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華夏第一爵的乳釘紋青銅爵

2024-01-02歷史

乳釘紋銅爵與今天的酒杯相去甚遠,其杯身為細腰瘦腹的筒狀,一側有便於端握的把手,下部為三根扁長尖足。杯口窄長流、尖長尾,喝酒時,酒從長流中流出。流口部位乳釘狀雙柱矮小,既好看,又實用。據說古時釀酒純度不高,又時常伴有雜質,在乳釘狀雙柱上固定濾網,可過濾酒中雜質。

1959年夏,在偃師二裏頭村附近,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發現了夏代後期的都城遺址,這便是舉世震驚的偃師二裏頭遺址。該遺址先後出土了一大批青銅器,是迄今中國發現最早的青銅器。乳釘紋銅爵年代久遠,制作精美,是代表作,堪稱國之瑰寶。

青銅爵作為一種常見的飲酒器,流行於夏商時期。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最早的青銅爵,當屬這件1975年發現於偃師二裏頭遺址的夏代乳釘紋銅爵,現藏於洛陽博物館。

青銅爵是最具代表性的酒禮器,可以說是中國酒文化的代表。尤其是在商代,它是最典型、最常見和最基本的酒禮器,考古學家鄒衡曾指出,在商代禮儀制度中,以酒器觚、爵的數目來區分貴族的身份。【禮記·王制】中說:「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五等。」

乳釘紋是幾何紋飾的一種。幾何紋飾是由幾何圖案組成的有規律的紋飾,純屬形式上的變化和結構上的美感。那麽何為乳釘紋呢?【中國青銅器】記載:「幾何紋大致有連珠紋、弦紋……百乳雷紋……菱形雷紋、網紋等」,其中提到「百乳雷紋」,並未指出幾何紋飾包括乳釘紋。其實,百乳雷紋應該是乳釘紋的一種。高蒙河在【銅器與中國文化】中說:「乳釘紋 突起的乳突,排列成單行或方陣式。多見於商代晚期和西周時代。」我認為,乳釘紋,是由一系列突起的乳突有規律地組成排並構成一定陣式的紋飾。乳釘紋早在夏代青銅器出現之始就出現了,直至西漢,在青銅器上還可看見乳釘紋的身影。商代晚期至春秋時期是乳釘紋的鼎盛時期。乳釘紋主要出現在鼎和簋上,此外,在爵、角、瓶、尊、壺、盒、鐘、罍等器物上也有出現。這為中國考古有著極大的作用,讓人們更深刻的了解它。

爵的基本形制是前有流(倒酒的流槽),後有尖狀尾,中為杯,一側有柄,下有三足。夏代乳釘紋銅爵高22.5厘米,流、尾長31.3厘米,壁厚0.1厘米,窄長流、尖長尾,針狀雙柱矮小,細腰、瘦腹,扁帶狀扳,三棱錐狀足。腰腹正面裝飾一排乳釘,共5顆,夾在兩道凸弦紋之間。乳釘紋是青銅器上最簡單的紋飾。這件乳釘紋銅爵,前有長流,後有尖尾,宛若一位輕盈舒展、迎風而立的窈窕淑女,周身散發著俊巧清逸的氣息。

從用途上講,銅爵的流是用來飲酒的,而其尾則主要是用來平衡重心和方便往爵內註酒。據了解,青銅鑄件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較大限度地延展,不易折損。為了充分顯示這個優點,鑄銅匠有意識地誇張性地增長銅爵的流和尾,以炫耀青銅的優越和鑄造技術的高超。

作為「華夏第一爵」,乳釘紋銅爵是夏代青銅冶鑄技術的實物見證,是使用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從此,中國青銅文化便朝著有自己特色的青銅禮器之路發展。

從整體形制和用途看,乳釘紋銅爵似乎與鬶(古代陶制炊事器具,三個空心的足,有柄喙)或盉(古代酒器,青銅制,圓口、深腹、三足,為酒水調和之器,用以節制酒之濃淡,盛行於商代和西周初期)有關,但其大小、把手的位置和足的形狀不盡相同。

據考證,銅爵極有可能是模仿陶爵制成。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早在6000余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類似於後世酒器的陶制器皿。而陶爵中一直有夾砂陶,有些陶爵的底部還發現了煙炱(煙氣凝積而成的黑灰)的痕跡,說明陶爵除直接用於飲酒外,還具有溫酒的功能。

在夏代,飲酒還是王室貴胄的特權,銅爵自然也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偃師二裏頭遺址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凡隨葬容器者必有爵。作為中國古代最典型、最常見的酒禮器,爵也具有「明貴賤,別尊卑」的作用。銅爵處於酒禮器組合的核心地位。古代爵祿制就是根據貴族身份的高低,規定其配享相應的爵,而現代漢語中的「爵位」一詞,也是從用爵制度中衍化而來。

青銅爵——酒器之發源,禮器之濫觴

夏商周是中國古代的青銅時代。那個時代的青銅器造型豐富、種類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樂器、兵器、農具與工具、車馬器、生活用具、貨幣、璽印等。其中,酒器包括飲酒器、盛酒器、調酒器和溫酒器,主要有爵、角、斝(jiǎ)、觚(gū)、觶(zhì)、觥(gōng)、尊、卣(yǒu)、壺、瓿(bù)、罍(léi)、方彜(yí)、缶(fǒu)等20多個器種。青銅爵是最具代表性的酒禮器,可以說是中國酒文化的代表。尤其是在商代,它是最典型、最常見和最基本的酒禮器,是當時等級、身份標誌的青銅禮器組合中的核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