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山西平型关,竟然发现1500名无名抗战烈士,当年到底发生了啥?

2024-01-29历史

1500无名烈士在平型关被发现,真相何在?

在1937年的9月下旬,林彪率领的115师在平型关成功伏击日军,取得了重大胜利。尽管这场战斗中八路军付出了数百人的生命,但是他们成功地歼灭了日军一千多人。

然而,在平型关的某处战场上,却意外地发现了1500多名抗战烈士的遗骸。

平型关大捷后,我军没有乘胜追击,而是选择全线撤退。尽管国共合作在抗日中给予了日军沉重打击,但最终仍然未能阻止日军的侵略。

那么,我军为何在胜利之后选择撤退呢?

尽管八路军在林彪的领导下在平型关大捷中取得了胜利,但最终却被迫撤退,让人感到疑惑。实际上,虽然八路军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但从整个战役态势来看,我们军队处于不利地位。

这里的「我们军队」不仅仅包括八路军,还包括国民党军。

在国共合作抗日的大背景下,平型关战役成功演绎了双方精诚合作的战例。参与这场战斗的中国军队包括了八路军和国民党军,总计十万人。

在这十万人中,八路军部队达到了一万多人,占了总兵力的十分之一。平型关战役之所以在此地展开,是因为我军已经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

自全面抗战爆发以来,蒋介石将山西及周边地区划分为第二战区,由旧军阀出身的阎锡山担任战区最高长官。虽然阎锡山有抵御日寇的心愿,但遗憾的是他缺乏足够的能力。

在军阀混战的早年,阎锡山多次败给了蒋介石。蒋介石的军事才能众所周知,被誉为运输大队长。相比之下,阎锡山的军事水平略逊一筹。

因此,在早期,他未能有效地组织防务,阻止日军的进攻。山西的门户是大同,阎锡山原本打算在那里与日军进行大规模的会战。

然而,他在调动兵力时出现了严重漏洞,被日军看穿了计划。日军以机动兵力迅速占领了许多市镇,直逼平型关,让阎锡山的大同会战计划破灭。

他不得不匆忙从大同撤军,回防平型关,日军轻松地拿下了大同。大同落入日军手中,平型关不能再失守。如果在没有进行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让日军进入山西,将会对军心民心产生什么影响呢?

于是,他邀请八路军共同制定平型关战役,决心洗刷之前的耻辱。

在平型关战役中,虽然我军有多达十万人的兵力,但由于武器装备和单兵作战能力的不足,对抗日军并不容易。因此,智取而非强攻成为了对抗日军的最佳选择。

我军与晋绥军一同在平型关战场上布设了一个口袋阵,并且115师还自己设置了一个小口袋阵。终于在1937年9月25日,日军的辎重队进入了115师的伏击圈,林彪下令开火,敌人的两百辆大车瞬间发生了激烈的爆炸。

在英勇的八路军的顽强战斗下,成功地消灭了敌军,这个消息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八路军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战绩,离不开友军对日军的有效牵制。

特别是在国军61军72师434团的有力支援下,八路军赢得了极其关键的战斗时间。

在八路军115师与日军的激战中,持续了两天,直至27日才结束。战斗期间,日军的增援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充足,原因是一部分日军被抽走。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八路军发起进攻的25日,国军61军在陈长捷的率领下,发誓要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团城口。

李服膺曾是61军的军长,但因被阎锡山指控临阵脱逃,最终被判枪决。虽然有证据表明,李服膺曾与日军顽强战斗,并遵循阎锡山的命令撤出战斗,但这并未改变他被军法处置的事实。

这一事件对61军的战士们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引发了对阎锡山责任归属的讨论。

程继贤团长对于军长被处置的消息无法接受,然而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无法改变。他决定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用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洗刷军长和61军的耻辱。

尽管平型关战场的战斗异常激烈,双方反复争夺阵地,但程继贤团长深知,我军的进攻能力严重受限,主要原因是缺乏重武器和士兵素质低于日军。

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和勇气,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为我军争夺每一块阵地。

