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羅卉:湘江風濕,風華正茂|致敬中國醫師節·健康中國 你我同行

2024-08-28健康

訪談嘉賓: 羅卉教授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風濕免疫科

風濕免疫性疾病是一類復雜的全身性疾病,並可能累及多個系統和器官,一旦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具有較高的致殘和致死率風險,在中國,受其影響的患者近2億人。

然而,風濕免疫學科在中國卻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專業領域,面臨著眾多亟需解決的臨床難題。早期的診斷、規範的治療以及對新治療方法的研究和套用,不僅標誌著學科的臨床成熟度,也是改善患者治療效果的關鍵。

近年來,羅卉教授帶領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風濕免疫科團隊不斷努力,推動湖南乃至整個中部地區風濕免疫學科的迅速發展,使其成為區域中發展進步最快的專業之一。治病救人、科室建設、人才培養、向外賦能……在從一名醫生成長為一名學科帶頭人和科室管理者的過程中,羅卉需要綜合考慮的問題越來越多,但不斷變革進取、推陳出新,始終是他堅持的方向。

01 「意外」結緣風濕免疫,與學科發展共成長

羅卉教授進入風濕免疫領域的契機既是一個「意外」,也是時代選擇的「必然」。

1999年,在經歷了3年輪轉後,羅卉面臨最終的科室選擇。「那時我已經選擇了腎內科,正好醫院準備從腎內科抽調部份醫生來成立一個新的風濕免疫科。機緣巧合之下,我進入到了這個新興的領域,來到了現在這個科室。」羅卉說。

風濕免疫科對於其他學科來說還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學科,「到現在我們仍然在堅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和患者一起共同成長。回過頭來看,風濕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方式與30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風濕免疫科最常見的疾病——類風濕關節炎為例,二十多年前,能夠使用的藥物除了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羥氯喹和來氟米特這些改善病情抗風濕藥以外就是激素、非甾體抗炎藥。

改變發生在2005年前後。「當時我們有幸在科室創始人左曉霞教授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栗占國教授的帶領下,一起參與了【凱利風濕病學】的轉譯,那是一次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幾乎同時間,生物制劑也開始在國內上市,還有我們國產的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等等,這些藥物可以更為精準地作用於相應的細胞因子來發揮治療作用,從而更好的延緩和控制病情進展。當我們手中的‘武器’變多,也讓醫生對患者的治療更加充滿信心。」

羅卉表示,風濕免疫性疾病種類繁多,在不同的年齡、性別中發病率各有特征。強直性脊柱炎好發於年輕男性,系統性紅斑狼瘡以育齡期女性更為多見,類風濕關節炎常常累及中老年人。近年來,痛風的患病率也有逐漸增多的趨勢,患病年齡也趨於年輕化。

「目前來講,我們臨床醫生對這些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流程都已經爛熟於心,透過診治大量的病患,積累了豐富的個人經驗。大部份患者也能得到有效的治療。現在欠缺的是,怎樣把我們的經驗變成有特色的診療證據。」

羅卉認為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所有的醫生一起行動起來,積累中國人的診療數據。「臨床診療過程中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偏倚,比如那些療效不好的,或者沒有定期隨診、慢慢失訪的,還有某些患者不斷輾轉於各家醫院、不斷調整治療方案的。雖然開展真實世界的臨床研究會遇到各種各樣棘手的問題和困難,但我們仍然要堅持迎難而上。」

「有了臨床的診療數據,才可能做到診療的規範化和標準化。」羅卉說。

02 醫患互信,共同建立達標理念

患者和醫生確立同樣的疾病治療目標也尤為重要。「風濕病通常強調要達標治療,醫生想的是如何讓他們的關節能保持20年、30年甚至更長的健康使用時間,讓疾病一直穩定,而患者表達的治療目標通常是只要關節不痛就行。」羅卉在臨床工作中也看到,這種錯誤的理念往往會導致部份患者在疾病稍有緩解時就一次次自行減藥、停藥,最終不斷復發,需要重新治療。「這一點需要醫生更耐心地給患者做好科普,讓他們和醫生步調一致,做到‘知信行’統一,只有這樣,疾病的緩解率和今後的疾病負擔才可能逐步減輕。」

這方面國內外的差距讓羅卉很有感觸。「國內由於醫療資源緊張,醫生跟患者溝通的時間太短,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方面可能會存在差異。如今隨著科普渠道的增多,未來在這方面還有更多最佳化空間。」

03 發展特色學科,幫助人才成長

2016年起,羅卉開始在湘雅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持日常工作,2020年正式成為風濕免疫科主任。二十余年的職業生涯中,羅卉始終在思考:什麽是一個好的風濕免疫科該有的樣子。

「這是個一點一滴長期摸索的過程。」羅卉說,「湘雅醫院風濕免疫科是左曉霞教授一手創立起來的,到我接棒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強化我們的優勢,深挖特色學科,讓長板變得更長。」

