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中醫針刺如何治療中風後腕指關節屈伸功能障礙?有什麽療效?

2023-12-09養生

「中風」之名最早出現於【難經】:「傷寒有五,有中風,……其所苦各不同」,書中把中風歸為傷寒,這顯然不同於我們如今所理解的中風。

要論當代中風病概念的最早出處, 是在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裏:「夫風之為病,……中風使然」「正氣引邪,喎僻不遂。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

書中首次提出了中風病之名及其主癥,即中風病具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體麻木、重滯不舉 、昏不識人、言語不利、口角流涎的臨床表現。到了宋代,大量湧出針對中風諸癥而提出的新病名,如「卒中風」、「癱瘓風」等。至明清時期,才逐漸形成了後世狹義中風的概念。

中醫學對中風後腕指關節屈伸功能障礙的認識

關於中風後腕指關節屈伸功能障礙在中醫學醫史書籍中並沒有被獨立章節記載, 但根據其發病特點及其臨床癥狀等因素,本病應當在中醫學中歸屬於「經筋病」。

【素問·調經論】中提及:「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 【素問·長刺節論】記到:「病在筋,筋攣節痛,不可以行,名日筋痹。刺筋上為骨,刺分肉間,不可中骨也,病起筋靈已止」;【五十二病方】言:「痙,身伸而不能屈,……筋攣難以伸」。

以上條文均可說明中風後腕指關節屈伸障礙屬中醫「筋痹」。 【景嶽全書】中指出:「偏枯拘急萎弱之類,本由陰虛」「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痙攣。」

【靈樞·邪客】曰:「邪氣惡血,固不得住留,住則傷筋絡骨機關 ,不得屈伸,故拘攣也。」由此說明陰虛血枯、邪閉經絡皆是中風後腕指關節屈伸功能障礙的致病原因。

腕指關節的概述

手部是構成人的身體結構中最為靈活的一部份,而腕指關節又是決定手部靈活度的重要關節,腕指關節包括腕關節、掌指關節、指間關節。 其中腕關節是由橈腕關節、腕骨間關節、腕掌關節共同組成的一個復雜關節,主要具有屈、伸功能。

掌指關節共有5個,是由掌骨小頭與近節指骨底構成,可做手指的屈伸動作。指間關節共有9個, 包括5個近端指間關節和4個遠端指間關節,只能做屈伸運動。骨與骨間接連線所形成的部位稱為關節,腕指關節則是由腕骨、掌骨、指骨之間的間接連線形成的。

腕指關節不僅僅是指骨骼框架, 其上還附著著諸多豐富的肌肉肌腱群及神經血管組織,用於支配手部相應的指節活動。

手部運動可分為有力運動和精細動作 ,手部的有力運動主要由靠前臂的長肌完成,而精細動作的完成主要需要依靠手部肌肉。

手部的肌肉分為外在肌和內在肌,外來肌是指起點在前臂而止點在手部的肌肉,內在肌則是指起止點均在手部的肌肉。 當外在肌收縮時可形成屈腕或伸腕動作,內在肌相較外在肌而言在功能上就顯得略微精細些。

內在肌包括內、中、外三種肌群,其肌群各司其職,小指的屈曲、 外展和對掌等動作由內側群完成,第二至四指、屈掌指關節和伸指間關節的收、展動作則由中間群完成,拇指的收、展、屈、和對掌等動作由外側群完成。

除骨骼、肌肉、神經及血管外,腕指關節周圍還包裹著脂肪和結締組織等, 它們都依靠關節組成一個整體,這種整體的協同作用對手部功能的正常發揮有著必不可少的意義

腕指關節的活動功能特征

手的功能可分為抓握和非抓握動作,指關節活動可完成手的抓握動作, 即透過五指的對捏和屈曲來完成,非抓握動作則不需要指關節活動參與,如拍手、掌面按壓等。抓握類動作對手部活動來說至關重要,手部80%的活動都需靠其來完成。

抓握動作又分有力握和精細握: 有力握是透過五指指間關節屈曲完成的,目的為控制物品在手指與手掌之間。

精細握是透過拇指和其余四指中一指或多指關節屈曲來實作對小物件控制的動作。 但不管是手功能的有力握還是精細握都離不開肌肉的收縮,手的內在肌與外在肌之間的張力在正常情況下都處於一種平衡狀態,如果該平衡遭到破壞,便會使肢體出現形態上的異常。

