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35年招待会上,蒙古总理竟当众扇斯大林一巴掌,后来怎么解决?

2024-01-28历史

有一种现象在互联网上反复出现,每当日本或韩国遇到问题,总有些人喜欢把中国扯进来,仿佛不这样做就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但实际上,这些人对东亚地区的理解似乎仅限于中日韩三国,而完全忽视了朝鲜和蒙古的存在。蒙古国作为拥有156万平方公里面积的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其存在感却非常薄弱,常常被人们忽视。

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仅停留在夹在中国和俄罗斯两大强国之间的「缓冲地带」。事实上,自独立以来,蒙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其领导人的唯一一次引起国际关注的事件就是当众扇了斯大林一耳光。

这件事情发生在1935年,当时的斯大林已经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威严无边。那么,为什么蒙古总理敢对斯大林动手呢?

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蒙古总理与斯大林的纠葛仇怨,追溯到蒙古国与苏联的历史渊源。尽管这两个国家曾一度亲密无间,但长期的若即若离最终随着苏联的解体,两国关系走向了终点。

实际上,蒙古国所在的区域曾是中国的领土,清廷一直掌控着其主权,从漠北蒙古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开始,这片区域就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然而,清廷统治期间,一个对东北亚领土充满野心的「阴影」始终萦绕在漠北蒙古周围,那就是沙皇俄国。不过,清朝对漠北蒙古的管控稳固,没有给敌人任何可乘之机。

沙俄与蒙古的纠葛历经多年,它们试图渗透漠北蒙古,最终在辛亥革命期间引发了外蒙古独立的风潮。尽管沙俄准备享受胜利的果实,但其国内问题却突然爆发,使其无力入侵东亚。

在这种情况下,沙俄被迫与北洋政府签订了【中俄蒙协约】,虽在法理上保住了外蒙古的主权,但实际上外蒙古已经独立。

沙俄帝国崩溃后,苏联在废墟上崛起,对蒙古的野心日益膨胀。1921年,在苏联的支持下,外蒙古大将温甘伦成功击败了北洋军,再次宣布蒙古独立。

1924年,苏联与中国政府签订了【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虽然继续维持了中国对蒙古的法理主权,但这份协定却进一步削弱了中国对蒙古的实际掌控。

在蒙古协定签署一个月后,苏联在外蒙古扶持的势力成功掌权,废除了君主制,正式成立了蒙古共和国。接下来的60多年里,外蒙古逐渐沦为了苏联的掌控之下,被戏称为「第16个加盟国」。

然而,苏联从未真正将外蒙古纳入自己的联盟中。这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蒙古虽然依赖苏联,但仍想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二是苏联本身也不希望接纳一个贫穷、落后且距离遥远的加盟国,因为这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不符合苏联的战略部署。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行为可能导致与中国的关系破裂,因此,苏联一直保持着与蒙古的微妙关系,虽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对其进行了控制,但并未将其真正纳入联盟。

根登上台成为苏联亲苏派总理后,自1921年起,苏联始终在幕后主导蒙古重新独立的过程。他们首先在蒙古大力传播革命思想,培养了一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武装。

在苏联的扶持下,这些武装仅用时不到三年,就成功打败了蒙古国内的传统势力。因此,当1924年蒙古与中国政府签订协议后,蒙古共和国便应运而生。

为了进一步控制蒙古国,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让蒙古国融入苏联的经济体系,使其在经济上逐渐依赖苏联;其次,苏联大量向蒙古出口文化产品,并修改蒙古的文字和语言教材,使蒙古人逐渐熟悉并掌握俄语。

最后,斯大林采取了更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在蒙古政府中大量扶植亲苏派。这些人上台后,推行大量与苏联亲近的政策,使蒙古对苏联的依赖进一步加深。

那个曾掌掴斯大林的蒙古总理,名叫博勒吉德·根登。他得以位高权重,与他的亲苏立场密不可分。根登出生于蒙古国前杭爱省的塔拉格特苏木,是蒙古革命的最早参与者之一。

1924年,作为前杭爱省代表,他参加了蒙古国独立后的第一届大呼拉尔,凭借出色的演讲才华引起了广泛注意,自此踏上政治生涯的坦途。

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根登曾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但他确实与苏联共产党保持着紧密联系。在苏联的支持下,他很快被选为小呼拉尔主席团主席,几乎掌控了国家的所有日常事务。

博勒吉德·根登回头审视自己的执政理念,发现其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苏联的影响。他领导下的蒙古政府几乎完全采用了苏联的经济模式和国家管理制度,甚至有些国际友人到了蒙古,会有仿佛身在苏联的感觉。

当然,对于蒙古这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苏联先进的建设经验无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他执政的几年里,蒙古的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工业和畜牧业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一切都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根登和斯大林最终还是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呢?

