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中醫入門:中醫的血,生血的兩大源頭,和中醫的血證

2024-06-25養生

謝老師:「 血的生成是一個非常復雜而又精妙的過程,主要有兩個源頭。第一,是水谷之精化血。這裏的‘水谷’指的是我們飲食中攝入的營養物質,‘精’則是指其中的精華。在中醫理論中,水谷精微所產生的營氣和津液,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質。第二,是腎精化血。腎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腎精充足,有助於血液的化生。

小王認真地記錄著謝老師的解答,他不時地點頭示意自己理解了。

「除了這兩個源頭外,血的生成還與一些臟腑器官密切相關。」謝老師繼續說道,「 脾胃被認為是血液生化之源,它們運化的水谷精微是血液的主要物質來源。而心肺也參與著血液的生成,起著重要作用。另外,腎藏精,精生髓,腎精充足也有助於血液的化生。

「其實, 中醫認為血行於脈中,迴圈流註於全身,具有營養和滋潤作用的紅色液態物質。 」謝老師繼續向小王解釋著,「 【素問·調經論】中有雲:‘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這說明了血對於人體的重要性。

小王認真地聽著,他感受到了血液在身體中的重要作用。他快速地記錄下謝老師的話語,準備在日後進一步研究。

脈是血液執行的管道,因此被稱為‘血府’。 」謝老師繼續說道,「 血必須在脈中正常執行,才能發揮其生理功能。

小王心中默默地思考著,對於血液在脈中的執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意識到,只有當血液暢通無阻地在脈中流動時,身體才能保持健康。

如果由於某種原因,血液在脈中執行遲緩澀滯,停積不行,則會形成瘀血。 」謝老師接著解釋道,「 另外,如果因外傷等原因,血液逸出脈外而出血,就稱為‘離經之血’。

小王聽得津津有味,他覺得這些知識仿佛是一幅幅揭開人體奧秘的畫卷,在他眼前徐徐展開。

離經之血如果不能及時排出或消散,就會成為瘀血。 」謝老師繼續說道,「 瘀血不僅喪失了血液的生理功能,還會導致新的病機變化。

血液的正常執行,與心、肺、肝、脾等臟密切相關

血液的正常執行,與心、肺、肝、脾等臟密切相關。 」謝老師繼續介紹,「 心主血脈,心氣是推動血液執行的動力,肺朝百脈,主治節,能輔心行血。肝主疏泄,調暢氣機,是保證血行正常的又一重要環節。

小王聽得津津有味,每一個知識點都讓他對中醫學的深度和廣度有了更深的了解。

肺朝百脈,主治節,能輔心行血。肺氣宣發肅降,調節一身氣機,透過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而推動血液執行至全身。宗氣貫心脈而行氣血的功能,也體現了肺在血行中的推動作用。 」謝老師總結道,「 肝主疏泄,調暢氣機,是維持血液正常迴圈的關鍵環節。肝蓄藏血液,調節血量,根據不同身體部位的需要,在肝氣疏泄的協調下,調節脈道中血液的迴圈量,保持血液迴圈的平穩執行。 」謝老師強調著脾和肝在維持血液執行正常的重要性。

「心氣推動、肺氣宣降、肝氣疏泄是推動血液執行的重要因素,脾統血、肝藏血則是固攝血液執行的重要因素。」他繼續解釋道,「心、肺、肝、脾等臟的生理功能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共同維持血液的正常執行。」

小王聆聽著謝老師的講解,心中對中醫學的奧妙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他仔細思考著謝老師所言,試圖將這些復雜的理論聯系起來,構建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其中任何一臟的生理功能失調,都可以引起血行失常的病變。 」謝老師警示著,「 如心氣不足,血運無力,可形成血瘀;肺氣不足,宣降失司,也可導致血瘀;脾氣虛弱,統攝無力,可產生多種出血病證;肝失疏泄,肝氣上逆可致出血;肝氣郁滯不暢則可致血瘀等。

小王聽得入了迷,他意識到,只有深入理解每一個臟腑的功能,才能真正理解血液執行的復雜性,也才能更好地掌握中醫學的精髓。

謝老師又說道:「 血液在中醫理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這一句話出自【素問·八正神明論】。它明確指出了血液對於人體精神活動的至關重要性。

