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沖泡白毫銀針,這3種方法別再學了,一個比一個難用

2024-07-05美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正選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網上看到一條很獵奇的泡茶影片。

點進去後內容倒是不長,只有短短30秒。

但在此期間,對方的每一句話都讓人瞪大雙眼,難以置信。

影片的主題是【教你一招將白毫銀針泡得更好喝,99%的人都不知道。】

單看標題,倒是中規中矩。

但開頭第一句話,對方稱白毫銀針性寒,泡茶時最好別直接喝。

教你一招,加點陳皮更好。

夏天喝白毫銀針,如果嫌煮茶加陳皮麻煩,可以另辟蹊徑。

掰開一片陳皮,放進燒水壺內。

加熱幾分鐘後,就能得到一壺熱騰騰的陳皮水。

接著再用這壺陳皮水去泡白毫銀針,能中和茶性,風味更好……

偶買噶,這是什麽黑暗料理?!

白毫銀針並非性寒,新銀針頂多是性味清涼,風味清鮮。存老後的白毫銀針,茶味日愈溫和甘潤,不能一刀切。

喝白毫銀針,純茶為上,不需要格外添加。

畢竟,陳皮的味道與白毫銀針的鮮爽淳和,絲毫不搭噶。

強湊在一起,能好喝到哪裏去?

放眼茶圈,類似這樣的奇葩泡茶指南不在少數。

除了用陳皮水泡銀針外,下文提到的3種泡法,也是奇葩中的經典。

【2】

一、回籠泡。

對99%以上的廣大茶友來說,回籠泡是一個全新名詞,從來沒有聽說過。

於村姑陳而言,亦如此。

前段在網上看影片時,看到有博主分享白毫銀針的「私人泡茶秘籍」,對方提出回籠泡能調節茶味濃淡。

什麽?回籠泡是什麽意思?在此之前從未有過耳聞。

日常生活裏,回籠覺大家都知道。

而博主口中的回籠泡做法,略顯奇葩。

用蓋碗泡白毫銀針,開頭先遵照常規泡法。

熱水溫杯,燙碗燙杯。

燒水泡茶,水沸直沖。

提起燒水壺,將壺嘴對準蓋碗內部的幹茶上方,均勻環繞打圈式註入。

待註水接近碗沿,合上蓋子,傾倒茶湯。

到這裏,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中規中矩。

但博主將茶湯倒進公道杯後,接下來的一幕,出乎所有人意料。

因為他順手又將茶水,倒回蓋碗內。

畫面停止了大約三、四秒,再一次拿起蓋碗,將茶湯傾倒出來。

經過回籠泡後,才正式開始分湯飲用……

按影片博主的介紹,白毫銀針本身的茶味有些淡,回籠重新泡一遍,茶味物質浸出更充分,茶湯入口更飽滿……

對於這番話,個人覺得半個字也不能信。

且不說,高山銀針的茶湯滋味一點兒也不淡,而是極致鮮爽,淳和清鮮動人。

沖著將茶水重新倒回到蓋碗,再次出湯的做法。

一來一回在無形中會增加茶葉與熱水的接觸時間,導致過多茶味浸出,茶味泡濃。

同時,還會降低茶湯鮮爽度,得不償失。

好似剛端上餐桌的炒時蔬、炒三鮮,菜品正熱騰騰的冒著熱氣,此時不趁熱夾一筷子一睹為快。

而是重新倒回到炒鍋裏翻炒加熱,此等「回籠」做法不僅破壞菜品賣相,還影響風味,有何益處?

