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为何志愿军打夜战之前,要喝一种又腥又苦的水,还要吞下活蝌蚪?

2024-02-03历史

1950年10月,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中朝界河鸭绿江,揭开了浩浩荡荡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如今提起「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总不免心神激荡、为之自豪,可这场特殊的战斗双方实力差距极为悬殊,单从现代的视角看,我们很难体会到志愿军为了弥补双方硬实力的差异都付出了如此艰辛的努力。

为了占据更多的主动权,志愿军常要选择夜战,因为这样可以尽量削减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空战优势,可碍于补给匮乏与疾病滋扰,志愿军们常不得不使用一些「土办法」来解决问题。

比如喝下一种苦涩且腥的水,又或者是生吞蝌蚪……

那么,当年的志愿军条件究竟有多艰苦,他们又为何要食用活的蝌蚪,又苦又腥的水又究竟是什么?

差距巨大

如果不了解的史实的话,是很难意识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巨的,光是为了做出开战的决定,毛主席就曾彻夜未眠。

1950年,新中国方成立不久,一切都百废待兴,此时的新中国显然不再适合卷入任何一场战斗。

可朝鲜战争爆发后局势瞬息万变,随着美国的下场,这场战争的性质已然改变,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暗中较劲与博弈,毛主席深刻认识到朝鲜必须得帮,否则下一次再同美国开战,就很可能是在中国的领土上。

可中国一旦出兵,是不会像美国那样得到一众西方国家的支持的,苏联这边不仅会拒绝或推脱出兵,更可能趁中美酣战时以派兵增援为要挟,趁机夺取中国东北的控制权。

即便苏联真的出兵,中国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之间,也有着相当悬殊的军事实力差距。

那这差距到底有多大呢?虽然在兵力上,双方差距不大,但无论是武器还是战争器械,亦或者是无线电、雷达这类辅助设备,双方都相差甚远。

美军拥有全机械化部队,以陆战的胜负手坦克为例,初入朝鲜战场时,美军一个军就拥有400多辆坦克,且都是1940年以后才出厂的新式坦克,如m4中型坦克、m6重型坦克等。

反观志愿军这里,初入朝鲜的6个军连一辆坦克都没有,更缺乏行之有效的反坦克装备。

然后是各类火炮这类重火力武器,初入朝鲜时志愿军主要使用从抗日战争缴获的日制武器,以75毫米和90毫米的日制迫击炮为主,10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在我军中算得上「大杀器」,每个炮兵营也仅有十余门山炮。

一直到1950年年底,我国终于研制出A3式6管105毫米火箭炮。

再看美国这里,100毫米口径的火炮已经被美国的机械化部队淘汰,美炮兵主要装备155毫米榴弹炮,更有240毫米口径的恐怖存在。

在单兵装备上,美军士兵几乎是武装到了牙齿,而志愿军这里的单兵装备则以「万国造」为最大特点。

要么是缴获国军所用的落后美制武器,要么是从日军手中缴获「三八大盖」这类手动步枪,要么就是从美军手上缴获各类武器,武器的原产国囊括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和中国,但基本都与美军的武器存在代差。

无线电这类通讯设备美军基本上装备到排乃至是班,但志愿军这边每军才可能有几部无线电通讯设备,多数时候要依靠军号、哨兵等落后手段进行通讯。

再然后是战机,初入朝鲜时志愿军是没有空军的,更没有任何战机,美军拥有战机1100余架,连同「联合国军」共有1200余架,飞行员多为参加过二战、飞行时间在1000小时以上的老兵。

人民志愿军空军1951年3月方才成立,飞行员无足够训练时间,普遍飞行时间在100小时上下,对空武器也极为匮乏,志愿军在空战上的巨大劣势在战争后期苏联的援助下才得到解决。

对于美军来说,利用战机的视野优势对地上的志愿军进行狂轰滥炸是常态,许多时候美军都是先用空军轰炸一番方才派兵,这使得我军极为被动。

而为了削弱美军的制空权优势,志愿军选择夜间作战,这使得美军的对空优势大大削减,但夜战极为艰苦,为了克服各种困难志愿军们使用了不少「土办法」。

补给困难

除了武器装备上有巨大差距外,双方的补给保障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美军有各类单兵口粮,营养配比均衡,肉类罐头也几乎是吃到撑,甚至还能喝上可口可乐。

