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对越反击战,部队撤退时伤亡有多惨重?邓小平:我们吃了小亏

2024-07-20历史

1979 年,越南老是侵犯咱们国家的边境,于是中越两边展开了激烈的打仗,这场仗打了 28 天,最后解放军赢了。

在这次战斗里,咱们国家总共消灭了 5.7 万敌人,让敌军四个主力师受到重创,还把越南北部好多军事和经济设施给毁掉了。

这些给越南带来了特别沉重的打击。

不过与此同时,据有关方面的统计,咱们国家有三万多人遇难了,这成了所有人心里的一个痛处。

当时好多人觉得都是因为东线许世友指挥出错,才致使损失惨重,要知道在战斗的时候,有好多问题本来是能够避免的。

但事实果真这样吗?

在传言越闹越厉害的时候,邓小平亲自出来辟谣说:「跟大家讲,说咱们吃亏,也就是 12 号吃了点小亏,咱们一个营,因为指挥的问题被敌人包围了,回来一半,损失了一半。」

那当时在越南战场到底是个啥情况呢?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有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许世友那可都是战场上的厉害将领,为新中国的成立与稳定立下了极大的功劳。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仰。

在这场战斗里,前线差不多都是只报好消息不报坏消息,结果当时好多人都觉得,咱们国家的损失不该这么重。

但实际上,虽说东线的损失比西线大不少,可许世友指挥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就拿谅山战役来说,这场打得很惨烈的战役有着比较显著的对比。

谅山处在我国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因为这儿就好比越南首都河内的一道门户,所以其地理位置对中越两国来讲,战略意义都特别重大。

1979 年 2 月 17 日,咱国家好几十万将士,正式对越南展开反击作战。到 3 月 1 日,双方战况越发激烈,处于白热化状态的谅山战役简直就是「战争绞肉机」。

当时守着谅山门户的是河内第一军区的越南人民军第三师,这支部队可不一般。

其在美国入侵的时候,有过突出表现,得了「人民武装部队英雄」的称号,这支军队进攻特别厉害,不管是近战还是夜战,实力都很强。

负责进攻的解放军第 55 军带着坦克和炮兵,朝着谅山地区展开了凶猛的进攻。这几天,谅山地区炮声不断,震得人脚都麻了,抬眼全是硝烟。

最终,解放军把整个谅山市成功拿下,让对越自卫反击战获得了从来没有过的成果。

真正惹出争议的是高平方向的战斗。

在战役开打以前,中央起初打算调 7 个师,花三到五天,很快把这个地方拿下,可这场战役居然打了 28 天,原定的 7 个师还增加到 11 个师,就算这样,攻关的将士还是觉得兵力不够,损失特别大。

好多人觉得是许世友指挥不行,可实际上,这里面是有好多方面原因的。

其一,打仗前的准备没做好。

许世友那会都 74 岁啦,按道理应该在后方当个教员或者当军区司令,上前线的话可以挑更年轻、有足够大兵团作战经验的其他将军。

不过那时候没有合适的人,原本想着的粟裕将军刚恢复工作,得花些时间重新熟悉军队的事务,而且,粟裕跟叶剑英元帅看法一样,都不赞成对越反击战,所以中央仔细挑了挑,就让许世友上战场了。

正因如此,在战役刚开始的时候,解放军没多少时间去熟悉越南的地形、地势还有作战的法子,军队还是沿用十几年前的打法。而且,因为军队里新兵补充得多,作战经验不够,在战场上特别容易早早暴露自己的所在位置。

老战士心里都清楚,碰到敌人的炮火,千万不能一群人挤在一块儿。可初上战场的战士呢,根本没有分散开来、各自占据有利位置的想法,结果老是扎堆埋伏。而且他们潜伏经验又不足,往往一个人暴露了,一群人跟着受伤。

没啥经验,准备也不充分,把这场战役弄得挺尴尬。

第二点,装备太落后啦。

1979 年,新中国刚从特殊时期恢复正常才第二年,这时候,军队受到的影响特别严重,使得部队发展落后了差不多数十年,装备还停留在五十年代那样。

那些恢复生产的工厂,压根不能按时按数量造出合格的枪炮,结果后来战士们用的枪,老是卡膛或者炸膛,手榴弹扔出去还常常不爆炸,这给战斗带来了特别严重的影响。

那时候,军工弄出了 63 式突击步枪,本想替换五六式步枪,让我军单兵作战能力更强,可因为当时用的钢材不行,设计的时候老是出岔子,没办法,我军只好又用上已经落后的 56 式步枪。

而越南用的要么是从美军那缴获的武器,要么是苏联给的先进家伙,有些武器咱们连见都没见过呢,装备差距这么大,只能靠指挥官指挥来填上,所以这对许世友来讲也是个特大的挑战。

第三点,丛林作战的经验匮乏。

依照原先的作战规划,两个主力师得用大纵深穿插的打法,从高平的西边和南边进行迂回包抄。

然而等到战役开打了,他们这才明白这场战役根本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

依着过去的经验来说,只要咱的军队能穿插成功,把敌人纵深的关键地方攻下来,就能进行分割包围,一个一个地消灭掉,实现击退敌人的目标。

可这时候他们碰到了新的麻烦,越南北部丛林的路太难走了,坦克这类重武器根本进不去,主要的交通要道还被越南把控着,没办法,他们只好放弃原先的打算,带上轻型武器没日没夜地赶路。

