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全身皮疹伴瘙癢4月,反復發熱1月,兩次皮膚活檢都未能搞清原因,如何破解難題

2024-06-27健康

患者,女性,66歲,以「全身皮疹伴瘙癢4月,反復發熱1月。」為主訴入院

現病史: 4個多月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全身出現綠豆至巴掌大小的紅斑,綠豆大小丘疹,伴瘙癢,於當地醫院就診,診斷「濕疹」,予以中藥洽療,上述皮疹無明顯緩解。入院前1個多月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反復發熱,發熱無明顯時間規律,體溫最高39°C,伴雙下肢水腫,伴乏力,右小腿出現2個大小分別內3.5mm*33mm、20*20mm的張力性水皰,皰液呈澄清淡黃色,於某市中醫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NT-proBNP 1167.3pg/ml「;四肢動靜脈彩超未見明顯異常;腹部及婦科彩超示」脾偏大,余未見異常「;骨髓穿刺示「缺鐵性貧血」;血培養陰性;左前臂皮膚組織活檢示「表皮角化過度伴角化不全,棘細胞層水腫,可見水皰形成,表皮突輕度延長,真皮淺層水腫,血管周可見大量淋巴細胞竈性浸潤,皮下近真皮層脂肪組織可見全小葉性脂膜炎改變,未見肉芽腫及多核巨細胞形成」。

2周前患者於某省級三甲醫院門診就診,診斷 「 特應性皮炎 」 ,予以 「 海棠合劑、倍他米松尿素乳膏、鹽酸左西替利嗪片 」 等治療,上述皮疹有所好轉,為求進一步治療入院,完善相關輔助檢查後診斷為 「1 、結締組織病:硬皮病? 2 、肺間質性疾病; 3 、濕疹; 4 、巨細胞病毒感染; 5 、 EB 病毒感染; 6 、全身多發淋巴結腫大待診; 7 、中度貧血; 8 、白細胞減少; 9 、低蛋白血癥; 10 、脂肪肝, 11 、脾臟長大 」 ,入院後請感染科、耳鼻咽喉科、血液內科、風濕免疫科、營養科、日間手術中心會診,予以」甘草酸單銨半胱胺酸、維生素 C 、葡萄糖酸鈣、更昔洛韋、左氧氟沙星、酮替芬、盧帕他定、多塞平、地榆升白片、腸內營養粉劑、魚肝油、耳針、中藥浴、倍他米松尿素軟膏、苯酚薄荷腦乳膏「等治療,但患者仍反復發熱,體溫波動在 37-39.2°C ,並出現氣喘,活動後加重,伴咳嗽、咳痰,咳白色粘痰,伴口幹、鼻塞、胸悶、乏力,非吸氧狀態下血氧飽和度力 82% ,鼻導管吸氧 4L/min 下血氧飽和度 92% ,面罩吸氧 5L/min 下血氧飽和度 100% ,因患者肺部情況危重,擬轉入呼吸科,但因該醫院呼吸科床位緊張,建議轉其他醫院呼吸科。患者及其家屬遂要求出院,現為求進一步診治來廣元中心醫院就診,門診以 「 肺間質疾病、呼吸衰竭 」 收入呼吸科。自起病以來,患者精神、食欲、睡眠校差,大小便基本正常,體重變化不詳。

既往史 :平素體健,半年前因右側股骨頭壞死曾行髖關節人工關節置換術,沒有其他慢性疾病史。

體格檢查 :全身可見散在丘疹、痂殼、抓痕,面部可見腫脹、細小鱗屑,足部可見苔蘚樣變。 雙上肢皮膚見褶皺,雙下肢重度水腫,右側為甚,右小腿內側見2個張力性水皰,分別為:3.5cm*3cm,表面破損;2cm*2cm,表面明顯隆起,皰液淡黃色澄清半透明,雙下肢見大量散在約2mm*2mm圓形皮損,破潰結痂。

左鎖骨上、雙側腋窩、雙側腹股溝均可觸及淺表淋巴結腫大,質硬活動度差。

胸廓形態無畸形,雙肺呼吸音低,可聞及散在濕啰音。心界正常,心率 100 次 / 分,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平軟,上腹部壓痛,無反跳痛及肌緊張,肝脾未扣及腫大,肝腎區無叩壓痛。其余未發現異常體征。

實驗室檢查:

  • 腫瘤指標:CEA11.7ug/L(參考0-5),NSE28.7ug/L(參考<20.4),細胞角蛋白10片段3.63ug/L(參考0-3.3),SCC4.42ug/L(參考0-2.7)

  • 血沈62mm/h

  • BNP正常;

  • 自身抗體+血管炎抗體:陰性

  • 白細胞介素受體-2(2024-6-9):7152U/ml(223-710)

  • 風疹病毒IgG/M抗體檢測+巨細胞病毒IgG/M抗體檢測+弓型蟲IgG/M抗體:陰性;

  • 單皰病毒抗體1/|型IgG>30

  • KL6:515.2U/ml(105.3–401.2)

  • 血常規(包括嗜酸細胞)和某些生化指標如下表:

  • 可溶性轉鐵蛋白和促紅素增高(如下表):

