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人間至味燈盞糍粑

2024-06-21美食
文/胡麗君
家常小吃,也是人間美味。
油炸糍粑,也叫燈盞糍粑,是湘南民間普通人家的一種常見食品,譬如嘉禾的一些街頭巷尾。
樸素的嘉禾人更喜歡叫油炸糍粑。燈盞的稱呼源於制作工具,外形似燈盞。號稱「江南鑄都」的嘉禾,從不缺炸糍粑的這種特制鐵皮工具。在油鍋中,燈盞以最熱情的方式,與米粉透徹相遇交流,完成一場原始的約定。
上個世紀80年代,小時候的上學路上,當街迎路,若見到有大人或小孩手舉一個油糍粑,正往嘴裏送,一路米香油香的情景,便會腳下生風,聞香直奔糍粑油榨攤點去。
一勺米漿,倒入盞中,加入花生米或者早已備好的香料辣椒肉餡。下油鍋,「嘩啦」聲響,油泡四起。片刻,脫盞而出,浮於油上。用鐵鉗翻幾翻,炸至兩面金黃,噴香的油糍粑滴油起鍋。令人食指大動,顧盼生姿。
兒時的光陰,油糍粑是零食中的奢侈品。花生米油糍粑要一角錢一個,帶肉餡的屬極品要一塊錢。家裏給的零花錢極其有限,每次站在油榨攤點前徘徊不離,即便解不了嘴饞,過過眼癮聞聞香也很滿足。
兒時記憶中,有個小女孩是那麽饞。有一次,小女孩要去上學,父親要去買菜,老街圩場離學校不遠。心中竊喜動過小心思的小女孩蹦蹦跳跳跟在父親身後,路過校門口而不入,一直跟到集市上,站在一個油糍粑攤點前,嘴咬著指頭,一步也不肯走了。父親只好買了一個油糍粑給眉開眼笑的小女孩,讓她趕緊去學校。一路舉著糍粑的小女孩歡天喜地,穿過幾條縱橫交錯的青石板路,卻走迷了路,分不清了東西南北。她怯生生地跟在一個趕集人後面走呀走,直到手上的糍粑吃完了,還沒看到學校的影子。瞬間慌了神,蹲在路邊大哭起來。幸運的是,恰好來趕圩的舅舅舅媽碰上,被送回學校的小女孩破涕為笑。
那個小女孩就是我。長大後,世界變了模樣,油糍粑的味道卻頑強留存於我的腦海,產生了「味覺定位系統」。即便吃到不少長相相似的食物,總感覺靈魂是千差萬別的,無論是肉夾饃,還是漢堡、披薩都無法替代。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待到自己也學會了做時,這種簡約的料理,增加了近乎苛刻的精選食材。非土豬肉不做,非土茶油不做,非嘉禾米粉不做……驕傲的油糍粑就是這樣炸成的,讓那般挑剔的吃貨朋友驚呼「非胡氏油粑子不吃」。
這是兒時的味道,是時間的味道,也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罷了,罷了,休對佳肴思瑣事,且將糍粑試新酒,詩酒趁年華。熱一壺倒缸酒,糍粑就酒,越喝越有,趁熱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