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王阳明的「格物致知」和朱熹的究竟有什么不同

2024-05-21文化
#深度好文计划#

格物是致知功夫,知得「致知」便已知得「格物」;若是未知「格物」,则是「致知」工夫亦未尝知也。

千古圣雄王阳明心学全集知行合一传习录国学经典历史 传记 小说
¥192
小店
购买

初释:

格物是致知的功夫,明白了「致知」就已经明白了「格物」;若是不明白「格物」,那么「致知」的功夫也就不会明白。

壶天山人诠释:

阳明先生与朱熹的格物致知观不同。朱熹认为,格物致知是推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与我现代人对原理、知识这些概念的理解不同,古人所说的原理,是指的事物的性质及其运动变化的道理,是人在生活、事业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于事物属性、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不能混同于现代人头脑中的科学原理。

致知就是人对事物的性质及其运动变化的道理所形成的理性认识。阳明先生认为,格物致知是一回事,致知是发明良知,格物即是「在事上磨」。从格物到致知,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体认良知,是从外走向内;从致知到格物,是发明良知以后,良知流行发用,表现为人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是从内走向外。

从本原上说,致知与格物,就像知与行一样,是一体的,但从分辨上说,致知与格物又有着内在体认与外在表现的区别。由此可见,阳明先生与朱熹在治学的路数和旨趣上确实是有很大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