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在正面戰場打了22場會戰的國軍,為何一直被說是消極抗戰?

2024-07-28歷史

打了22場大會戰的國軍,為何被說是消極抗戰?

一談起十四年抗戰,果粉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國軍在正面戰場打了22場大會戰,但敵後根據地,充其量打了一場百團大戰,憑啥說國軍是在消極抗戰。從表面上看,這話好像是挺在理的,畢竟從戰役規模上看,事實確實如此。可打仗多,並不能代表國軍抗戰積極,更重要的是,從戰役成果來看,國軍的這22場大會戰竟然是慘不忍睹。

22場大會戰中,國軍出現大潰敗的會戰有15場,戰平的會戰有四場,而取勝的戰役僅僅只有三場。比如說,台兒莊戰役,但台兒莊戰役的勝利,卻使得國軍內部的速勝論開始擡頭,並決心守住徐州和日本決戰。結果,鏖戰一個月後,國軍被迫向西南撤退。

與勝仗相比,國軍似乎常常與敗仗掛著鉤。淞滬戰役丟了上海,致使長江門戶洞開,華中腹地和武漢陷入危機;太原會戰丟了山西,華北陷入敵手;南京保衛戰、武漢保衛戰相繼失敗,致使華中華南失守,國民政府直接退守西南。這幾場大戰役的失敗,直接輸掉了人口最多、經濟最好的大半個中國。

而國軍打得最爛的一場會戰,就是豫湘桂戰役。1944年,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戰爭已經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日軍已經失去了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唯一能掙紮的,就是它放在中國土地上的41萬兵力。在美英等國看來,中國在本土打贏日本,那亞洲戰場基本上就可以以勝利告終了。他們之所以有這種錯覺,是因為當時國軍占據絕對優勢。國軍能調集的部隊是130萬兵力,且大部份部隊換裝了美式裝備,另外,美軍在戰場上掌握著絕對的制空權。在這種情況下,國軍打勝仗怎麽著都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後來發生了什麽?國軍竟然輸了!八個月的時間內,國軍輸掉了八個省會城市、146座中小城市、20多萬平方公裏的國土以及6000萬的老百姓。這一戰輸的,美國佬的下巴都給驚掉了,美國派來的軍事專家,更是給羅斯福告狀,讓撤掉老蔣這個中國戰區的指揮官。

可以說,雖然國軍在正面戰場上,打了22場大會戰,但從戰役結果來看,大部份戰役都未能成功抵抗侵略者,卻在鏖戰後,將國土拱手遞了出去。

另外,雖然果粉總是喜歡用國軍打了22場會戰的資訊,試圖證明國軍抗戰積極。但事實上,國軍抗戰消極,並不單單表現在軍事戰役上,還包括戰略戰術這個方面。

果粉喜歡說國軍在正面戰場上的努力,卻從來不願意承認,國軍在戰略戰術上,對於侵略者,一直都是退讓和忍讓的。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身在東北的張學良,得到蔣介石的一封親筆致電,電文中寫道:「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沖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可見,在蔣介石眼中,把東北拱手相讓才是真正符合國家民族大義的。

高喊「攘外必先安內」的老蔣,在日寇攻占東北,劍指華北時,還發瘋一般的圍攻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他甚至調集了100多萬的兵力,出動了兩百多架戰機,打了一年之久。如果老蔣能把對付紅軍的精神頭,放在對付淞滬會戰的日軍身上,那上海未必會淪陷,長江門戶也不會直接洞開。

換句話說,國軍的頭號領導蔣介石,就是一個消極抗日分子。如果沒有張學良和楊虎城策劃的西安事變,蔣介石絕對不會低頭抗日。更諷刺的是,哪怕是宣布要合作抗日的蔣介石,仍舊在心底裏不希望與日本直接對上。

淞滬會戰打起來的時候,蔣介石還寄希望於西方國家。他讓謝晉元率隊在租界外,給外國佬表演打仗,表演中國人的血性,就是希望外國能夠介入調停。但很明顯,沒有利益的事情,美英等國根本就不會幹!最終,上海淪陷,長江門戶洞開,蔣介石待的首都城市,只能一搬再搬。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中國抗日的艱難時刻,蔣介石所代表的國民政府,其實私底下一直在和日本媾和。雙方秘密簽署的協定有【淞滬停戰協定】、【塘沽協定】、【秦土協定】和【何梅協定】。這些協定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中國軍隊結束日軍占領區,放棄占領區國土和老百姓。其中最可恨的,就是【何梅協定】,該協定明確規定,國民政府有責任禁止一切抗日活動。你品品,這協定夠不夠得上喪權辱國的門檻?