從2018年開始,湘雅醫院風濕免疫科著手建立系統性硬化癥和特發性炎性肌病兩個疾病佇列,並且對佇列中的患者進行密切隨訪,之後幾年逐漸確立了以系統性硬化癥、特發性炎性肌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這4種疾病為特色的重點研究方向。

今年初,羅卉教授團隊在風濕領域最有影響力的雜誌之一【風濕病年鑒】(IF=27.4)上發表文章,對特發性炎性肌病的各類亞型進行肌肉組織中內含子保留的特征分析,引起行業廣泛討論。

「科室裏的年輕人都在不舍晝夜地在做科研,因為標本寶貴又數量較多,可以獲得大量的多組學數據。科室內部的科研平台條件不夠,我們就去外面找、去借,當時,我們合作夥伴有一台非常先進的蛋白質譜儀,他們白天用,我們就只能晚上用,積累了相當充分的原始數據。

「同時,我們也跟其他的學科進行交叉,進一步提升我們的分析手段,如發表在ARD雜誌上的文章就是我們在中南大學電腦學院同事的幫助下,用新的方法來進行數據分析,大大提升了課題的創新性。我們還希望未來可以透過基礎研究,找到一些新的生物標誌物,為今後的轉化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礎。」

鼓勵科研、支持創新,在羅卉的帶領下,湘雅醫院風濕免疫科不僅發表了許多高分文章,科室年輕人也不斷拿到國家級和省級基金專案的支持,背後的原因既有科室多年形成的濃厚科研文化,也是因為羅卉打造了一套獨創的人才培養機制。

「我們現在想的就是怎樣把年輕人培養好,讓他們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獨立的PI。當然這也和醫院層面的支持分不開。」由於青年醫生在博士畢業之後忙於臨床的規培輪轉,很容易沒有時間延續其原先的研究方向。所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從頂層設計,讓所有來醫院的博士畢業之後,都有2~3年時間做博後,博後期間可以延續前期工作,並可以和國內外的導師聯系指導。這樣很多人不僅拿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而且還能持續地發表系列文章。

「有了這些課題支撐,他們就有可能成為碩士研究生導師,科裏也會將學術型的碩士名額優先分配給他們,這樣他們既不會落下臨床的訓練提升,研究工作也可以同時指導學生繼續完成,同時滿足了科研和臨床訓練的需求。」羅卉說。

在這一制度激勵下,光去年一年,科裏便「上新」了三位年輕的碩士研究生導師。而在羅卉看來,未來這些人才不僅要在自己的研究領域成為「專才」,更應成為整個風濕免疫的「通才」。

04 賦能地州市,引領湘江風濕免疫事業發展

在中國,有大量的風濕免疫病患者來自於基層。而湖南作為一個有著將近50個少數民族的中部大省,省會城市的龍頭風濕免疫科自然還承擔著帶動全省、輻射外省風濕免疫事業發展的重任。

近年國家大力支持風濕免疫學科的發展,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釋出【綜合醫院風濕免疫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為風濕免疫科的發展奠定了政策基礎。羅卉表示,湖南的基層風濕免疫診療起步較晚,直到近年,大部份地州市的三甲醫院裏才成立了風濕免疫科。

在湘雅風濕免疫科,羅卉不僅繼承了一份深厚的歷史底蘊,更承載著一份沈甸甸的使命與責任。「很多年前,湖南風濕免疫學科的老前輩吳轟教授、左曉霞教授、陳進偉教授等就帶領著我們經常到基層去授課、查房、義診等,到了我們這一代仍然要將基層幫扶工作傳承下去。」如今,這份堅守和努力已經開花結果,湖南省14個地州市已陸續成立獨立的風濕免疫科,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更是廣大患者翹首以盼的福音。

有了良好的基礎,未來湖南的風濕免疫科該「怎麽走」?羅卉認為,目前大部份地州市的風濕科正常地運轉,人員基本不成問題,下一步工作就是提升大家的科研和教學水平。

隨著風濕免疫專業的不斷壯大與進步,越來越多的碩士畢業生進入到地州市醫院,為基層醫療事業註入了新鮮血液。「令人欣喜的是,我們已見證了省內有四個地州市級醫院的風濕免疫科成為了湖南省及市州的重點專科培養專案。在其他的地市州醫院中,科室主任或科室骨幹已經成為了碩士研究生生導師,這不僅是對基層人才能力的肯定,更為當地的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羅卉說。另一方面,在廣闊的縣域,仍有許多工作需要下沈、夯實。羅卉堅定地指出:「在基層風濕免疫科的戰場上,我們堅持以臨床為核心,而位於塔尖的湘雅醫院,不僅要擔當起解決省內外復雜疑難病例的重任,更要成為湖南省風濕病規範化診療和科研工作的領頭羊,推動湘江風濕免疫事業邁向更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