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43年,毛主席视察八路军炮团,右边口袋装了半只烧鸡

2024-05-10历史

1943年10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毛泽东主席来到了陶宝峪,视察驻扎在这里的八路军炮团。这支炮团自1938年成立以来,一直在延安附近坚持自力更生,种地养殖,实现了自给自足。

主席不仅详细了解了炮团的工作情况,还亲自品尝了他们的手工烧鸡。离开时,一位营长竟将剩下的半只烧鸡装进了主席的口袋,让人不禁好奇:这半只烧鸡最后去了哪里?主席又是怎样评价这支炮团的?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延安生活的艰辛与自力更生

1943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八路军和人民在延安这块根据地,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由于交通不便,外界物资无法顺利运送,加之延安地处黄土高原,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低下,粮食、蔬菜、肉类等生活必需品一直处于短缺状态。

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八路军将士们并没有气馁,而是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靠自己的双手解决温饱问题。各个部队都组织了农活队,在延安及周边村落承包了一些土地,种植小麦、高粱等粮食作物,还种植了大量蔬菜。同时,他们还养殖了猪、牛、羊等家畜,以及鸡、鸭、鹅等家禽,从而获得了肉、蛋、奶等食物。

八路军炮团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立的。1938年1月,在毛泽东主席的直接关怀和指示下,八路军总部作战科科长武亭被任命为炮团第一任团长,负责组建这支新兵种部队。由于人员和物资都十分匮乏,炮团一开始只有几门迫击炮和山炮,官兵们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难以满足。

面对重重困难,炮团将士们并没有气馁。他们在延安城外的陶宝峪一带,开垦了一大片土地,种上了小麦、高粱、谷子等作物,还种植了大量蔬菜。同时,他们还养了鸡鸭鹅猪等家禽家畜,从而解决了吃穿用度的问题,实现了自给自足。

二、毛主席视察八路军炮团

1943年10月26日,在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邓发、彭真等人的陪同下,毛泽东主席前往南泥湾视察八路军359旅。视察结束后,主席又专门来到了陶宝峪,视察驻扎在那里的八路军炮团。

炮团成立于1938年1月,由八路军总部作战科科长武亭负责组建,武亭也成为了炮团第一任团长。当时,炮团只有几门迫击炮和山炮,官兵们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是,在武亭的带领下,全体官兵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在陶宝峪一带开垦了大片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同时还养殖了家禽家畜,从而解决了温饱问题。

主席一行来到炮团驻地后,首先由炮团团长兼政委邱创成、副团长匡裕民、营长宋承志等人汇报了炮团的工作情况。主席非常高兴地看到,这支年轻的炮兵部队不仅战备训练有素,而且生产建设也做得很出色,完全实现了战备生产两不误。

随后,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在邱创成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炮团的生产基地。他们看到,官兵们在陶宝峪的黄土地上,辛勤劳作,种植了小麦、高粱、谷子等粮食作物,还种植了大量的蔬菜。同时,他们还养殖了鸡鸭鹅猪等家禽家畜,基本上实现了吃穿用度的自给自足。

午餐时分,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在炮团食堂就餐。炮团的厨师们精心准备了一桌子农家菜肴,其中就有用自家养的鸡做的手工烧鸡。主席品尝后,连连赞不绝口,并亲切地招呼大家都尝尝这难得的美味。

用过午餐后,主席又观看了炮团官兵的操炮表演和各种火炮器材。他对炮团的建设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为将来成立炮兵学校打好物质基础。

就在主席离开时,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发生了。营长宋承志看到桌上还剩下半只烧鸡,就用报纸将它包了起来,随手装进了主席挂在旁边的上衣口袋里,希望主席能将这难得的美味带回去补补身子。当时的延安生活确实很困难,一只烧鸡都是稀罕物,连主席都没有吃饱。

三、主席对炮团的高度评价

在视察八路军炮团的过程中,毛主席对这支年轻的炮兵部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赞赏。

首先,主席高度赞扬了炮团在战备训练和生产建设两方面的出色表现。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炮团官兵们已经掌握了熟练的操炮技能,各种火炮器材也一应俱全。同时,他们还在陶宝峪一带开垦了大片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养殖家禽家畜,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解决了温饱问题。能够做到战备训练和生产建设两不误,这在当时的延安确实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本领。

其次,主席对炮团自力更生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由于延安根据地环境艰苦,物资匮乏,炮团官兵们靠自己的双手开垦土地,发展农牧业,从而解决了温饱问题,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延安精神的真实写照。主席说,你们在南泥湾搞得很不错啊,能够做到战备、生产两不误,为将来成立炮兵学校打好了物质基础。看来困难这个怪物不是不可以克服的。

第三,主席对炮团官兵们表现出的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品质给予了高度赞扬。在那个环境下,能够坚持战备训练,并且自力更生解决温饱问题,这确实需要非常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主席说,你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有决心,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障碍。

此外,主席还对炮团官兵们表现出的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在那个环境下,只有全体官兵同甘共苦、团结一心,才能渡过难关。正是靠着这种集体主义精神,炮团才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离开时,主席还特意嘱咐炮团领导,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为将来成立炮兵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他相信,只要大家继续努力,定能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成就。

四、烧鸡照片的故事

在视察八路军炮团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小插曲。当时,主席的夫人江青随行,她拿着相机,拍下了主席在南泥湾视察5天的唯一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就是在主席离开炮团时拍摄的。当时,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已经检阅完部队,观看了连队的操炮表演和各种火炮器材。就在准备离开时,营长宋承志注意到餐桌上还剩下半只烧鸡。他想,这可是当时延安难得的美味佳肴,怎能就这样浪费了。于是,他用报纸将这半只烧鸡包了起来,随手装进了主席挂在旁边的上衣口袋里,希望主席能将它带回去补补身子。

当时的延安生活条件确实十分艰苦,即使是主席,也难得品尝到这种美味。之所以还剩下半只烧鸡,是因为一桌子人都没好意思吃,直到主席亲自招呼大家下筷,这才被吃了一些。

就在宋承志将烧鸡装进主席口袋的那一刻,江青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上,主席上衣右边口袋鼓鼓囊囊的,正是装着那半只烧鸡。照片中,主席右边第一人是炮团团长邱创成,左一是宋承志本人,左四是政治处主任刘登瀛。

拍摄完这张照片后,江青将它洗了出来,分发给了炮团的几位领导干部,每人一张。宋承志就将这张照片挂在了家里的客厅里,几十年都没有取下来过。

这张照片见证了那个艰苦岁月,也见证了八路军将士们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它成为了宋承志最宝贵的纪念品,让他终生难忘那段峥嵘岁月。

后来,宋承志一直在炮兵部队任职,担任过很多职务,最高曾出任沈阳军区炮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1955年,他还被授予了少将军衔。直到2010年8月13日,93岁高龄的宋承志在北京与世长辞。

这张照片和半只烧鸡的小故事,成为了宋承志将军漫长军旅生涯中最珍贵的回忆。它见证了那个艰苦岁月,也见证了八路军将士们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