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晚潮|最好吃的月餅

2024-09-10文化

潮新聞客戶端 邱仙萍

又一輪月餅大戰開始了。南方北方,東邊西邊,很多聽都沒有聽過的奇葩月餅,徹底顛覆了大家對月餅的想象。螺螄粉五仁月餅、皮蛋蜜豆月餅、泡菜大蒜月餅、腐乳火腿月餅、辣椒巧克力月餅、麻辣小龍蝦月餅等等,真是一場百團大戰啊。也不知道宮中嫦娥怎麽想的,口味這麽重的月餅,會不會讓廣寒宮煙熏火燎的。

你們知道什麽樣的月餅最好吃麽?剛從烤箱裏出爐的月餅,那味道,真是好吃的不得了。我曾經一口氣吃了四五個,吃得肚子滾圓,回味至今。

那時候我還在縣城面粉廠打包,一個小時拎三千斤面粉,頭頂一塊布,天下我最富。忽一日,廠長讓我們女同胞到隔壁食品廠去幫忙,包中秋月餅。這可是好差事,大家歡天喜地的去了。做的是筒狀月餅,紅紙包的,口味有芝麻、豆沙、椒鹽什麽的。當時食品廠屬於面粉廠管,都是國營企業,小日子過得還不錯。做月餅的面粉,直接從廠裏拉過去,用的自然是上好的。老師傅手工揉的面團,餡料放得很足,包好後的月餅,一個個嵌入木頭做的模子裏。模底有不同花紋,蘭花啊蓮花啊福字啊什麽的,握著手柄,「啪」的在案板上一磕,一個胖墩墩、圓溜溜的月餅就囫圇出來了。

月餅廠的負責人是個憨憨的中年暖男,一群女同胞嘻嘻哈哈和他打趣。看我年齡小,就讓我幹最輕松的活,給送進烤箱的月餅上油。我端著個油碗,用一把毛刷子,給每個月餅刷一下,像是給烏龜點眼睛一樣。手上在刷油,眼睛和鼻子不聽指揮,總往烤箱那裏瞅。月餅一出爐,熱騰騰,軟乎乎,甜糯糯,猴急猴急放一個到嘴裏,嘴唇差點燙出個泡。大家樂牌不可支,讓我慢點吃,別噎著了。這裏月餅管吃,但不能帶回去。

據傳,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太師餅」,是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加了輔料,這個圓形餅叫「胡餅」。唐玄宗李隆基為了慶祝豐收,下令制作一種圓形糕點送給大臣和百姓,叫做「月團」,意為「圓月團聚」,後來就成為現在的月餅。不過,唐朝在詩中習慣稱「八月十五」,而不稱「中秋」。一直到宋朝,中秋已然成為一個大節日。【夢粱錄】有寫:「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

【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彩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是時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棗、栗、孛萄、弄色棖橘,皆新上市。閭裏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中秋當天夜市通宵營業,店鋪當日都賣新酒,大家搶著開懷大飲。

杭州喜歡吃榨菜月餅,這個鹹甜之爭,自古就有。南宋杭州的餅類品種多達數十種,著名的有菊花餅、月餅、開爐餅、肉油餅、甘露餅、韭餅、炊餅、燒餅、棗箍荷葉餅、油酥餅、糖榧餅、薄脆餅、玉延餅、辣菜餅、芙蓉餅、魚蝦餅、通神餅、神仙餅等等,以鹹味餅為多。

還有椒鹽月餅,【吳氏中饋錄】等書寫了制作方法:「白糖一斤四兩,清油一斤四兩,水兩碗,白面五斤,加酥油、椒鹽、水少許。搜和成劑,搟薄如酒串(盛酒壺)口大,上用去皮芝麻撒勻,入爐燒(烤)熟,食之香脆。」這種芝麻餅,也是漢時從西域傳入中原的。