因为地形特别复杂,路也不好走,再加上沿途有越军的骚扰和阻拦,打战役北线穿插的 41 军 121 师的主力部队花了 32 个小时才到预定的地方,负责战役南线穿插的 42 军 124 师的主力,居然用了四天时间才抵达 841 高地。

这时候说速战速决速歼,根本就是白说。

面对我军大兵团的进攻,越军早早就做好了准备,用了最符合自身状况的打法,凭借着他们对当地地形更熟悉,分拨上山跟我军打起了游击战。

因为先遣部队没给越军有力的打击,后续部队就得再次跟越军对抗,可后续部队里有好多是没武器的后勤人员,装备差距又大,咱后续部队损失可大了。

同时呢,因为敌人打仗神出鬼没的,把咱们军队作战的时间给拉长了,咱们只能分区一片片地去剿灭敌人,可一直到这场仗打完,也没把敌人清理干净。

另外,对兵力估计不准也是咱局的一个大错。本来作战计划是派七个师快速打完这仗,可打到后面又调了四个师,还是觉得兵力不够。这主要是因为在越南打仗,除了军队,还有好多是民兵。

算双方兵力的时候,咱们没把越南的民兵力量算进去,结果这场战斗双方战力差别很大,就因为这样,撤退的时候被这些民兵偷袭,造成了挺严重的损伤。

其中损失挺严重的要数 50 军 150 师的 448 团。

这个团参战时间相对较迟,依照广州军区的安排,他们主要得配合 41 军打仗,在铺中唐、朗登、波列玛那些地方,剿灭敌军、查找物资,还得确认 121 师作战时走散的人员和烈士遗体。

完成任务后,他们没收到别的指示,就一直待在班英地区。

3 月 12 号,撤退差不多搞了将近一个星期的时候,他们也收到了撤退的通知。

这会儿战斗都快结束了,正常来讲,队伍不该有重大战役,也不会有大损失,可 50 军的主要领导在撤退路线和行军方式上,分歧特别大。

150 师的师长觉得,这时候他们差不多把任务做完了,只要顺着 3 号 A 公路走,就能平安回到国内。

然而 41 军的副军长觉得,150 师的任务还没彻底结束,还有一些残敌没剿灭干净,仓库的物资也没全收缴,448 团得沿着那嘎、郎庄、三龙、505 高地、灵黄这一线撤退。

这条路线差不多就是 121 师走过的,由于地形坎坷、道路稀缺,被更熟悉地形的越南军队猛打,121 师在这条道上吃了大亏,折损了好多优秀的战士。

当天上午,448 团带着 2 营走到那嘎南侧的时候,猛地就被越军给伏击了。

他们占着有利地形,2 营的战士们在毫无遮挡的开阔地带,而且大多是新兵,没啥作战经验,没办法,150 师师长只能领着部队先撤,再找合适时候完成清剿工作。

但已经太晚啦,这次错误的撤退路线让 448 团 2 营减员特别严重,人员差不多折损了一半,只有一半的将士能回来,这是撤退途中失误最严重的一回。

好多人都把这次战斗失败的责任推到许世友身上,其实呢,这跟他没啥大关系。在这之前,许世友觉得基本任务完成了,作战效果也有了,就同意了 150 师坐汽车从公路撤回来的请求。

不过后来,军队内部有分歧,临时改了撤退路线,许世友不知道这回事,2 营遭伏击也没及时跟上级说,结果救援没跟上,这才损失这么惨重。

之所以有人对这有异议,主要是咱国家这次打仗派出了好几十万人,可最后不但没得到满意的结局,还损失特别大,心里不服气,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传言。

后来,中央了解了这件事以后,对有关人员进行了处理,可外界的传言却愈演愈烈。

拿 448 团 2 营在撤退时碰到的情况,一直给许世友施加压力,这时候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邓小平只得出来澄清:「部队确实有伤亡没错,12 日咱们吃了点小亏,我们的一个营,由于指挥的问题被敌人围住,回来一半,损失一半。」

邓小平一开口,外界那些质疑的声音就逐渐变小了。

当然,许世友或多或少能听到些质疑的声音,不过他特别坦然。他觉得只要中央认可自己,那自己就是对的。这场挺有争议的战争,后人肯定都会有各自的看法。

实际上,许世友这员老将,一辈子忠心为国,不管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抗美援朝的战场,他功绩都不错。所以积累了这么多年经验的他,在这场战役中指挥出错的可能性挺小的,不该受到这么多质疑。

如今,对越反击战都过去好几十年啦,咱们得记住这场战役里那些为国家牺牲的烈士们流的血,也得记住许世友那么大岁数了,还为了国家和人民毅然决定上战场的那份决心。

领土决不能退让,历史决不能被忘掉,过去的过错和鲜血一直在提醒咱们,促使咱们在新时代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