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朝鲜天寒地冻,我国为何偏偏派南方人居多的第九兵团入朝作战?

2024-08-09历史

在电影【长津湖】中,一个问题让许多朋友难以理解:

几乎所有的资料都显示,我军发起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时,志愿军第九兵团是在准备不那么充分的情况下入朝作战的。

问题是,我军当时拥有400万军队,为什么偏偏要派第九兵团入朝参战?

我军在北方地区还驻扎了不少部队,官兵们都有在寒冷地区作战和生活的经验。

中央为什么偏偏要派南方人居多的第九兵团入朝作战呢?

电影【长津湖】剧照

要知道,在第九兵团,有许多指战员从来没见过下雪,还有一部分指战员从小到大都没有穿过棉衣。

可是,中央偏偏把第九兵团这支南方部队派去了天寒地冻的朝鲜半岛。

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是最高决策层犯了「官僚主义」,不清楚上述情况?

或者是我军兵力不济,中央无兵可调,因此不得已而为之?

事实上都不是。

决策层的每一位领导人都非常清楚第九兵团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忽略「第九兵团以南方人居多」这个因素。

再说说我军当时可调用的兵力。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之前,我军虽然刚刚经过大规模裁员,一大批老兵、伤残军人或转业,或复员。

即便如此,我军仍然拥有400万在役军人。

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共投入了20多万兵力。

这个数量仅仅占我军总兵力的二十分之一。

简单算来,我军至少还有300多万兵力可供调遣,其中以北方人为主的部队至少有一半以上。

所以,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的时候,我国根本不存在「无兵可调」的问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第九兵团成为决策层向朝鲜增兵的首选呢?

电影【长津湖】剧照

众所周知,朝鲜战争来得太突然,可以说是出乎意料。

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6月25日。

半个月之前,「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刚刚在北京闭幕。

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我党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

争取在三年时间内,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五项主要任务:

第一,做好进军台湾的一切准备,完成解放全中国的神圣使命;

第二,消灭残留在全国各地的土匪武装,安定地方秩序,巩固新生政权;

第三,参加新中国的生产建设工作;

第四,加强文化和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全军指战员的文化层次和政治水平;

第五,整编部队,进一步开展现役军人的转业和复员工作。

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这五个任务都不得不按下了「暂停键」。

那么,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当时都在哪里、执行什么具体的任务呢?

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一线主力部队陆续编为野战兵团建制。

其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有5个兵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有3个兵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有4个兵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有4个兵团;

直属军委直接领导的华北军区第20兵团(原属于华北军区的第18、19兵团后来划归第一野战军);

另外,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来又增加了3个由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的整建制兵团-21兵团、22兵团、23兵团。

其中,第21兵团后来划归第四野战军,第22兵团划归第一野战军,第23兵团划归第四野战军。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之后,解放军各兵团都希望能够赴朝征战,为国效力。

但是,毛泽东主席考虑的是「全国一盘棋」,解放军各兵团、各部队都是全中国这盘大棋上的棋子。

尽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当时的头等大事,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同时还有许多艰巨的任务。

电影【长津湖】剧照

第一野战军下辖5个兵团-第1兵团、第2兵团、第18兵团、第19兵团和第22兵团。

第1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为王震;

第2兵团司令员为许光达,政治委员为王世泰;

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为徐向前,副司令员(兼副政委)为周士第,参谋长陈漫远,政治部主任胡耀邦;

第19兵团司令员为杨得志,政委为罗瑞卿。

第22兵团司令员为陶峙岳,政委由第1兵团司令员王震兼任。

在完成解放西北五省之后,除了第19兵团作为战略机动集团、直属中央军委指挥之外,其它几个兵团的部队一部分在解放西北之后又转入西南作战,另有一部分转入了防空兵、装甲兵。

更多的部队则留在了新疆,担负起维护新疆安全、戍边农垦的任务。

第二野战军下辖3个兵团-第3兵团、第4兵团和第5兵团:

第3兵团司令员为陈锡联,政委为谢富治;