中秋家人團聚,喝酒吃餅賞月吟詩。說到寫中秋的詩詞,當推大文豪蘇東坡。蘇軾在中秋節寫過不少詩詞,幾乎映襯了他一生的寵辱不驚和悲喜交加。最出名的就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故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這是熙寧九年(1076)年,蘇軾在山東密州為官。中秋佳節倍思親,蘇軾與弟弟蘇轍已經七年沒有見了,皓月當空,蘇軾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蘇軾是從杭州結束通判後,去往密州的。熙寧六年(1073)年,蘇軾被朝廷外放至杭州時,適逢七月,暴雨如註,一連下了半個月,錢塘江和湖水漫過堤壩,洪水肆虐。蘇軾在杭州各縣四處奔波,指揮救災。他一邊組織民工疏浚河道,一邊調遣官員開倉賑災。洪水退去後,他忍著病痛,又號召官員百姓修築錢塘大堤,開鑿城內水井溝渠,解決了杭州城千年水災的難題。第二年的中秋,蘇東坡在杭州寫下了【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五】:江神河伯兩醯雞,海若東來氣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

公元1080年,蘇軾因為「烏台詩案」被貶黃州,淪為一名不入流小吏。有一次,他隨友前往城外的清泉寺遊玩。看著寺中自東向西流的溪水,感嘆:「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在黃州,蘇軾過得非常艱苦,每天用錢不敢超過一百五十個銅錢,還發明了「菜羹菽黍,差饑而食,其味與八珍」等吃法。意思是先餓自己,等餓得實在受不了,再來吃那些粗劣的飯菜,那滋味,和國宴上的猩唇、駝峰、鮑魚、燕窩什麽的,一樣好吃。1082年中秋,蘇東坡在黃州寫下了【念奴嬌·中秋】:憑高眺元,見長空萬裏,雲無留跡。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在偏遠的惠州,蘇東坡說:「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在荒蠻的儋州,因為當地缺少糧食,蘇軾四處搜尋野菜充饑。途中,意外發現生蠔遍布海邊,卻因為又腥又苦,沒人以此為食。他就試著將生蠔連殼放在火堆上烤,隨後撒上佐料,沒想到味道異常鮮美。一群人圍坐在火堆旁,吃得不亦樂乎。後來在家書中,蘇軾幽默地寫到:「無令朝中士大夫知,恐爭某南徙,以分此味。」千萬不要把我烤生蠔的事說出去啊,不然那些官員都該搶著來海南,分走我的美味。

我有個表哥,家裏日子過得很清苦。因為二叔家成分不好,這個成分就像天狗一樣,硬生生把他們家頭頂的圓月,啃掉了一大塊,變成了一片片烏雲。從二叔爺爺開始,一直到表哥這一代。表哥差點沒法念高中,幸虧,他的成績都是全校第一,才爭取到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成為村裏第一個大學生。有一年中秋節,他和兩個弟弟很想吃月餅,但是沒有錢買。到了晚上八九點鐘,母親實在拗不過孩子們巴巴的眼神,就給了二毛錢,三兄弟歡天喜地到小店裏買了三個月餅。兄弟三人坐在家門口院子裏,擡頭看看天上的月亮,明晃晃的,低頭咬一口手上的月餅,甜蜜蜜的,幸福極了。

最好吃的月餅,就是記憶中的月餅,猶如可望不可及的思念,猶如廣寒宮的水中月、鏡中花。山崗上掛著一輪明月,父母兄弟姐妹一家人整整齊齊,坐在院子裏,喝茶聊天。那樣的情如手足,那樣的親密無間。微風吹過,帶來田野上稻谷和青草的芳香。

那歲月有甜有苦,高峰處有風,低谷時有光。蘇東坡把最苦的人生,喝出了甜美的滋味。熬過人生最黑暗的時刻,那些讓你過不去的艱難和經歷,最終都是秋天的收獲。就如東坡先生寫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貽。」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