然而志愿军这里的主要口粮是一种名为「炒面」的食物,所谓炒面就是将小麦、高粱、大豆、玉米等粗粮磨制成粉,再加上食盐炒制而成。

这种食物风味与口感都相对较差,只能满足基本上的热量供应,更无法做到均衡的营养配比。志愿军们吃了炒面常会感到腹胀和上火,消化也受影响,但这对战斗的影响还相对有限,更致命的是长期营养缺乏所致的夜盲症。

夜盲症是一种视力障碍,以黑暗环境中视物模糊或无法视物为主要症状,后天性夜盲症最主要的病因就是维生素A的缺乏,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与动物内脏中,少数蔬果中也有维生素A的存在。

但对于当时的志愿军而言,不消说鱼肉或动物内脏,就连新鲜的蔬菜水果都无法摄取。

当时的新中国本就百废待兴,即便是炒面这种最基础的口粮也并非是要多少有多少,除去东北地区提供大部分外,其余的原料还需全国各地提供,之后连夜赶制。

而朝方群众要么大量逃亡,要么家中一贫如洗,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后勤补给。

除补给总量不足外,补给线也被美军所切断,战争开始前志愿军也不过拥有400多辆运输车,但开战没多久就被美军炸毁了一半。

以最为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为例,在这场历时40余天的战役中,美军共向志愿军阵地投下了190多万发炮弹和数千枚炸弹,山头都被削去了数米,后勤保障不仅极难供应,为了防止被美军发现,志愿军们也不敢起灶生火,营养不良是注定的。

于是,夜盲症在志愿军队伍中成了普遍现象,有战士编出顺口溜来苦中作乐: 「抗美援朝吃炒面,夜里瞎子成了串。」

有战士还回忆,当时为了不因炊烟暴露位置,接连十几天都吃不上一口热饭,只能去挖野菜补充少量维生素。可野菜并非全部都能食用,一些战士在食用有毒的野菜后中毒死去,令人扼腕痛惜。

即便野菜无毒,供应量也太少,夜间作战时志愿军战士常会抓瞎。可夜间作战、打近战是志愿军的「杀手锏」,同拥有强大空军的美军在白天作战太过吃亏,夜盲症的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

这时候有人得到了朝鲜方面的偏方,一个是「松针水」,一个是「活蝌蚪」。

这松针水就是将松针捣碎,用纱布将其中的汁液过滤出来,要不就是将松针的树皮和叶子用水煮过后直接服用,这种汤水异常苦涩且有浓重的土腥味,但战士们还是捏着鼻子喝完了。

再有就是生吞活的蝌蚪,一天吞上两三次,对治疗夜盲症也很有疗效。

虽然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们的补给困难,但松针和蝌蚪确实是随处可见的原料,每次打夜战前喝上一些,利用这两个土法子,志愿军们的夜盲症在几天内就得到了有效改善。

之后,加上国内紧急调运的一批海产品与动物内脏,以及朝鲜民众与中国边境民众的慰问,志愿军们的夜盲症终于得到解决。就是在这样装备差距悬殊且补给都格外困难的前提下,志愿军们硬是打赢了这场保家卫国的战斗。

不可思议的胜利

有一部分人认为志愿军之所以在军力悬殊的情况下取得胜利,靠的是所谓的「人海战术」,认为胜利是「用人命堆出来」的,这简直是对志愿军莫大的侮辱。

事实上,志愿军虽然伤亡不小,但也是因为装备与补给上的巨大差距,而让志愿军们取得如此不可思议的胜利的,是他们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与出其不意的穿插战术。

这穿插战术就是将一支部队化整为零,以单个战士为作战单位,穿插迂回到敌人的后方,如同一柄柄尖刀对敌人发动出其不意的攻击,这一战术在夜间格外有效。

这一战术说来简单,但极其考验单兵素质,但志愿军们个个如同战神,不仅作战勇猛且不惧疲劳,使得美军们几乎没睡上过一个安稳觉,反应过来时一支完整的部队已被肢解。

根据一些美军回忆,战争爆发时中国士兵如同天降, 「他们随处都是,伴随着一阵令人胆寒的军号与马蹄声,我们被包围了,整个营地都陷入到莫大的混乱中。」

点评

志愿军的勇猛令人记忆犹新,他们打出了国威,更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的阴谋。

而我们在牢记他们的英勇时,更不能忘却他们所承受的种种苦难,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打退了一次又一次敌人的冲锋,不能不称之为奇迹。

参考文献

[1]王彦龙.上甘岭战役后勤保障工作探析[J].理论观察,2021(12):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