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存在的「四大争议」,分别是什么?

2024-02-01历史

1955年金秋九月,北京怀仁堂隆重举行了,建国后的第一次全军大授衔仪式。

为了此次授衔,国家组织人力、物力准备了5年之久,最后,终于在建国6周年前夕,评定结果出炉。虽然总政部在做评定工作的时候,力求做到军级与职务、资历对等,但依旧是闹出了一些争议,争议最大的,当属以下四个。

一、大元帅空缺

从1949年到今日,我国只评定过10个元帅军衔,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开国10元帅,其实,在这10位元帅外,当时还设定了一位「大元帅「。经过总政部评衔组成员一致综合评定后,大家都觉得这大元帅人选,非毛主席莫属。

毫无疑问,无论是从军经历,亦或者是革命贡献来看,毛主席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元帅,可是,当总政部将最终评衔方案送与毛主席审批时,他却将自己的名字从名单上划掉了。军衔评定小组负责人罗荣桓甚是不解的问毛主席这是为何,毛主席笑着点了根烟,抽了一口后说道:「军衔是给在职军人评定的,我现在也不是在职军人,不应该接受授衔的。」

「可论功绩,论资历,论贡献,没有人能比您更有资格担任这个大元帅啊!」罗荣桓试图劝说道。

毛主席听后摆了摆手说:「可莫要这么说,革命路上多少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多少人尸骨无存呢?革命军人的贡献都不小,我看呐,在中央和地方工作的领导干部就不要参加授衔了,把军衔让出来,留给在职军人吧。」

毛主席一再坚持不接受大元帅军衔,大家见实在劝不动了,便只能将大元帅军衔空缺了出来。

二、国务院副总理授衔

因为毛主席的一句「中央和地方领导干部不参加授衔」,很多原本在授衔名单中的中央领导干部纷纷自动要求退出授衔,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却依旧在授衔名单中,且军衔为元帅。对此很多人不解,一些因为规定不能参加授衔的地方领导干部更是因此闹起了情绪。

其实,在周恩来、邓小平主动退出授衔过后,陈毅也上书要求删去自己的名字,却被毛主席拒绝了,因为陈毅当时除了是国务院副总理外,还身兼外交部与军委委员等职务,虽然他的工作重心并不在部队,但是,陈毅当时还是有军职的,故而他参加授衔,是理所应当的。在毛主席的要求和坚持下,陈毅接受了军衔。

三、「战神」军衔被评低

新中国战斗史上,曾诞生过两位「战神」级人物,一个是林总,另一个则是粟裕。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授衔时,林总被授予了元帅衔,而「善打神仙仗」的粟裕却仅被授予了大将军衔。两位战神,功绩不相上下,军衔却不一样。

在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以粟裕的成绩和能力,凭个元帅不为过。也有一些人认为,粟裕虽然能力不错,但是,与林总比起来,还是有所差别的,故而军衔上低一级也是正常的,对此大家各抒己见,争议闹得很大。

其实,在军衔评定初期,粟裕也是在元帅名单当中的,粟裕本人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上书中央,请辞了元帅衔,他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能力和资历也有所欠缺,并不适合担任元帅,自请降级。毛主席看完报告后大为称赞了粟裕的人品,综合考虑之后,还是同意了粟裕的申请,将其从元帅名单中移除,放到了大将军衔的第一位。

四、获得三个一级勋章的大校

1955年时,经人大常委会通过,为了表彰革命战争时期做出贡献的革命军人,特制定了勋章、奖章条例,其中包括八一勋章和奖章、独立自由勋章和奖章以及解放勋章和奖章,其中一级勋章级别最高,当时的55位开国上将中,也不是每个人都获得了全部的一级勋章,然而,原江汉军区副司令罗厚福却不一样。

1955年颁发勋章时,罗厚福一人接连获得三枚一级勋章,着实羡煞旁人,这是组织上对他多年来工作的肯定,亦是对他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赞扬,不过很可惜的是,在全军大授衔时,他仅被授予了大校军衔。

罗厚福20岁参加红军,一路披荆斩棘,在战场上浴血厮杀多年,功绩卓然,抗日战争末期曾担任第一军区分区司令,第三军区分区副司令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也曾多次担任军区副司令一职,无论按军资还是按战绩,罗厚福评个少将都不为过,但是,因其建国初期曾组织部队官兵集资办厂,改善部队生活,而被扣上了「走资派」的帽子,因此在1955年凭衔时才被降级评定。

事后有人替罗厚福抱不平,将事情原委上报给了军委,军委在了解了事情始末后,特为其平反,摘去了「走资派」的帽子,并在1961年时为其晋升了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