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月餅毒死螞蟻後,去氫乙酸鈉被禁用?但人類離不開添加劑…

2024-09-24養生


「絆倒」網紅,「毒死」螞蟻 ,今年的月餅很忙。

雖然中秋已過,但一個月餅引發的「蝴蝶效應」才剛開始。

先是中國某品牌月餅出口南韓,被檢測出含有防腐劑後,全部退回。

之後有網友發視訊說,一群螞蟻吃了自己掉在地上的月餅死掉了。

而巧合的是,兩件事都指向了同一個「罪魁禍首」: 去氫乙酸鈉。

根據資料,去氫乙酸鈉是一種抑菌型食品添加物,主要作用是防止微生物增殖,延長食品保質期。

而按照今年3月12日新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物使用標準】規定,刪除了去氫乙酸及其鈉鹽在糕點等7類食品中的使用。

但是,該規定的執行日期卻是從2025年2月8日正式實施。

這就是為什麽這個中秋很多人買到的月餅,仍然有去氫乙酸鈉添加的原因。

而很快有網友發現,不止是月餅,大眾常吃的麵包、餅乾等也是添加去氫乙酸鈉的「重災區」。

有媒體此前曾隨機檢視超市的26款預包裝麵包、糕點產品,其中僅8款未添加去氫乙酸鈉。

有網友也曬出寵物糧配料表,說寵物吃的比人吃的還幹凈。

一時之間,不僅去氫乙酸鈉成了人人喊打的食品添加物,更是讓食品安全問題再次甚囂塵上。

有人說,食品安全已經到了讓人發指的地步。

還有人說,就這一條命,各行各業還都想要。

而更多人則是疑問,為什麽以前能用的添加劑,現在不能用了?

為什麽發現了有害不立刻禁止而是等明年?

大家有顧慮完全可以理解。

畢竟過去我們經歷過太多「蘇丹紅」、「地溝油」、「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

但這之中,大家其實混淆了兩個概念,那就是「添加劑」和「濫用添加劑」。

你有沒有想過世界上為什麽會有食品添加物?

實際上,人類很早就開始使用添加劑了。

有句諺語是這麽說的:富鹽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而豆腐作為一種傳統食材,就是在添加劑「富鹽水」的作用下才做出來的。

如今的各種食品添加物作為食品工業進步的體現,初心也是為了改善食品品質,提高食品品質。

正是因為食品添加物的存在,才保證了食品在加工和運輸儲存過程中,做到了防腐、保鮮、改善食品性狀和風味。

如果沒有添加劑,我們將難以想象那些看起來隨處可見的普通食品會因為原料成本、運輸成本、貯藏成本的提升而翻價多少倍,保質期縮短多少天。

像我們日常吃的生抽,老抽,味精,料酒,醋,蠔油等調味品,還有各種食品的保存都離不開各種添加劑。

如果反對添加劑,那世界上可以吃的東西還有多少呢?

一直以來,我們國家對食品添加物的使用都從嚴管控的。

全世界的食品添加物高達25000種,而在中國允許使用的只有2171種。

而就像這件事中的去氫乙酸鈉,有些添加劑是真的有危害,但更多的添加劑是沒有的。

事實就是,絕大多數危害來自「濫用添加劑」。

很多東西如果按劑量使用是安全的,那為什麽還有人過度添加呢?

還記得之前的「毒枸杞」事件嗎?當時的種植戶是怎麽說來著?

「如果不添加就不好看,不好看就賣不上價錢。」

而這點放在任何食品行業都是通用的。

餵豬是為了賣肉,吃什麽上膘就給什麽。賣飯是為了賺錢,越有回頭率就賺錢。

若超過一點劑量能讓顧客更喜歡吃,回頭率更高,你會怎麽選擇?

好的餐飲人比比皆是,但講良心不加添加劑就意味著利潤低,利潤低的總是先死。

如果不想先死,那要怎麽辦?

答案仿佛陷入了一種死迴圈。

另外,你有沒有發現食品安全是近幾年才越來越嚴重的?

而且,那些「科技與狠活」泛濫的產品通常來自同一個地方——直播間。

為什麽直播帶貨的科技狠活含量更甚呢?

是因為他們抽取了大頭的傭金和坑位費。

那背後供應產品的這些工廠生產商,還怎麽賺錢呀?

別說賺錢了,想生存都很難。

為了生存,他們會怎麽樣?

只能靠科技狠活來壓縮成本。

而倒逼生產商使用添加劑的那些人就沒有關系了嗎?

所以還是那句話,某些人賺的越多,老百姓吃到的科技與狠活就越多。

為什麽現代人很多將食品添加物看作洪水猛獸?

這和那些倒逼商家違規使用添加劑的人脫不了幹系。

但不是所有使用添加劑的都是不良商家,我們要防的是不按規定使用添加劑的不良商家。

而食品添加物作為科學的範疇,是不斷變化發展的。

拿去氫乙酸鈉來說,一開始,科學家們確實沒發現作為防腐劑有啥害處。

不然之前也不會有那麽多國家使用。

只是隨著研究越來越多,大家發現長期大量使用可能會加重肝臟以及腎臟的負擔,甚至會產生中毒反應。

那麽如今國家收緊這一添加劑的使用,對於咱消費者來說,是一種負責的表現。

但行業生產不是家庭作坊,牽一發而動全身。

這就使得企業商家整改起來需要緩沖和時間。

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避開已經確認有危害的添加劑產品。

如今大眾的這種廣泛質疑,本身是一件好事。

因為這意味著大眾食品安全意識的再次覺醒。

上一次,是辛吉飛帶領大家見識了什麽是「科技與狠活」。

這一次,是普通消費者自我覺醒。

而如果說辛吉飛事件讓廣大消費者開始關註食品的配料表。

那麽這一次,讓我們懂得配料表裏哪種成分對我們是有危害的了。

我們真的需要這樣的覺醒。

因為只有消費者覺醒了,才能去反向監督這些做食品的人。

畢竟,在食品這個問題上,法律能約束的紅線是下限,而非上限。

歸根結底,食品安全問題是人的問題。

永遠不要考驗人性, 更不要和利欲熏心的人談良心。

食品安全,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