骨量減少。

在破骨細胞存活、分化行程中,核因子受體活化劑-kB配體(receptoractivatorofNf-kB-ligand,RANKL)/骨保護素(osteoprotegerin,OPG)比值發揮著關鍵作用, 其被認為是維持骨量保證骨骼完整性的重要指標。

發現長期吸煙者的OPG生成受到顯著抑制,RANKL/OPG比率升高,這一比率意味著體內有更多分化作用的破骨細胞。透過實驗證實吸煙會使骨吸收標記物升高加快,並對老年男性吸煙者進行評估, 發現在未來10年其骨質疏松性骨折和髖部骨折的機率較高,進一步說明了吸煙會加快骨質遺失。

骨髓間充質幹細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在DOP的開發中起重要作用, 發現煙霧萃取物透過幹擾TGF-β訊號通路,增加氧化應激,從而損害BMSCs的成骨作用而導致骨質疏松的風險。

從中醫理論分析,金水相生,吸煙日久損傷肺氣,長此以往,肺氣不足,津液不布,腎水失去濡養,造成骨骼結構的病變。 研究發現DOP組的病程大於T2DM組。這與國內分析DOP影響因素的Meta分析結果一致。

胰島素相對缺乏、血糖控制不佳是T2DM的特點。長期的高糖環境影響著身體各機能狀態的改變,尤其是成骨細胞的成長與分化, 並且在高糖狀態下,破骨細胞因子受體mRNA基因的表達水平會被上調。

隨著患病時間延長,高糖會引起高滲性利尿,從而促進副甲狀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的分泌,致使骨中的鈣流出, 最終BMD下降。骨代謝是在成骨細胞、破骨細胞和骨細胞的協調下,骨形成和骨吸收連續迴圈的過程。

如果不能及時控制好血糖,必然會導致糖脂代謝紊亂,患者的糖化、血脂水平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終影響骨代謝,導致骨量的減少。 有研究表明,成骨細胞對胰島素受體的表達是特異的,胰島素作用於其受體能夠促進骨骼形成。

因此,胰島素缺乏會破壞骨重塑過程中的平衡。透過比較368名T2DM患者,發現DOP組平均病程14.9年,明顯高於骨量減少組和普通T2DM組。 從中醫角度分析,消渴患者隨著病程年限的增長,腎虧病機尤為突出,腎陰虧損及陽致陰陽兩虛,精氣漸衰,骨骼失養。

所以T2DM患者首要目標是平穩控制血糖,減少隨著病程變長造成的損害。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A1c,HbA1c)與血糖濃度呈正相關,測量時不易受應激狀態和近期飲食的影響, 是衡量患者4~8周平均血糖水平的金標準,也是預測T2DM慢性並行癥的風險指標。

HbAlc是微血管損害的重要因子,長期的高血糖使HbA1c水平增高,組織缺氧,出現微血管並行癥,骨血管分布受影響,使骨的重建發生改變。 高HbA1c條件下,鈣、磷、鎂等離子會隨著滲透性利尿流失,低濃度的鈣、磷、鎂會抑制骨礦物質吸收,進而影響骨代謝。

此外,葡萄糖能與脂質、蛋白等大分子物質反應生成其相應的糖基化產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s)。 T2DM患者的AGEs含量隨病程發展逐漸積聚,AGEs能夠與細胞表面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生成白介素和腫瘤壞死因子等炎癥因子沈積在骨膠原蛋白上,影響成骨細胞的分化,提高破骨細胞的活性。

本研究發現DOP組的HbA1c水平高於T2DM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一項基於大樣本人群的前瞻性佇列研究發現,相比血糖控制尚可的患者,血糖控制差的人群患骨折的風險更高。中國的一項研究在對HbA1c與BMD水平的相關性分析發現,DOP組HbA1c水平與股骨頸BMD呈負相關,並將8%的HbA1c值作為分界點。

發現DOP患者的股骨頸和全髖部BMD顯著低於對照組。 因此,早期控制好血糖可以降低DOP發生的風險,高水平的HbA1c患者應盡早進行BMD評估。 根據上述研究發現,DOP組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低於T2DM組,R組的總膽固醇(Total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於T2DM組;

以及女性DOP患者有較低的TG、TC水平。研究發現高水平HDL-C可作為預測骨量減少、骨質疏松甚至骨折的指標。 透過比較不同性別T2DM患者的血脂與骨質疏松的關系發現,男性的血脂水平與骨質疏松沒有相關性。

而女性因為在絕經期受體內雌激素水平的波動影響,雙股骨及腰椎1~4的BMD與TC呈負相關。 高膽固醇可抑制TGF-β/BMP2訊號通路,阻斷成骨細胞中Runx2、Alpl等蛋白表達,從而抑制成骨細胞分化。動物實驗表明在高膽固醇飲食餵養下,小鼠BMD與血清成骨標誌物如堿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和OCN濃度明顯降低。