和國民政府一樣,向日本人低頭的,還有不少國民黨高層。全面抗戰打響後,以汪精衛為首的國民黨副總裁,攜20多位中央委員以及58位元將官集體投敵。投敵之後,這些人有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成功策反大批國軍,制造了上百萬的偽軍。相關數據顯示,在日本侵華的多年戰爭中,中國境內的偽軍最多時有210萬人,這個數碼比侵華日軍的人數還要多。

可以說,國軍抗戰消極,這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後來,美國總統杜魯門還曾評價中國的抗日戰場,直言不諱地說道,中國抗戰後期,蔣介石的權力就僅剩西南一隅了,長江以北連中央政府的半個影子都沒有。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和國軍的消極抗日分不開。當時,在敵後分布的中國抗日力量,其實不止八路軍、新四軍,國軍也是在列的。但可惜的是,國軍楞是沒能打出精氣神。日軍對國軍敵後遊擊隊的評價時:他們不能打陣地戰、他們不得民眾信任、他們沒有國家觀念、他們總是在爭搶地盤。你說說,就這樣的部隊,哪好意思說自己是在積極抗戰!

而這樣的隊伍,如果和在敵後根據地上活動的八路軍、新四軍相比,簡直是不夠看的。

和心懷小九九的國民黨不同,共產黨在抗日方面,是非常積極。

東北淪陷後,中共就一直在尋求合作抗日。而為了抗日,中共提出了一整套的抗日理論以及政策方針,就是為了讓全國的老百姓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聚。毛主席更是撰寫出了【論持久戰】,告訴中國人,勝利一定屬於中國。事實證明,這些理論知識和抗戰方針,是非常切實可行的。

美軍曾派遣到延安的軍事觀察組,在看過共產黨的部隊和根據地老百姓後,只能感嘆一句:中共領導的抗戰,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力量和氣氛,人人都想和敵人交手,而這一點,在國民黨的軍隊中,是很難看到的。多次和中共交手的日本軍官,更是毫不掩飾的說道,中共軍隊的意誌力和智謀,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和中共遊擊隊交手的日本兵,在1941得出一個結論:中共在遊擊戰方面是可怕的存在。

日本全面侵華初期,其實並沒有看重八路軍以及新四軍這種敵後作戰力量,所以在力量部署上,也是先緊著正面戰場。但很快,他們就發現,這些人數不咋多,武器裝備不咋樣的敵後抗日力量,根本無法消滅,只會越來越多。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共領導的敵後抗日武裝,兵力一度達到120多萬人,還建立了面積約100萬平方公裏的根據地,保護了近1億的人口。從戰役成果來看,雖然中共發起的大會戰次數比較少,但敵後戰鬥卻異常豐富且有實效,硬是在日軍占領區,為老百姓開辟出了一個活下去的空間。

當然,我們對比中共軍隊和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方面的積極性,只是為了論證一件事,而不是為了爭高低。

國軍雖然整體存在消極抗戰的情況,但在抗戰中仍是有功的。比如說台兒莊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國軍投入了29萬人,在鏖戰一個月後,擊斃敵軍兩萬多人,更嚴重挫傷了日寇的進攻趨勢,更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戰後,日軍在反思這場戰役的時候,明確表示,自己太猖狂,以至於不識他人,導致如此大敗,必須予以警戒!

而毛主席對這場戰役的評價是,如果每個月都能打一次如台兒莊、平型關這樣的大捷,那敵人的精神將會出現大大的沮喪,我軍的士氣將會愈發高漲。周總理也出言表示,這場戰役,雖然發生在一個小地方,卻影響著戰鬥全域,影響全國、敵人以及全世界。

不管是在評價國軍抗戰功勞還是中共的抗戰功勞,我們都必須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單純的憑喜好玩一葉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