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京杭大运河全线复航,最大的难点在于山东

2024-04-08历史

自古以来,漕运对于中国的历代朝代来说都至关重要,简而言之,漕运是指利用河流进行粮食和货物的运输,比如最古老的灵渠。灵渠的建成连接了长江和珠江的水系,通过水路将大量粮食运往岭南地区,为秦朝征服岭南地区提供了坚实的后勤支持。

灵渠

继之后,为了促进南北方的联系和加强自身的统治,隋唐帝国的隋炀帝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开挖了京杭大运河。这条运河起点在杭州,终点在通州,全长1794公里,宽度在15至20米之间,最深处可达10米,而最浅处仅有0.5米。运河南段位于黄河以南,北段位于黄河以北,成为古代中国南北交流的重要通道。

京杭大运河

在元、明、清三个朝代,京杭大运河被视为国家的生命线,北京地区的粮食补给完全依赖于大运河将江南地区的粮食北运。因此,当元朝晚期红巾军截断了漕运之后,元朝迅速崩溃。为了确保运河的高效运作、畅通无阻及安全,明清两朝特别设置了权力巨大的漕运总督职位,专门负责运河沿线的管理。

漕运总督

然而,现在大运河只有南段能够进行航运,北段仅用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通道和旅游。尽管京杭大运河已经实现了全线通水,这意味着北段的缺水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解决,但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解决大运河穿越黄河的问题,特别是山东境内的「地上悬河」部分。

京杭大运河北段当前不可航行

历史上,黄河下游频繁决堤改道,最近的一次大改道发生在1855年,当时黄河夺走了大清河的路线流入渤海。为了稳定河道并防止黄河洪水,只能采取「建坝控水」的措施。但是,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河床不断抬高,最终在下游形成了高达10米的地上悬河。高差过大导致京杭大运河无法实现南北贯通。

地上悬河

目前,解决大运河穿越黄河问题有两个可行方案:一种是「河底隧道」方案,即在水下建造隧道;另一种是「两河交汇」方案,即在水面上建设。但是,第一个方案的施工难度极大。隧道需要至少位于河底30米以下,如南水北调的穿黄隧道深达35米,虽然水位差使得通水成为可能,但要实现船舶通行几乎不可能,因此没有实际可行性。

河底隧道

因此,要想实现大运河的南北通航,只能选择「两河交汇」的方案。然而,让船只跨越黄河并非简单之事,需要通过类似巴拿马运河和三峡大坝的多级水闸系统,让船只逐级上升或下降,以跨越相当于三层楼高的高度,安全过河。

但是,由于黄河河床的高度异常,这种通航方式不仅效率低下,成本也非常高昂。而且,通航后的实际效益仍是个未知数,因此不宜进行亏本的投资。

分级水闸

如果大运河的南北段不需要互相连通,而是独立通航,这是否可行?理论上是可以的,但这样的意义并不大。只有实现全线通航,才能推动整个运河经济带的共同发展。目前,通过过去20年的水沙调控,黄河下游的河床已经平均下降了3米,可能再过40年河床就能降到合适的水平,届时,京杭大运河就能自然恢复全线通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