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西汉真正的名将:一生军功卓著,勇猛无双,因何却到死未被封侯

2024-04-07历史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诗句,后来好像已经成了形容某人怀才不遇的代名词一样,至于「李广难封」,更是搞得有点像汉朝的几位皇帝都刁难李广,故意不封李广侯爵,给人有一种汉朝皇帝对不起李广的感觉。

在中国历史上,西汉时期的名将李广可以说是一位充满浓厚悲剧色彩的人物。他虽然在历史上知名度高,后世提起「飞将军」,大概都知道指的是李广。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70余次,但是至死也没有因军功获封侯爵,这成为了李广最大的遗憾,也成为了后世那些喜欢李广的历史爱好者的遗憾。

李广之所以在后世名气那么多,也与几首唐诗有关,比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维的:「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高适的【燕歌行】中:「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等,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司马迁的推崇,在【史记】中也没少为李广宣传。司马迁后来就是因为给李广投降匈奴的孙子李陵说好话,才被汉武帝施以宫刑的,可见两家关系应该不错。

李广之所以一生没有被封侯,一是与汉代的封侯制度有关,二是与李广本人的表现和性格有关。 经过总结,汉代将士在以战功封侯,无外乎有以下几个条件:

1、斩杀与捕获敌军主帅者;2、冲锋陷阵,攻破敌阵获胜者;3、斩杀敌数超过和所部兵马损耗数量者;4、领兵将领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对战场获胜有功者。可纵观李广一生虽与匈奴作战70余次,但并没有达到以上几个条件,所以很难封侯。

我们看一下李广参与的汉朝和匈奴的四次重大战役中李广的表现吧。

第一次: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骁骑将军李广、车骑将军卫青、骑将军公孙敖、轻车将军公孙贺,各领一万精骑,兵分四路出击匈奴。李广从雁门出击,结果全军覆没,本人被俘。李广逃回汉朝后按律当斩,交钱后「赎为庶人」。

第二战:元朔六年(公前123年),跟随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击匈奴。李广担任后将军,无战功。

第三战:元狩二年(前 121 年),李广率四千骑出右北平,与张骞合击匈奴,虽然斩杀匈奴三千余人,但是其手下死了四千人,以致全军覆没,李广自己独身逃回,这一次算是功过相抵后无封赏。

第四战:元朔六年(公前123年),跟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北之战,卫青命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右翼进行包抄,结果李广和赵食其在沙漠中迷路,导致大军会师失败。战后,李广害怕卫青责问,自杀身亡。打了败仗,还不允许上级问一下。看来李广打仗不行,脾气还不小呢!

另外,李广为人傲慢,很难与其他将领合作,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严重,这也是他难以封侯的原因之一。据史料记载李广在一次被罢职时,有一天夜晚回家路过霸陵亭,霸陵尉按规定不放行,李广手下的人说情道:「这是过去的李将军。」酒醉的霸陵尉轻蔑地回敬道:「当今的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过去当过将军的人。」后来李广复职,他公报私仇,借故杀了霸陵尉。从这件事看李广的心胸狭窄、为人傲慢之说不假。

不仅后世很多人为李广没有封侯鸣不平,就连司马迁都认为这是对李广的不公平。李广有位堂弟叫李蔡,他和李广一起侍奉汉文帝,到汉景帝时,李蔡累积功劳已得到年俸二千石的官位,到武帝时更是做到代国的国相。

元朔五年(前124)李蔡被任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右贤王有功,因为达到斩杀敌人首级数量的规定,李蔡被封为乐安侯。司马迁认为李蔡的才干在下等之中,声名比李广差得很远,却被封为列侯,然而李广却得不到封爵和封地。其实,司马迁也不想一想,人家李蔡是凭得实打实的军功封的侯,你李广没有拿出手的军功,怎么封?

就连李广本人也常常感叹命运的不公,曾私底下和当时知名的星象家王朔说:「 自从汉朝攻打匈奴以来,我没有一次不参加。可是汉军中校尉以下的军官,才能还不如中等人,由于攻打匈奴有军功被封侯的有几十人。我李广不算比别人差,但是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我的骨相就不该封侯吗?还是本来就命该如此呢?

王朔说:「将军自己回想一下,难道曾经有过值得悔恨的事吗?」李广说:「我曾当过陇西太守,羌人有一次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投降的有800多人,我用欺诈手段在同一天把他们都杀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这个小故事又将李广没有封侯的原因归咎于他滥杀无辜,是被报应了,所以才没有被封侯。

其实李广虽然没有封侯,朝廷还是让其担任过七个郡的太守,前后长达四十多年,也算对他是非常重用了。要说是汉武帝对李广有偏见,故意不封他,可能也不是事实,我们看,李广的儿子李敢在与左贤王部作战时,夺了左贤王的鼓旗,斩首甚多,得以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

可见,并非汉武帝对李广有偏见,而是李广确实没有与赐封列侯相当的军功。不过,李广虽未封侯,到了后世的唐朝,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却追认李广为其先祖,这一下,李广竟然成了皇帝的祖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