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捏一個地方,啟用人體九十一個穴位,此穴可調全身百病,可能你還真沒用過!

2024-07-06養生

有一穴,常被人忽略,但是縱覽古今此穴在臨床上的套用可謂百花集錦!

此穴取法簡便,廣泛套用於各種疾病,且對諸多常見病癥、疑難雜癥都有很好的治療和調理效果。

對突然出現某些急性癥狀不知道如何應對時,它還能顯示出「術到病除」的神奇效果,此穴便是—耳尖穴。

耳穴之王:耳尖穴

別看咱們耳朵小小一只,但其實咱們耳朵上有100多個穴位,咱們生活中遇到的很多身體問題都可以透過耳朵上的穴位來調理 。

就在咱們耳廓的最上端有一「奇穴」——耳尖穴,被稱為「耳穴之王」。

耳穴之王的耳尖穴,屬經外奇穴。因它有多種功能,能調多種病癥,且高效, 故稱為「王」。

耳尖穴位置:

耳尖穴在耳廓的上方,當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處。

【針灸大成】記載道:「在耳尖上,卷耳取之,尖上是穴「。

「耳」,指耳朵。「尖」,指高或頂端的意思。

耳尖穴位於耳朵耳廓的上方尖端處,故名「耳尖」,根據名稱大家應該也很容易找到此穴。

刺激此1處,能啟用90多個穴位

耳尖穴之所以能被稱為「耳穴之王」,與其聯系的豐富的經脈有關系。

耳的經絡分布主要包括以下六條陽經。

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項,至目銳眥,卻入耳中。

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

膽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

胃足陽明之脈: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

大腸手陽明之脈:其別者,入耳,合於宗脈。

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之者,從巔至耳上角。

因此,耳尖穴被視為防病、調病的一大要穴。

據【耳穴辨治綱】中記載:耳尖穴具有清熱瀉火、消腫解毒、安神鎮痛、散風祛邪、利膽和胃、活血散瘀、提升免疫力等20多種功效。

可用於調理目赤腫痛、急性結膜炎、降血壓、退燒、止痛等。

生活中具體作用及套用方法,大家可以根據下面白朮給大家分析的對照調理。

耳尖穴,調全身百病

1

點刺法退燒

這個方法適用於任何情況下的發熱,是我自己會使用的一種物理性退燒方法。

眩暈、頭痛、面部發紅,這些癥狀往往都是因為發燒,熱沒有地方發散,而對耳尖穴采用點刺法,可以去熱。

這個方法的退熱特點,除了安全之外,就是迅速快捷了,往往在刺血後十幾分鐘之內,體溫就可以降下來。

2

點刺法降血壓

實驗研究和臨床驗證均表明:點刺耳尖,可活血化瘀、暢通血脈,改善腦血管的功能狀態,及時降壓。

凡屬實熱之癥、血瘀等所致的疾病,均可采用耳尖放血療法進行治療或輔助調理。

用耳尖穴降壓的效果同退熱一樣,安全而快捷。

而且相對於降壓藥來說,點刺耳尖最大的優勢在於,沒有副作用,不用考慮用量問題,不會導致過度降壓。

點刺法方法:

操作之前,先把外耳廓搓熱,然後捏住耳尖穴,使局部充血。

消毒後用三棱針迅速點刺,出血2-3滴即可,然後用幹棉球壓住止血。

註意:一天刺1次即可,不要多次使用。

除此之外,點刺耳尖還具有鎮靜安神功效,適用於神經衰弱、失眠及婦女更年期症候群的人群。

需要註意的是的耳尖放血時一定註意操作規範,以防止感染。

如不是急癥,不需要用到放血,我們也可以選擇耳尖穴按摩法。

3

提拉耳尖法緩頭痛

古人將按摩耳朵作為重要的養生手段,如今耳的按摩保健方法也逐漸被人們所認可。

刺激相關耳穴可以透過各種傳遞途徑和調節機能促進血液迴圈,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達到保健的目的。

平時頭痛時,不妨試試提拉耳尖,相信你能收獲到不錯的效果~

提拉耳尖方法:

用兩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夾住左右耳朵的耳廓尖端位置,做向上提、捏、揉等動作,耳廓尖端輕微發熱發紅即可。

堅持一段時間,頭痛癥狀會有所緩解,當然,情況嚴重者還需及時就醫!

提拉耳尖法不僅能緩解頭痛,對目赤腫痛、急性結膜炎等眼部不適也有不錯的調理效果。

除此之外還能夠調節睡眠、血壓,有清腦、明目、降壓之效,很適合我們作為日常保健用。

4

艾灸法調眼部疾病

【針灸大成】中有「灸耳尖穴治眼生翳膜,用小艾柱五壯」。

另有【靈摳.背腧篇】:「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

可見耳尖穴雖用放血大泄法為主,但也早已也有艾灸的補法。

艾灸耳尖穴對麥粒腫、角膜炎、結膜炎等眼科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艾灸方法:

用艾條溫和灸耳尖穴5-10分鐘,一天一次。

最後給大家總結一下:用耳尖穴調理,有【點刺法】、【提拉法】、【艾灸法】,我們平時可以多選擇提拉法作為日常調理,大家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對應方法。

耳尖穴自古以來便被視為防病治病一大要穴,古人經常會捏耳朵,搓耳朵的道理也在這裏。

喜歡此文的朋友

記得在下方【6點談健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