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解放战争开打前,一老同学突然请陈赓吃饭:料到国军会败,求关照

2024-07-26历史

1950年元月,正在西南地区指挥剿匪工作的陈赓,听闻成都顺利解放消息后,忙里抽空亲自写了一封信,为一国军战俘「求情」,希望相关领导对此人予以关照。就这样,该名国军战俘在管理所的日子里,并未受到人身自由限制。

建国之初,凡事都要一步步来,在对待战俘这一问题上同样如此。可偏偏此人就是不愿多等等,一心因为自己没有很快得到「重用」而觉得陈赓不靠谱,还琢磨起了「越狱」。最终,他趁着出管理所学习的机会逃了出去,兜兜转转又跑去了台湾。

然而令他也大失所望的是,自己如此费心费力地重回蒋介石身边后,却只分得了一个毫无实权的闲职,空有一腔才华无处施展。反观共产党这边,他的名字彼时已经出现在部长级别备选名单上。

此人名叫李文,1905年出生于湖南新化,既和陈赓是湖南老乡,也是与之同属黄埔军校一期生的同学。只是人各有志,陈赓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李文选择了国民党阵营。不过随着国共两党为抗日而推进了第二次合作之后,两人之间便有了进一步的联系。

而也就是因为共同抗日期间,李文对共产党有了更多了解之后,才有了陈赓在听闻李文被俘后,愿意写信为其兑现承诺一事。甚至可以说,这其实就是陈赓在兑现当年的「承诺」。

1945年10月,时任任第34集团军中将总司令,晋授陆军中将的李文,奉命率部赴石家庄接受河北管辖区内的日军投降相关事宜。随后,李文率部驻防北平,在接下来两党的和平谈判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946年3月,因许光达被委派了新任务,陈赓成了太原和平谈判的我军代表。因为谈判需要,陈赓去了趟北平,特意见了3个重要人物。

一位是我党谈判代表周恩来,两人就接下来的谈判事宜交换了意见。周恩来的态度很明确,希望陈赓在谈判中力求「寸土必争」,还特意提醒了陈赓不要相信一些「鬼话」。因为周恩来对于国民党的一些做派很是了解,他清楚地知道和平少不了军事力量去捍卫。

事实证明,周恩来的话足够深谋远虑,待到陈赓见到老蒋的左臂右膀张治中时,一切都明了了。

张治中一心爱国,可谓是一辈子都在为了中国能够走向和平而奔波,是毛主席眼中那个「真正希望和平的人」,是周总理心中可以给出百分百肯定的「爱国主义者」。故而,后人称其为「和平将军」。

但值得一提的是,他同样是蒋经国口中那个「太天真了,将来死无葬身之地」的存在,也是蒋介石口中的「革命叛徒」。

张治中这一生都在坚持他所认为的正义,故而为了推进合作抗日,即便会让自己在国民党高层被「孤立」,他也始终对自己「四次直言进谏」蒋介石的选择无怨无悔。只是源于知遇之恩等多种原因,似乎使得他对蒋介石有着莫名的信任。

抗日战争结束后,他作为谈判代表时,他一直以为自己口口声声所倡议的「和平」,也是蒋介石所希望的。所以在此次与陈赓相见时,他每一句关于和平统一的话,都说的非常认真且坚定。但始终陈赓不太信。

就比如张治中所传达的,待到两党不再兵刃相向,蒋委员长会改善我军装备这一点。陈赓听了之后,只能是笑着以开玩笑的方式说不太可能。

基于过去的种种,陈赓的想法可谓是有理有据的,只是张治中对于蒋介石的话过于相信,一听陈赓认为不可能后立马变得更加严肃起来,还强调委员长会说到做到。可见作为蒋介石的左膀右臂,对于和谈一事,张治中抱有了怎样的乐观态度。

和谈算是众望所归,亦是大势所趋,但确实蒋介石心中的一些盘算一开始就暴露无遗了,甚至于还有国军重臣不仅对和谈抱有消极态度,更为国民党的未来很不看好,其中就包括了李文。

李文在黄埔军校时就加入了国民党,从毕业后留校就开始受到重视,待到抗日战争结束后两党和平谈判时,他已经位居国军中将,军职仅次于傅作义。

听闻老同学来了北平,李文特意设宴邀请了陈赓。陈赓原本是很不喜欢此类宴会的,但出于对李文同样是和谈代表身份的考虑,陈赓最终还是去了。

起初,陈赓以为李文也同张治中一样,是来宣扬老蒋的「说到做到」思想的,怎料李文一开始就表达了他的消极态度,甚至还无奈言道:他们没前途可言了……

原来他早就意识到,国民党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不如共产党,所以按照他的设想,和谈成功了,国民党会因为蒋氏没有民心而得不到支持,依旧是「败」的结果。反之不成功再次打内战,蒋军也会因为内部不团结,而大概率失败。总之就是无论是哪种结果,他都已经看不到未来了。

为此,他还就红军在装备落后、人数不敌的情况下,却多次在游击战中打得蒋军一度无计可施做出了说明。分析到最后,李文更是忍不住地补充了一句,他怕是只能去当「白化(苏联时期,沙俄贵族被布尔什维克称为「白俄」)」了,还为此以开着玩笑的口吻说,希望届时陈赓作为老同学,可以多多关照一番……

李文的语气虽是玩笑,可确确实实惊讶到了陈赓,同时他也从李文的态度中,感受到了敌人对我党的畏惧。

虽然对于李文表达的多多关照「请求」,陈赓并未给出正面回应,但待到李文率部在四川同二野军交战陷入包围圈选择战场起义,成为俘虏之后,陈赓确确实实写了信,望相关领导对其给予优待。

奈何李文对于某些事过于心急了些,还未等我党就他的去向作出最终决定时,他就开始谋划起了逃跑。

1950年3月,李文在外出学习的途中逃跑了,在费了好大劲儿之后去到了台湾,却还是只落得个闲差。1977年,因病离世,终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