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为陈赓;

第5兵团司令员为杨勇,政委为苏振华。

1951年3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领导机关在北京组成,下辖第12、第15、第60军。

与其他志愿军兵团不同,志愿军第3兵团下辖的3个军并非都来自解放军第3兵团,而是分别来自解放军第3兵团、等4兵团、第18兵团。

其中,第60军来自第18兵团,第12军来自第3兵团,第15军来自第4兵团。

志愿军第3兵团由陈赓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王近山任副司令员,杜义德任副政治委员,王蕴瑞任参谋长,刘有光任政治部主任。

志愿军第3兵团3月18日入朝时,因为陈赓因病未能够到职,由王近山代理司令员。

王近山轮换回国后,由许世友担任第3兵团司令员。

除了编入志愿军第3兵团的部队之外,第二野战军主力在参与西南战役之后便留在了川滇康黔省份,另有一部分部队转为以生产建设为主的部队,因此无法实现机动。

第13军与第14军是第4兵团的主力军,也是第二野战军的王牌军。

但是,第13军与第14军当时分别守卫我国的西南地区,担负着戍边卫国的重任。

因此,第4兵团第13军、14军也未能入朝作战。

老照片 抗美援朝

第三野战军下辖4个兵团-第7兵团、第8兵团,第9兵团和第10兵团。

第7兵团司令员是王建安;

第8兵团司令员是陈士榘;

第9兵团司令员是宋时轮;

第10兵团司令员是叶飞。

第三野战军只有第9兵团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朝鲜战争爆发时,第9兵团和第10兵团都部署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他们被指定为解放台湾的主力部队。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第9兵团被指定为继四野部队后最先派往朝鲜前线的主力兵团。

为了维护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全,第10兵团仍然留守福建。

而第7兵团和第8兵团早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之前就被撤销了。

老照片 抗美援朝

第四野战军下辖4个兵团-第12兵团、第13兵团、第14兵团和第15兵团。

第12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是萧劲光;

第13兵团司令员是程子华,政委是萧华;

第14兵团司令员是刘亚楼,政委是莫文骅;

第15兵团司令员是邓华,政委是赖传珠。

「四野」在各大野战军中兵力最多,但是,只有第13兵团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第14兵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兵团司令员刘亚楼调任空军司令员,因此,第14兵团各部队大部分转为了航空兵;

与第14兵团的情况类似,第12兵团司令员肖劲光调任海军司令员时,第12兵团各部队大都转入海军部队。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之时,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转任第13兵团司令员,第15兵团机关改为第13兵团机关。

同时,第13兵团机关由郑州调至广州,改称为第15兵团(兼广东军区)。

因为担负着守卫我国南大门的任务,第15兵团错过了入朝作战的机会。

1951年4月组建华南军区时,第15兵团的番号被撤销。

第四野战军还有两支王牌部队也没能入朝参战,他们分别是第41军与第43军。

第41军解放广东后就留在了那里,除了担负边陲防御任务之外,他们还承担了清剿国民党散兵游勇的任务。

第43军解放海南岛之后,其主力部队也留在了海南岛。

与第41军一样,第43军不仅要担任海南岛的防御任务,还要清剿海南岛上残留的土匪、流寇。

华北军区下辖第20兵团:

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是李井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直属于中央军委指挥,1950年8月,第20兵团番号撤销,所辖各军划归华北军区指挥。

同年11月,原第20兵团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

因此,他们的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就失去了入朝参战的机会。

我军后来整编的3支国军起义部队(兵团):

参加湖南起义的原国民党部队改编为第21兵团,兵团司令员为陈明仁,政委为唐天际。

第21兵团所属部队后来被调入「四野」。

参加新疆起义的原国民党部队改编为第22兵团,司令员陶峙岳,政委王震。

第22兵团所属部队后来被调入「一野」。

参加绥远起义的原国民党部队改编为23兵团,兵团司令员为董其武,政委为高克林。

第23兵团所属部队后来被调入「四野」。

值得一说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这3个兵团的司令员(尤其是第21兵团司令员陈明仁)多次请战,希望为保家卫国贡献力量。

总结一下,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总共组建了6个兵团的兵力先后开赴朝鲜战场。

这6个兵团分别是:

四野第13兵团,三野第9兵团,二野第3兵团,一野第19兵团,华北军区第20兵团,以及董其武第23兵团。

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

继第13兵团首先入朝作战之后,中央军委为什么优先启用第九兵团呢?