博勒吉德·根登根登与斯大林的矛盾并非复杂难懂,实际上其背后原因非常简单。根登虽是一名对苏联抱有敬仰的左翼人士,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深深热爱大蒙古主义。

这位政治家对苏联的全面模仿只是希望能以此来强化自己的国家,并不想让蒙古成为苏联的附庸。这种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对抗现象在国际政治中并不少见。

例如,在西方国家曾经支持昂山素季这位民主斗士,赋予其各种荣誉和奖项,然而,昂山素季上台后,却没有像西方国家所期望的那样出卖缅甸的利益,因为这位看似柔弱的女性不仅是民主斗士,更是民族斗士。

为了维护蒙古的独立性,根登在背地里执行了许多加强民族主义建设的政策,并对苏联发出的一些不利于蒙古独立的命令采取了阳奉阴违的态度,要么执行不力,要么一直拖延。

斯大林在控制蒙古的过程中,曾对根登下过命令,要求禁止佛教在蒙古传播,甚至要把黄教喇嘛赶出去。虽然根登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但仍然接受了命令,不过并没有执行。

在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在苏联的各个加盟国都进行了恐怖的大清洗运动,蒙古也不例外,很多与根登一起建设蒙古的官员都被迫害致死。

这场清洗运动加强了斯大林对苏联的控制,但也对许多曾对苏联抱有希望的革命人士造成了深深的伤害,根登也在其中。

这些经历使得根登的执政思路发生了改变,他放弃了对私有制经济的打击,对宗教政策也变得更加温和。这种转变导致他和斯大林之间的矛盾加深,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关系未变,但实际上已经站在了对立面。

在1935年的苏联,一场盛大的招待会吸引了来自各个加盟国的领导人。起初,气氛十分融洽,大家在交谈中享受着美食与美酒。

然而,根登在宴会上喝得有些过头,微醺的状态下他开始有些飘飘然。 宴会进入后半场,斯大林突然情绪失控,开始严厉指责多人,并直指根登,批评他工作不力。

深受醉意影响的根登再也无法忍受,冲上前去扇了斯大林一记耳光,还将斯大林钟爱的烟斗扔在了地上,口中大声咒骂着「该死的格鲁吉亚人」。

这场突如其来的冲突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赶紧冲上去将二人拉开,才勉强控制住现场,避免了矛盾进一步升级。

斯大林对博勒吉德·根登的不满由来已久,最终导致了「耳光事件」的发生。事件后,斯大林为了泄愤,找来了新的代理人乔巴山,并在蒙古人民革命会议上提议罢免根登的党内职务。

这项提议很快就获得了通过,根登黯然下台,不久后就被逮捕并软禁。然而,这并未满足斯大林的复仇之心,他让乔巴山找了个名义,将根登送到了苏联,并在那里度过了痛苦的一年。

最终,根登被苏联最高法院判决为「试图政变」和「日本间谍」,被秘密处决。

斯大林等人对于根登等人的死亡并未感到满足,他们对蒙古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大清洗」。这其中,根登的接班人——蒙古人民委员会主席阿南德·阿玛尔,因为被指控有反革命行为,于1941年被判处死刑。

除此之外,这次「大清洗」使得55位蒙古高官遭受了流血牺牲,近400人被判处永久监禁。

根据博勒吉德·根登等人的结语,我们可以看出,根登与斯大林之间的矛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这次事件对根登和他的蒙古人民革命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几乎所有的高级领导人被清洗一空。

实际情况是,根登的上台确实受到了苏联的影响,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是无可挑剔的。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也最终保持了独立的地位,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