例如中風後多出現前臂旋內、屈腕、屈指及拇指內收的表現, 正是因為上肢前臂屈側的肌張力高,破壞了該種平衡。

中泉穴的臨床套用和研究概況

中泉穴,是一經外奇穴,別名有腕痛點、池泉,該穴出自清代古籍【奇效良方】,位於陽溪與陽池之間的凹陷處 ,穴位具體定位在在腕背側遠端橫紋上,當指總伸肌腱橈側的凹陷處,具有寬胸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

中泉穴作為經外奇穴,並不像太陽穴、印堂穴等經外奇穴一樣被廣泛套用在臨床諸癥,甚至極少被提及。 經資料搜尋發現,關於中泉穴的相關文獻報告及臨床研究也同樣篇幅不多。

中泉穴的臨床套用及研究

文獻資料記載到中泉穴在治療軟組織損傷、手指瘛疭、 毒蛇咬傷方面均取得了不錯的療效,現對搜尋所得的與中泉穴相關的臨床套用資料進行匯報。研究發現在中泉穴區針刺可治療軟組織損傷且療效較好,尤其對於急性發病的患者。

他利用全像生物學的觀點以中泉穴為基點,劃分構造了一個全像穴位群並稱之為中泉穴區,在治療軟組織損傷時可以根據患者患病部位的不同來選取穴區內相應的針刺點, 臨床觀察發現針刺該穴區對軟組織損傷患者具有鎮痛解痙、改善活動功能的作用。

曾對針刺中泉穴治療手指瘛疭做過一例案例記載, 該病案患者因左手除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頻繁發生抽搐而來就醫,曾被其他醫生確診為末梢神經炎並施以針灸及中藥治療,但療效不佳,思索良久後選擇在中泉穴針刺,得氣後患者抽搐癥狀即刻消除且再無復發。

雖僅有一例記載,但也足以說明中泉穴在此方面確有奇效。 除了針刺,艾灸中泉穴也可治療疾病,有記載艾灸中泉穴可以治療毒蛇咬傷。

具體采用艾柱直接灸或隔姜灸的方法作用於中泉穴,並可在施灸過程中加服吳茱萸,一般需要使用到40~80壯艾柱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會經歷一個「痛—不痛—痛」的過程,即當出現第二次灼痛時治療就可停止。

關刺針法簡介

關刺,為古代醫籍【靈樞·官針】中記載的「五刺法」裏的一種針法,書中寫到「凡刺有五,以應五臟」, 五刺法內應五臟合五體,關刺法則對應肝臟,在體合筋,可主治筋痹證。

關於關刺法的具體操作其中有記載到「直刺左右盡筋上 ,慎無出血」,因四肢筋脈肌肉的起止端都聚集在關節附近,這種刺法的針刺部位多選在關節附近的肌腱上,遂得「關刺」之名。

關刺法在臨床上主要被套用於治療筋痹癥, 且對關刺治療筋痹癥的相關臨床研究及記載案例頗多。

關刺針法的臨床套用及研究

文獻資料記載到關刺法在治療中風後痙攣性偏癱 、膝骨性關節炎、肱骨外上髁炎、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方面均取得了不錯的療效,現對搜尋所得的與關刺法相關的臨床套用資料進行匯報。

采用關刺溫針法在治療卒中痙攣性偏癱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主要選取患側上下肢屈肌附著在各個關節上的肌腱穴位。

關刺是一種強刺激針法,能引起強烈的針刺感應, 針感則是針灸治療疾病能夠取得療效的關鍵所在,研究顯示關刺法能使局部經絡氣血疏通調暢,進而達到緩解痙攣的治療效果。

取膝關節周圍的肌腱陽性點及足陽明、足太陽、足三陰筋經作為治療老年輕中度膝骨性關節炎的關刺進針點,即筋經結聚點。 治療結果顯示關刺法對該癥可對疼痛癥狀進行緩解,並對僵硬癥狀有所改善,進而擴大關節活動範圍。