【3】

二、熏蒸法。

所謂的熏蒸法,有些類似蒸桑拿。

之前在一家粵菜館子裏,點過一道桑拿雞。

將餐品端上桌,上蒸下煮。

鍋內正在加熱雞湯,而上方飄逸出來的熱蒸汽也沒有浪費。

而是駕上了蒸屜,放了一碟切得薄薄的嫩雞肉。

利用蒸汽的熱量,快速熏蒸幾分鐘,蒸出來的雞肉鮮嫩多汁,極具特色。

言歸正傳,說回泡法。

最開始看到「熏蒸泡」時,從字面意思上理解,還以為這是某種蒸茶新操作。

但後來才知道,網紅的熏蒸法泡銀針與蒸茶毫無關聯。

其做法是先燒開一壺水,等水燒沸也不急著泡茶。

而是揭開燒水壺的壺蓋,晾一晾。

等到水溫自然下降到八十多攝氏度後,提起壺,往蓋碗內輕柔註水。

所謂的熏蒸泡,註水動作頗為細巧,有些像是湯圓上雕花。

有著N字型註水法、9點鐘方位註水法、側壁細註等各式說法。

最常見的是沿著蓋碗的一側碗壁,將溫水緩緩滑入。

不打圈,不環繞,避免熱水與幹茶發生直接碰觸。

動作緩慢的註水期間,蓋碗內的白毫銀針幹茶能保持一動不動的姿態,半點也沒有幹茶翻滾的身姿出現。

也許在部份茶藝師口中,註水手法輕柔的熏蒸泡,目的是避免燙壞芽頭,避免茶毫大量脫落,讓茶味更顯清甜……

但從實際喝茶感受看,照這麽泡,喝到嘴巴瑞的茶水寡淡、乏味、缺少層次。

一方面,水溫低,難以滲透層層白毫的保護,不利於激發高揚茶香, 茶味不醇,毫香、花香、竹林香等系列鮮香難以呈現。

另一方面,輕柔緩註的泡茶手法下,等到註水結束,幹茶們浮起在水面,超過七、八成的茶芽仍舊是幹燥狀態,都沒有被打濕浸透,何談充足茶味浸出?

泡白毫銀針,不需有太多顧慮。

福鼎高山白毫銀針,白毫密,芽頭緊實,內部擁有5-7層白毫層,茶青鮮葉采摘時,伸手捏向芽身中間會感到裏面圓鼓鼓的,一點兒也不幹癟。

在泡茶時,大可安心使用沸水直接泡。

並且在註水時切記環壁均勻往下快速註入,簡單來講,讓滾燙熱水直接兜頭註入,快速澆註在幹茶上方。

才能泡出毫香十足,花香清雅,茶味淳和鮮潤的絕妙茶湯。

將茶湯沖入公道杯後,舉起杯,迎著光,細細看。

湯中白毫密集如點點繁星,每啜一口,都是滿滿鮮爽與毫香,好不暢快!

【4】

三、冰塊泡。

夏天到了,冷泡茶的是熱門話題。

近些年在網上,網紅冷泡茶的做法早已更新換代。

從最開始的常溫冷水浸泡,演變出無數新式奇葩做法。

比如,用冰塊泡。

買一袋食用冰塊,倒進杯子裏,鋪成小雪山的形狀。

接著,找點原料細嫩的春茶(不少博主常用白毫銀針)鋪在冰塊上方。

最後在杯子前方擺上相機,開啟延時攝影模式。

從鏡頭記錄下來的畫面裏,隨著時間推移,冰塊逐漸融化。

原本在「雪頂」的幹茶,緩緩被冰水包容,慢慢冰萃出滋味。

單純看畫面,倒是賞心悅目。

但從經驗看,這短短十來秒的延時攝影影片,真實攝影時間起碼在3小時以上。

照這種冰萃做法,水溫低,茶味難以浸出。

不耐心泡上3、4個鐘頭,茶水喝著根本沒有味。

夏天喝茶,本身不宜貪涼。

傳統熱水泡茶,才是正道,淡茶溫飲更養人。

若是跟風這種奇葩的冰泡法、冰萃法,喝多了冷飲冷茶容易刺激腸胃不說,還會浪費時間。

等上小半天的工夫,茶還沒好。

照這種模式,哪裏符合夏日喝茶所需?

【5】

互聯網時代,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現象常有發生。

包括茶圈,亦如此。

很多時候正正經經的茶知識科普,關註者寥寥。

相反是那些觀點錯誤的,言論奇葩的內容,更能博關註。

做法越是獵奇,言論越是奇葩,越能換來流量。

譬如,在網上教別人泡茶。

一板一眼的主流泡茶法,話題平平,爭議性不高。

搬出獵奇的冰萃法、椰子水冷泡法、回籠泡法、陳皮水泡、熏蒸泡等,能透過爭議來吸引關註。

作為普通茶客,大家需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透過現象看本質,別因為某幾個播放量高的泡茶影片,就跟風嘗試。

不然到頭來,白白浪費時間不說,還浪費了自己的好茶,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註【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