  • 免疫電泳檢查示M蛋白增高

  • 患者在1個月前的胸部CT(如下圖):

    入院當天的胸部CT如下圖(分別是肺窗和縱隔窗):

    心超檢查:未發現異常。

    入院後體溫變化曲線

  • 總結一下患者的病史特點:

    1. 老年女性,半年前有人工關節置換術那麽;

    2. 全身皮疹瘙癢4個月,發熱1月;

    3. 體檢除了明顯皮損以外,主要發現是淺表淋巴結腫大;

    4. 實驗室檢查主要問題是貧血、嗜酸性球增高和乳酸去氫酶增高、肺癌相關抗原增高,免疫電泳發現M蛋白。

    5. 胸部CT示兩肺彌漫磨玻璃影和小葉間隔增厚。

    那麽,這個患者到底會是什麽病呢?

    患者1個月前的胸部CT還是正常的,這次入院前患者有突發呼吸困難,此次肺部CT可見兩肺彌漫磨玻璃影、小葉間隔增厚,考慮肺水腫,因此給予患者利尿治療,3天後患者癥狀有明顯改善。

    患者的怪病會與關節置換術有關嗎?

    患者在發病前2月行人工關節置換術,我們曾一度懷疑是關節材料誘發的疾病。曾經有位德國醫生從美劇【豪斯醫生】中獲得靈感,給一位疑難的男性患者明確診斷。這位男性患者的問題始於三年前。他的甲狀腺激素水平很低,食道發炎,毫無來由地發燒。他的視力嚴重下降,到了近乎全盲的程度,同時聽力嚴重受損,幾乎全聾。最危險的情況在於,他的心臟出現了嚴重衰竭,無法把血液泵送到全身。

    心臟衰竭通常是因冠狀動脈疾病而引起的,但這位病人的動脈狀況良好。醫生們接二連三地敗下陣來。擅長解決疑難雜癥的于爾根·舍費爾(Juergen R. Schaefer)醫生,而他碰巧是【豪斯醫生】的忠實粉絲,甚至在平時教授醫學課時會拿這部電視劇為教材。他意識到病人的癥狀跟劇集中伯根女士扮演的角色像得出奇。在這一集中,她同樣出現了心臟衰竭。而豪斯醫生的診斷是:由人造金屬髖關節而引發的鈷中毒。

    舍費爾醫生的這位男性病人曾移植過陶瓷人造髖關節,但手術未能成功,2010年11月換成了金屬髖關節,不久後癥狀開始出現。於是舍費爾檢查了這位病人血液中的鈷含量,結果發現比正常水平高出了1000倍。

    掃描結果顯示,他髖關節中的金屬受到了侵蝕。舍費爾推測認為,當手術醫生移除了破裂的陶瓷髖關節時,不小心留下了一些陶瓷碎片。舍費爾說,這些小碎片就像是砂紙那樣:「每活動一下,都會磨損金屬部份。」

    於是這位病人又接受一次手術,將金屬髖關節重新換成陶瓷關節,此後他體內的鈷水平急劇下降。他的心臟功能得以改善,但仍需要植入起搏器。發熱和食道問題消失了。但聽力和視力幾乎沒有一點好轉。

    但是,這個患者心臟檢查未發現異常,心衰的指標和主臟均正常。而且鈷中毒通常不會引起淺淋巴結腫大。當然麻煩的是患者不能提供該手術用的材料。

    有可能是肺癌嗎?

    患者外院檢查肺癌抗原多項指標增高,會不會是肺癌呢?

    我也一度懷疑,但是患者的影像改變以及和臨床表現上看,更考慮肺水腫,而非肺癌伴隨的癌性淋巴管炎。另外,患者皮膚病變後胸部CT檢查(1個月前)也未見任何異常,也不符合肺癌伴發症候群的表現。

    會是某種特殊感染嗎?

    患者先出現皮疹,過了數月才出現發熱,不太符合感染性疾病的表現,而且患者發熱是間歇性的,不是感染性發熱通常所具有的持續性發熱的特點。而且患者經過多種抗菌素治療效果也不理想,多次病原學檢查陰性,感染性疾病可能性也不大。

    會是淋巴瘤嗎?

    最後,我把焦點放在了淋巴瘤上,因為患者多系統表現,包括皮膚病變、血液系統(嗜酸細胞增多和貧血)、淋巴系統(淋巴結腫大),還有全身癥狀(不規則發熱),加上血液LDH增高,所以考慮淋巴瘤可能性大。於是就安排了鎖骨上淋巴結活檢,最後證實是T細胞淋巴瘤。

    免疫組化:CD20(-),CD3 (+), CD5(+), CD10(-),CXCL13(-),CD30(零星+),S100(零星+),CD68(PCM1)(+). Langerin(-), ALK(-), CD2(+). CD4(+). CD8(-/+),CD7 (+), CD56 (-/+),EMA (-),Mum-1(-/+),PAX-5(-/+)。PD1(+)、CD15(零星+),Ki67(+,約50%)。 原位雜交:EBER(原位雜交)(零星+)。

    目前病人已轉給血液科,治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