有研究顯示關刺針法選擇在病竈處施用不僅可以使筋膜得到松解 ,還可使被筋膜包裹的骨骼及周圍組織之間存在的應力平衡得以恢復,同時緩解局部張力和無菌性炎癥。

在肱骨外上髁周圍尋找陽性反應點作為關刺進針點治療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結果顯示關刺法的鎮痛效果要優於常規針刺法。采用關刺下頜關節扳機點治療三叉神經痛, 研究發現關刺法對血液迴圈有明顯促進作用,並可加速清除致痛因子和代謝所產生的廢物。

中醫學角度分析針灸作用機理

針灸對內外婦兒等各個學科的疾病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從中醫學角度來看,針灸對臨床各類疾病的治療作用都離不開「通」與「調」二字, 「通」是指疏通經絡,「調」是指調和氣血陰陽。即針灸的治療作用是透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陰陽來實作的。

疏通經絡是針灸治病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作用, 針灸治療疾病時,正是借助針具直接刺於人體作用於經絡以達疏通經絡的目的。

經絡內屬臟腑,外絡肢節,當經絡功能調暢時,可內溉臟腑,外濡腠理;當經絡功能失常時, 經絡則成為了病邪侵入臟腑的途徑。調和氣血是針灸治病的根本法則和手段,氣血不僅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氣血執行於經絡,經絡為氣血之通路,在【內經】中記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而針灸可以透過直接作用於經絡,使經絡疏通則氣血調和,臟腑榮潤,病邪自除。

所有疾病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都可歸於陰陽失調,故而調和陰陽是針灸治療疾病的所需抵達的最終目的。 【靈樞·根結】曰:「用針之要,在於知調陰陽」,而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主要是透過針刺手法來完成的。

「醫聖」張仲景提出:「絡脈空虛,風邪入中」是中風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故而張仲景在治療中風病時以疏散風邪,扶正益氣為法。

唐宋以後,尤其是金元時期,突出以「內風」立論。 近代醫家在經借鑒學習前輩思想並加以自身的探討研究後,提出了肝陽化風,氣血並逆,直沖犯腦是導致中風病發生的觀點。

中風病位在腦,與心、肝、脾、腎關系密切, 督脈入絡腦,陰陽失調,氣血逆亂是中風的基本病機。

故針刺選用督脈上的腧穴以醒腦開竅,調神導氣, 選用肢體局部腧穴疏通肢體經絡,調和氣血,以達恢復肢體功能的治療目的。針灸治療中風是一個整體調節的過程,使機體達到陰平陽秘是針灸的最終目的。

關刺中泉穴治療中風後腕指關節屈伸障礙的機理分析

現分別從現代解剖學及中醫學理論的角度, 對關刺中泉穴治療中風後腕指關節屈伸功能障礙的顯效原因進行討論分析。

從現代解剖學角度分析, 曾對中泉穴做過其穴位橫斷面的解剖研究,研究發現中泉穴穴區內有橈神經手背支和尺神經手背支及前臂後皮神經的三重分布 ,穴位定位於指伸肌腱和橈側腕短伸肌腱之間,即為針刺中泉穴的進針之處。

根據現代解剖學知識可知指伸肌具有伸指、伸腕的作用, 橈側腕短伸肌的主要作用為伸腕橈關節,因此腕指關節屈伸功能與指伸肌、橈側腕短伸肌的作用密不可分。

從中醫學理論角度分析, 在【素問·調經論】中記載到「病在筋,調之筋」,而關刺法的「直刺左右盡筋上」正是這種「在筋調筋」的治療理念, 即為直接刺於筋上而得效。

中醫裏的筋相當於西醫中所說的肌腱、筋膜、韌帶等組織,所以當將關刺法與中泉穴相結合時, 可以直接將針刺於指伸肌腱與橈側腕短伸肌腱交匯處。

除了古籍中有「在筋調筋」的理論支持,現代也有研究表示關刺法具有舒利肌肉、調理氣血、緩解攣急的作用, 關刺這種直接刺於局部韌帶、肌腱的針法,能夠刺激神經、肌肉的產生興奮並進行反射性調節,同時對局部肌肉的收縮力也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單就中泉穴既往所記載的主治功能而言,雖並未提及其可治療腕指關節屈伸障礙等相關癥,但從穴位所在位置角度出發, 「腧穴所在,主治所及」這種近治作用中泉穴是肯定具備的。

綜上而言,關刺中泉穴治療中風後腕指關節屈伸障礙的顯效依據在於中泉穴其特殊的解剖結構及關刺法的針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