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全國名中醫何念善:套用黃芪經驗

2023-12-07養生

▲何念善 全國名中醫(1962.10-)

何念善 , 全國名中醫,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院 主任醫師,曾師從全國名中醫樸炳奎及國醫大師郭子光,其運用黃芪時,以辨證論治為基礎,廣泛套用治療多種疾病,功力深厚,療效顯著,在繼承前人中多有發揮。 黃芪臨床套用均基於補氣之功效。 五臟生克制化,關系密切,其起效可能同時影響數個臟腑功能而起效,而非某單一臟腑。 黃芪透過不同的配伍,體現不同的功效。 何念善不拘常法,只要選準病機,予以投藥,皆能取得滿意效果。 現將何念善運用黃芪經驗介紹如下,以饗同 仁 。


功專補脾胃


黃芪色黃,味甘而溫,得土之正味正性,入中焦脾土,功專補脾胃。蜜炙後甘味增加,故補中力量加強。黃芪善治脾胃虛弱。何念善治療脾胃虛寒型的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胃潰瘍,多以黃芪建中東加減治療。方中黃芪、大棗、甘草,補脾益氣;桂枝、生姜溫陽化氣、散寒暖胃;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針對有胃鏡提示不同程度的胃黏膜損傷的慢性胃炎或胃潰瘍的患者,則會加大黃芪用量,並加用白及、三七粉,取黃芪益氣內托生肌,白及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三七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常能取得良好療效。當歸補血湯重用黃芪大補脾肺元氣,以裕生血之源; 更用當歸益血和營,如此陽生則陰長,氣旺則血充,諸癥乃愈。脾主統血,崩漏多由脾氣虛弱,不能統攝血液,血不歸經而致。【素問·五臟生成篇】曰:「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虛則血無所攝,血虛則氣無所依。何念善常以歸脾東加減治療崩漏,方中以黃芪為主藥,培補中氣,統血歸經。圍絕經期女性多合並腎虛諸癥,又當滋陰益腎。


張某,女,時年44歲,工人。月經來潮後淋漓不止3月,每次經期持續約2周。此次經行半月,仍淋漓不斷,血色淡紅,伴有乏力氣短,腰酸困痛。舌淡苔薄白,脈細無力。治以益氣攝血,補腎固沖,止血為法。處方: 黃芪30g,黨參20g,白朮15g,茯苓15g,當歸12g,熟地30g,桑寄生15g,山茱萸15g,陳皮15g,三七粉(沖服)6g,茜草12g,阿膠(烊化)9g,續斷12g,甘草6g。予5服口服,服藥3服後出血即止。二診: 上方去三七粉、茜草、阿膠,再予7服以鞏固療效。隨訪半年未復發。


▲黃芪

外科家聖藥


黃芪是豆科黃芪屬植物,有豆腥氣味,歸肺經。何念善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纖維化、肺心病等病癥,屬肺氣虛的咳嗽、哮喘者,多以補肺東加減治療,方中以黃芪為主藥,補肺益氣。


王某,男,時年60歲。2018年11月10日初診。反復咳嗽咳痰5年,此次咳嗽咳痰2周,痰多色白黏膩,納差。舌淡紅苔白,脈沈細。辨證: 脾虛肺弱,久必及腎。治法:補肺健脾,滋腎寧嗽。處方:黃芪30g,太子參15g,五味子10g,紫菀12g,桑白皮12g,熟地黃30g,白朮20g,茯苓20g,陳皮12g,桔梗10g,浙貝母10g,炙甘草6g。5劑。二診時咳嗽咳痰均顯著減輕,囑按原方再進5劑,患者連續治療4次,咳嗽咳痰基本消失。


何念善選用玉屏風散,此方由黃芪配合祛風之防風,健脾之白朮而成。方中黃芪得防風能固表而不留邪,防風得黃芪能走散祛邪而不傷正;白朮健脾扶正,以達安裏攘外之功。長時間服用本方還可預防感冒。