而骨吸收標誌物CTX-I水平升高,說明高膽固醇增加骨質疏松的風險。這與本研究結果不同,可能與服用降脂藥情況、未校正年齡和BMI、既往史情況不同等有關。 以代謝紊亂為特征的T2DM患者常合並血脂異常,考慮與患者長期處於高血糖、胰島素抵抗狀態有關。

本研究推測DOP患者與血脂異常的關系可能受到了胰島素的調節作用,DOP患者有些正在接受胰島素治療,胰島素可以促進骨細胞分化與增殖, 同時也會導致性激素結合球蛋白水平降低,從而提高遊離血清雌二醇和睪酮的水平,影響著脂代謝和骨代謝。

同時由脂肪細胞表達的一種特異性血清蛋白——血清脂聯素(Adiponectin,APN),近年來被認為與胰島素抵抗、血脂異常有密切的關系,APN可透過參與影響胰島素訊號的cAMP通路來促進成骨細胞的增殖分化, 而老年骨質疏松患者體內APN水平較低,抑制破骨細胞生成的能力不足,導致骨量的流失。

所以T2DM患者血脂水平應該控制並保持在適當的範圍內,以降低DOP的風險。 消渴的病因與先天稟賦不足、勞欲過度、飲食失節、情誌失調有關, 傳統觀點認為消渴的核心病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陰虧不能載氣,燥熱傷陰耗氣,陰虧與燥熱二者互為因果,燥熱導致津液灼傷,久則傷陰;陰虧不能制陽,虛熱內生,燥熱愈甚。

【養老奉親書】論述道:「高年陽氣發泄,骨肉疏薄,易於傷動,多感外疾,惟早眠晚起,以避霜威。」這裏提到的老年人「骨肉疏薄,易於傷動」,接近現代醫學中骨質疏松癥的定義。 DOP在中醫理論屬於消渴合並骨痿範疇,其發病與肝脾腎、氣血津液執行密切相關。

肝藏血主筋,肝血充盈,筋有所養,關節滑利,可正常足步,肝為筋提供營養,維持人體正常運動。 正如【素問·經脈別論】言:「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精血同源,若肝血不足,腎精亦虧損。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脾主肌肉主四肢,脾氣調則五臟養,肌肉長。脾在營養物質吸收、機體能量代謝中起重要作用,運化水谷精微至十二經脈及全身來濡養臟腑、骨骼。【聖濟總錄】中提到:「脾胃氣和, 則能行其津液而充養肌肉,若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谷,則氣血減耗,無以灌溉形體,故肌肉不豐而贏瘦也。」

肌肉骨骼的營養依靠脾,腎精的充盈依賴脾精源源不斷的滋養補充,若脾失健運,脾精不足,腎精乏源,可致骨骼失養。 【素問·痿論篇】曰:「脾主身之肌肉……脾氣熱,則胃幹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

腎藏精主骨生髓,主生殖和生長發育。腎藏精,是腎運送精氣至全身,【普濟方】中有記載:「腎……變化精氣,長養百骸,溉灌腑臟,無所不至。」 故精氣充盈,方能夠滋養筋節、榮註諸脈,使筋脈和柔。骨屬於奇恒之府,骨者髓之府。

「腎主骨」指腎藏精,精化髓,骨賴髓以充養, 【靈樞·經脈】記載:「骨為幹」、「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皆反映了骨的作用,一為立身之骨幹,二能藏精髓,三與腎氣緊密相關。髓的生成受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的影響。

髓不足,則導致骨骼發育不良,可見腎、骨、髓之間關系緊密。 消渴患者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後天攝養失調,久病耗傷腎中精氣,以致腎虛精少、精不生髓,則骨枯而髓減、骨失滋養,骨質脆弱。【景嶽全書·痿證】言:「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腎水絕則木氣不榮,而四肢幹痿,故多怒,鬢發焦,筋骨痿。」

腎氣失養,加上平日勞倦過度,無以養肝,導致肝陰血不足,亦不能濡養筋脈。經絡行內臟腑,外絡肢節、皮膚,是氣血循行與病邪傳變的無形通道, 【素問·調經論】指出:「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經絡發揮正常生理功能需要氣血的滋養,氣血調和則經脈循行流利,組織器官得以濡養,筋骨勁強,關節清利, 人體臟腑組織正常執行,才有充足動力抵禦病邪。當消渴日久入絡,氣虛執行無力,鼓動不得,不能行血,血行受阻,形成瘀血,消渴患者陰虧津少,津血同源,血液粘稠,脈絡滯澀,加上陰虛易生燥熱,煉液成瘀,最終表現瘀血阻絡之候。

腎氣失養,氣化不及,津液不能流行,津停氣機不利而積聚成痰,形成痰濕內蘊的表現。故經絡執行痹阻,經脈失養,致關節、筋骨疼痛麻木,發為骨痿、骨痹。 因此,DOP的發病以消渴為因,病機為「本虛標實」,「虛」為脾虛、腎精氣虧虛,「實」為痰濕、血瘀。

DOP患者的中醫證型在年齡、血鎂指標上存在顯著差異。肝腎虧虛證、陰陽兩虛證患者的年齡較高。肝腎虧虛證、氣陰兩虛證患者的血鎂水平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