综上所述,当我国向朝鲜战场增派部队时,因为其他各兵团都担负着镇守一方的重要任务,可调动的机动集团只有第19兵团。

那么,继第13兵团之后,中央军委调往朝鲜的部队为什么是第9兵团,而不是第19兵团呢?

这个决定看似「有悖常理」,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央军委这么做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作为唯一的战略机动集团,第19兵团轻易动不得。

所谓「战略机动集团」,我们可以把它这么理解:

这支部队是服务于战略的总预备队,它没有固定的防守(进攻)目标(区域)。

当「战略」需要的时候,这支部队可以快速机动至指定方向(地区),快速建立起新的战略部署,以形成有利于己方的战略态势,夺取和保持战略主动权。

因此,在「全国一盘棋」中,第19兵团必须担当起全军「总预备队」的责任。

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国除了「抗美援朝」,同时必须确保「大后方」的安全。

国民党军残余势力、国内的敌对力量、包括美国第七舰队在内的各种威胁依然存在。

因此,第19兵团随时都有需要「战略机动」的可能。

因此,除非迫不得已,第19兵团这支战略机动部队轻易动不得。

其次,要论综合实力,第9兵团要比第19兵团更强大些。

在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里,「三野」和「四野」无疑是最强悍的两大野战军部队。

首批入朝参战的第13兵团就是「四野」的王牌部队,而第9兵团则是「三野」的骨干力量。

第9兵团下辖的第20军、第26军和第27军都参加过著名的「孟良崮战役」,都是擅长打硬仗、敢打恶仗的英雄部队。

另外,第9兵团当时被定为解放台湾的主力部队,因此,「三野」把最好的武器装备配发给了第9兵团。

为了加强宋时轮第9兵团的综合实力,「三野」还在新兵补充、干部配备等方面给第9兵团开了不少「小灶」。

因此,第9兵团的整体战斗力极其强悍。

相比之下,第19兵团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绩要稍逊一筹,其他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时值抗美援朝战争之初,为了打出中国军队的威风,以振奋人心、鼓舞斗志,派实力更强的第9兵团入朝作战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电影【长津湖】剧照

第三,第9兵团的部队规模远大于第19兵团。

第9兵团和19兵团分别下辖3个军,看似规模相当,但是建制却不一样。

第9兵团每个军下辖4个师,这样就比第19兵团整整多出了3个师的兵力。

这样,第9兵团总兵力达到了15万人,比第19兵团多了5万兵力。

第四,部队的战备状态不一样。

第9兵团当时是全军少数有具体作战任务的主力兵团。

作为解放台湾的第一梯队,第9兵团上上下下都处于紧张的备战状态,只待中央一声令下,随时都可以上阵杀敌。

而19兵团刚刚完成了解放西北的任务,部队当时正在休整。

就战备层级而言,第19兵团显然没有第9兵团那么高。

因此,优先选择第9兵团入朝作战是合情合理的。

1950年11月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入朝作战,随即发动了著名的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与以美陆战一师为首的「联合国军」狭路相逢。

在极端恶劣的气象条件下,第9兵团指战员克服万难,浴血奋战,创造了近代战争史上的神话。

「长津湖之战」成为了美军陆战一师官兵挥之不去的「噩梦」。

这场战役让世界各国改变了对中国军队的看法,让新中国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

电影【长津湖】剧照

【长津湖】、【长津湖·水门桥】等影片受到了无数观众的追捧和喜爱。

在人们的心中,观看这几部电影已经超出了娱乐的范畴,更是对历史的追忆,对志愿军英雄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