肺合皮毛,【本草便讀】說:「黃芪之補,善達表益衛,溫分肉,肥腠理,使陽氣和利,充滿流行,自然生津生血,故為外科家聖藥,以營衛氣血太和,自無瘀滯耳。」何念善認為,臨證如配伍得當,黃芪在多種皮膚病及瘡瘍各期中均有效用。【長沙藥解】中雲:「凡一切瘡瘍,總忌內陷,悉宜黃芪。」何念善在治療糖尿病足部潰瘍、瘰癧癌腫潰破等疾病,均加用黃芪。有研究表明黃芪多糖套用於糖尿病足部潰瘍的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潰瘍的治愈率,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痤瘡為臨床常見的皮膚病,且易反復發作。何念善認為痤瘡不可單從火熱論治,不可全用清熱解毒之法。痤瘡臨床上以寒熱錯雜、上熱下寒者居多,藥以寒熱並用,但無論寒熱證,均可加入黃芪,可使有膿之丘疹易消,無膿之丘疹易散。


肺氣虛弱,不足以調動肺主肅降功用,不能通調水道,則水液排出不暢而見尿少、水腫,治以益氣行水。


補益肝腎之氣


何念善治療慢性腎臟病多用黃芪。【素問·六節藏象論】指出:「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慢性腎臟病患者常以腎虛為本。腎氣不足,則腎的封藏功能失司,蛋白為精微物質,精微下泄,則尿中有蛋白漏出。黃芪補益腎氣,腎氣足則閉藏有度,精微外漏減少,從而降低蛋白尿。前文所述黃芪同時又能利水消腫,故是治療慢性腎臟病的一味良藥。


何念善在治療因虛致郁的郁病時,重用黃芪補肝氣,使肝氣升發,增強疏泄條達之功以助肝用,佐以養血活血之品以補肝體,並少佐理氣之品共奏益氣養肝、行氣解郁之功。何念善治療慢性肝病常以具體辨證為依據,用黃芪配伍他藥。何念善認為慢性肝病基本病機不離肝郁。【金匱要略】曰:「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又雲:「實脾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因此在治療肝臟病變時。非常重視顧護脾胃之氣,以防傳變。黃芪得土之正味正性,功專補脾胃以「實脾」,並且可以補肝氣助肝之疏泄以解肝郁,能兩者兼顧,為治療慢性肝病的常用藥物。


補宗氣而益心氣


宗氣形成於肺,聚於胸中,貫心脈而行氣血。宗氣貫註入心脈之中,幫助心臟推動血液循行,具有推動心臟的搏動、調節心率和心律等功能。故補宗氣即是補心氣。宗氣由肺吸入的清氣與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氣結合而成。黃芪善補脾肺之氣,脾肺之氣足,氣血生化有源,肺主呼吸的功能正常,宗氣自然充足。


何念善曾師從首屆國醫大師郭子光,獲益良多,並將其經驗傳承,套用於臨床收效卓著。郭子光創制了許多驗方,在治療心臟疾病方面,喜用黃芪。如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用芪葛基本方:黃芪30~50g,葛根20~30g,制何首烏20~30g,川芎15~20g,丹參20~30g,視證加味;治療早搏,不論房性、室性早搏,均以抗早搏方為基本方:黃芪40~50g,太子參(或紅參)30g,五味子10g,麥冬20g,生地20g,丹參20g,葛根30g,延胡索20g,苦參15~30g,酸棗仁15g,炙甘草15~30g;心動過緩用黃芪、丹參、制附片、麻黃、細辛、桂枝、羌活、淫羊藿、紅參、麥冬、玉竹、炙甘草。


何念善認為心血管疾病以虛證、虛實夾雜者居多,實證較少,故治療以扶正益氣為主法,而非單純強調活血化瘀的常法。何念善臨床采用大劑補氣藥黃芪與活血藥丹參配對,治療多種型別的心血管疾病,均可取得良效。黃芪常用量在30~200g之間,可采用逐步增加劑量的方法。但在治療疑難重癥病例時,須大量使用才可起到大補元氣的作用,正所謂重劑起沈屙。

鄭重申明: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適用於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內容選自【中國中醫藥報】2022年8月19日第五版, 李凱、彭燕霞、趙雅靜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