前方传来重要消息,团城口阵地被敌人攻占。阎锡山决定派遣61军进行反击,程继贤接到命令后,激动不已,下令全团做好血战的准备。

这位年仅27岁的团长,率领着一群同样年轻的战士们,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他们之前听说军长因为临阵脱逃而被指责,心中都憋着一股劲。

程继贤主动找到新任军长陈长捷,坚决要求担任先锋,陈军长欣然答应。于是,程继贤带着全团一两千人冲上了团城口,与日军展开激烈的阵地争夺战。

程继贤团一鼓作气,对日军发起猛攻,迅速夺取团城口。日军多次反扑,皆以失败告终。这为八路军成功歼灭日军辎重队创造了有利条件。

占领团城口的程继贤团士气高涨,再接再厉,拿下了交通要道鹞子涧。这一系列胜利使得日军坐立不安,立即派遣重兵围攻434团。

此时的434团经过激战,剩余兵力不足千人,而围攻的日军则有一个联队之多。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434团显得无能为力,只能凭借无畏的勇气进行最后的抵抗。最终,434团被日军彻底消灭,除了一小部分侦察人员没有参加战斗外,几乎所有的士兵都牺牲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团长程继贤向上级发出了最后一份电报,坚定地表达了全团以死报国的决心。

434团以全部牺牲的代价,清除了61军被冤枉的罪名,他们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他们的英勇无畏,而非临阵脱逃。

团长程继贤在占领了鹞子涧后,意识到单靠自己无法持久,立刻与友军展开了联系。

没想到的是,国军内部指挥出现了失误,各部之间的协调也存在问题,竟然没能及时派出援军,导致了434团陷入了包围。

在61军72师投入战场之前,国军的局势非常危险,不仅阵地被占领,整个作战体系也被打乱了。日军成功地完成了对国军的分割包围,就在这个时候,72师434团一路猛冲猛打,让国军的局面瞬间有了好转。

如果国军各部能够紧紧跟上434团的进攻势头,也许整个战争的局势就能得到扭转。可惜的是,从始至终,像434团这样的主动进攻精神,在国军身上并不是经常能看到的。

在抗日战争中,国军由于内部派系复杂,消极防守问题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导致434团被歼灭,日军重新占领阵地并形成夹击之势,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在此背景下,阎锡山组织了忻口会战、太原保卫战等战役,其中平型关战役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然而,太原会战最终以太原失陷和日军占领山西大部结束,标志着第二战区的国军已无能力组织大规模战役。

阎锡山在山西等地的抗日斗争中的地位逐渐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取代,他在晋西南被压缩,控制的地区仅剩二十几个县,身份也从山西土皇帝变成了土财主。

对此,他曾经自嘲说:「我是踩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国民党、共产党、日本人,踩破哪个都不行。」这句话表明他已经从抗日的立场转变为中立自保,甚至有倾向与日本合作的可能。

然而,国共双方都警告他不要做出遗恨千古的事情,而他自己也意识到日本不能长久,最终避免了做汉奸。

阎锡山的所作所为,让61军程继贤团一千五百名烈士白白牺牲。平型关战役结束后,当地村民为保护烈士遗体,秘密将他们集中掩埋,没有树立墓碑。

然而,村里老人至今仍然记得当初埋葬烈士的大致位置。程继贤团全军覆没后,有一位名叫周锡奎的侦察人员侥幸未参战。

2013年,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找到了他,他讲述了那场惨烈的战斗。

一位老人临终前的愿望是为他去世的战友们立一座丰碑,让人们记住他们的功绩。一群志愿者决定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他们私下筹集资金,最终在鹞子涧的高处建立了一座纪念碑,以此纪念这些英勇的战士们。

虽然国民党高层存在诸多问题,但不能否认基层官兵的爱国热情。正是有了数百万国军在正面战场与日军浴血奋战,日本企图占领中国的阴谋才未能得逞。

在平型关战役中,程继贤团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支队伍。这样的部队的存在,让中国永远不会倒下。只要大多数中国人坚决抵抗,不言败,就算有极少数人沦为汉奸走狗,也无法改变中国最终取得胜利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