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西汉真正的雄主:一生雄才大略,晚年巫蛊之祸杀死亲生儿子

2024-07-19历史

戾太子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古人早婚早育,帝王更是如此。但不知何种原因,汉武帝耕耘不辍,却直到二十九岁时,才由卫子夫生下第一个儿子刘据,所以,「老来得子」的汉武帝对刘据十分喜爱,刘据喜欢与怎样的人来往,任用怎样的幕僚,汉武帝都由着他。

刘据长大后,性格偏宽厚仁慈、温和谨慎,对自己老爹连年发动征战、穷兵黩武的做法不太赞同,屡次劝谏汉武帝停止征伐、与民休养生息、改善民生。

汉武帝因此认为刘据不够精明强干,不像自己。但即便如此,汉武帝仍然没有废除刘据太子之位的意思,他曾笑着对刘据说:「由我来担当艰苦重任,而将安逸留给你,不也挺好吗!」这话,极像明太祖朱元璋对儿子朱标所说的话。

汉武帝还曾对刘据的舅舅——大将军卫青表态说:我朝有很多事都还处于草创阶段,再加上周围的外族对我国的侵扰不断,朕如不变更制度,后代就将失去准则依据;如不出师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们受些劳苦。但倘若后代也像朕这样去做,就等于重蹈了秦朝灭亡的覆辙。太子性格稳重好静,肯定能安定天下,不会让朕忧虑。要找一个能够以文治国的君主,还能有谁比太子更强呢!

另外,汉武帝每次出外巡游,经常将留下的事交付给太子刘据处理。如果有所裁决,待汉武帝回来后,太子只要将其中最重要的向汉武帝报告一下就行,汉武帝几乎没有不同意的,有时甚至连过问都不过问。

从以上情景来看,汉武帝对太子刘据还是不错的。汉武帝与太子刘据的父子关系,最终之所以会演变成兵戎相见、相互残杀,关键原因在于汉武帝受到了苏文、常融、江充等奸臣、小人的挑拨离间。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太子刘据为人宽厚,所以经常会将一些已经由酷吏判决,但他认为处罚过重的事从轻发落。如此一来,刘据虽然得了民心,却也得罪了不少酷吏大臣。

而这些酷吏大臣又往往善于结党、诬陷,所以待卫青去世后,那些臣子认为太子不再有靠山,便竟相陷害太子。

由于汉武帝忙于国事,所以平常很少与儿子们在一起,与皇后卫子夫也难得见面。一次,太子刘据进宫谒见皇后,很久才从宫中出来。黄门苏文于是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调戏宫女。」另有一次,汉武帝感到身体有点不舒服,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回来后对汉武帝言道:「太子面带喜色。」

像苏文、常融这样的挑拨离间,汉武帝刚开始时虽然也不信,还把常融处死了,但所谓三人成虎,挑拨离间的话多了,汉武帝的心理防线终究还是会有所动摇的。

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告以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从而引发了巫蛊案。此时汉武帝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经常怀疑身边有人行巫蛊之术诅咒自己,于是便派他当时最信任的近臣江充、苏文、韩说等彻查此案。

但令汉武帝始料未及的是,他所信任的江充竟然也会以权谋私,会因为与太子有仇隙而趁机诬陷、迫害太子。

太子刘据被迫无奈,采纳老师石德的建议,派人逮捕了江充,并杀了韩说,但苏文趁乱逃出长安,来到甘泉宫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起兵谋反。

直到此时,汉武帝仍然不太相信太子刘据会谋反,说:「太子肯定是害怕了,又愤恨江充等人,所以才发生这样的变故。」于是便派使臣前往长安召太子前来。

不料这使臣贪生怕死,连长安都没进,更没有向太子刘据转达汉武帝的召命,就直接回去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已经造反,要杀我,我逃了回来。」

汉武帝这才信以为真,勃然大怒,命丞相刘屈牦调动军队攻打长安城,抓捕太子刘据。

太子刘据起兵反抗,兵败后逃出长安城,躲到湖县泉鸠里的某户人家家中。这户人家家境贫寒,靠织卖草鞋来奉养太子,太子因此过意不去。刚好,有一位太子以前相识的人很富有,也住在湖县,太子便派人去叫他。结果消息泄露,太子的行踪随之暴露。

当地官兵围捕太子,太子自觉在劫难逃,便回到屋中,紧闭房门,自缢而死,二位皇孙也一同遇害。

戾太子刘据的遭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秦朝的公子扶苏。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性格宽厚仁慈,由于屡次劝谏秦始皇实施仁政、善待儒生而触怒了秦始皇,不为秦始皇所喜,被贬去边疆,成为大将蒙恬的监军。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驾崩,宦官赵高串通丞相李斯与皇子胡亥,隐瞒秦始皇驾崩讯息,并篡改遗诏,以秦始皇的口吻谴责公子扶苏柔弱无能、不能治国安邦,令扶苏自杀。

公子扶苏收到「遗诏」,不辩真假,泪流满面,立刻拔剑自杀,任由蒙恬怎么劝都劝不住。

公子扶苏与戾太子刘据原本都是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也都是宽厚仁慈的人。不同的是,面对陷害,公子扶苏没有任何反抗,而戾太子刘据则选择了起兵抗争。但最终他们却又殊途同归,结局一样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