小王專註地記錄著謝老師的每一句話,筆記本上迅速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跡。

謝老師繼續說道:「 血液的充盛,意味著精神飽滿,神誌清晰,感覺敏銳,思維敏捷。相反,如果血液虧耗或者血行異常,就可能出現各種程度的精神情誌方面的病癥,如神疲、失眠、健忘、多夢、驚悸、煩躁,甚至出現神誌恍惚、譫妄、昏迷等癥狀。

小王聽得津津有味,他深深地吸取著謝老師的教誨,心中感慨萬分。他意識到了血液在身體健康中的重要性,決心要好好調理自己的身體。

謝老師看著小王認真記錄的樣子,不禁暗自點頭,心中對這個學生充滿了贊賞之情。

「古人早就認識到了血液的重要性。」謝老師接著說道,「【靈樞·平人絕谷】中進一步強調了血脈的重要性,指出血脈和利,精神乃居。這說明了人體的精神活動需要得益於血液的充分營養。」

小王聽後點了點頭,他深深地被這些古籍中的智慧所打動,心中對中醫學的敬佩之情更加深厚。

謝老師繼續說道:「【景嶽全書·血證】更是全面地概括了血液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它不僅是精神活動的物質基礎,也是維持人體各種生命活動的基石。血液的充盈與否直接關系到人體的健康與疾病。」

【素問·八正神明論】說:「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

【靈樞·平人絕谷】說:「血脈和利,精神乃居。」

在謝老師深入解釋血液重要性的過程中,小王愈發對中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忍不住提出了一個更深入的問題:「老師,請問血證是什麽意思?」

謝老師微笑著點了點頭,回答道:「 血證是指由多種原因引起火熱熏灼或氣虛不攝,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於口鼻諸竅,或下泄於前後二陰,或滲出於肌膚所形成的一類出血性疾患,統稱為血證。也就是說,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患,稱為血證。在古代醫籍中,亦稱為血病或失血。

小王聽後,眼睛亮起來,他深深吸收著謝老師傳授的知識,心中對中醫學的了解更上了一層樓。

謝老師繼續說道:「 血證是涉及多個臟腑組織,而且在臨床上極為常見的一類病證。它既可以單獨出現,又常伴見其他病證的過程中。中醫學對血證具有系統而有特色的理論認識,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形成了許多有效的治療方藥,對多種血證尤其是輕中度的出血,大多能獲得良好的療效。
小王聽後略有些疑惑,他向謝老師請教:「老師,那麽血證都是怎麽引起的呢?」

謝老師微笑著解釋道:「血證的引起可以歸結為多種原因。首先,感受外邪是其中之一。外邪侵襲、損傷脈絡而引起出血,其中以感受熱邪及濕熱所致者為多。比如,風、熱、燥邪損傷上部脈絡,則引起衄血、咳血、吐血;熱邪或濕熱損傷下部脈絡,則引起尿血、便血。」

小王點頭表示理解,繼續認真記錄著每一個細節。

「另外,情誌過極也是引起血證的原因之一。」謝老師繼續說道,「情誌過極憂思惱怒過度,肝氣郁結化火,肝火上逆犯肺則引起衄血、咳血;肝火橫逆犯胃則引起吐血。」

小王聽了點頭,他開始逐一記錄下這些引起血證的因素。

「飲食不節也會導致血證的發生。」謝老師繼續解釋,「飲酒過多以及過食辛辣厚味,或滋生濕熱,熱傷脈絡,引起衄血、吐血、便血;或損傷脾胃,脾胃虛衰,血失統攝,而引起吐血、便血。」

小王默默地記錄著,他開始感受到這些知識的豐富和深刻。

「勞倦體虛也是血證發生的原因之一。」謝老師繼續解釋,「勞倦過度會導致心、脾、腎氣陰的損傷。若損傷於氣,則氣虛不能攝血,以致血液外溢而形成衄血、吐血、便血、紫斑;若損傷於陰,則陰盛火旺,迫血妄行而致衄血、尿血、紫斑。」

小王聽了這些知識,心中充滿了對中醫學深奧和廣博的敬佩。

「最後,久病或熱病也會導致血證的發生。」謝老師總結道,「它導致血證的機理主要有三:久病或熱病使陰精傷耗,以致陰虛火旺,迫血妄行而致出血;久病或熱病使正氣虧損,氣虛不攝,血溢脈外而致出血;久病入絡,使血脈瘀阻,血行不暢,血不循經而致出血。」

小王連連點頭,他深深感受到了血證的復雜和深刻。

「血證的治療也是一門精深的學問,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辨證論治。」謝老師鼓勵道,「只有綜合運用中醫的理論和實踐,才能有效地治療血證,並保障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