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82年鄧小平提出重設國家主席,有人立刻表示反對,鄧公十字回應

2024-07-25歷史

前言:

1982年, 鄧小平在華國鋒辭職後的某次大會上發表的一番言論,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

原來, 鄧小平提議要恢復設定國家主席一職,對此,有的幹部表示同意,有的幹部表示反對, 而鄧小平面對強烈反對的聲音,只說出了10個字,便給平息了。

那麽,這10個字具體是什麽呢?鄧小平又為何要突然提出恢復國家主席一職呢?

「取消設立國家主席」

黨的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之後,中央就將召開第四屆全國人大會議提上了日程,但此時,內部卻以是否要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與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問題出現了分歧, 毛主席當時的建議是「改變國家體制」、「不設國家主席」,這是毛主席結合當時的歷史特殊情況而做出的決定。

毛主席在黨的九大之後,就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了政府工作方面,後來他對政府機構重建工作進行考慮時認為,按照國家的體制來講,確實要設立國家主席,可是這個主席應該要誰來當呢?

因為毛主席認為自己不適合當國家主席,而且他早先也已經說過自己不當國家主席了,國家主席要經常「拋頭露面」、「迎來送往」等等, 這很是分散他的精力,他想將自己的註意力全部放到處理國家關鍵事物上。

對此,毛主席還曾說:「我想暫且擺脫掉這樣的任務,這樣一來,我就可以研究一些相對之下更加重要的問題,也就能做出對國家更有益的事情,如果雜事太多的話,是很耽誤研究問題的,國家大事可不能馬虎。」

其實,當時毛主席都已經70多歲了,他的身體也是不太適合當國家主席了,所以他就明確表示自己不當國家主席。可是,毛主席不當,誰又能勝任這個位置呢?

對此,林彪依然建議讓毛主席去兼任主席,可是毛主席的態度很明確了,他是不會當的,於是毛主席就說讓董必武來當,但是董必武那時已經84歲了,身體也是不合適了,不過無論如何,毛主席都不考慮讓林彪來當。

實際上,林彪那時所有的建議和行為都是為了自己能當上這個國家主席,林彪認為毛主席確實不會再去當國家主席,但同時也沒有其他適合去當主席的人,這樣的話,自然就要輪到他這個「二號人物」擔任國家主席了。

林彪為了能設下國家主席的事情,可謂是絞盡腦汁,能做的他都去做了, 但毛主席考慮到林彪已經掌握了相對來說,比較大的實際權力了,如果林彪再當國家主席的話,就屬於「以軍代政、以軍管黨」的做法,這是毛主席最不想看到的。

「軍隊幹部不宜過多參政」,所以毛主席不同意林彪擔任國家主席。

因此,毛主席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了關於改變國家體制、不設國家主席的建議。

「國家主席」職位的曲折歷程

在整個國際社會中,任何一個擁有主權的國家,都要有一個國家元首或者是特定的機關,來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而在中國,國家元首的職能就是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來行使的。

我們在了解歷史的時候,只知道我們歷任國家主席都是由誰來擔任的,殊不知這個「國家主席」建制的設立是經歷了較為曲折發展的。

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在國家機構體系中並未設定專門的國家主席,只設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但由於這個職位只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組成人員,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機關, 所以在新中國建立之時一直到1954年9月,都是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來行使「國家主席」的職能。

後來, 在1954年起草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時,中共中央決定更改國家的機構設定,建立「國家主席」的職位,而我們的 毛主席自然也就成為了第一任國家主席。

毛主席當時認為,中國是一個大國,設個「國家主席」,也是為了能使國家更加安全,可是後來,由於工作實在是十分繁忙,而且一些繁文縟節讓毛主席深感束縛等, 所以毛主席就決定辭去「國家主席」一職,由劉少奇同誌擔任。

後來,「 文化大革命」爆發,劉少奇受冤被打倒,最後更是因病去世,自此國家主席一職就一直空缺著, 而結果就是影響了中國對於國際事務的處理,同時也使得中國的國際形象受到了負面的影響。

之後,又因為各種原因,以及對於當時實際情況的考慮,於是,毛主席就建議取消「國家主席」,雖然當時有很多人都希望能夠將這個位置留下來,由毛主席擔任,但因為主席的十分堅持不再當, 所以最後,中央政治局便決定不設立國家主席。

1975年,新中國頒布的第二部憲法中,便正式取消了「國家主席」的建制。

十年「文革」結束之後, 新中國的第三部憲法透過,其對於「國家主席」一職的態度沒有任何的改變。

1978年之後, 國家的政治生活逐步穩定,期間,對於國家是否要設立「國家主席」一職的爭論聲又再次響起,對此,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見解。

其實在1981年的時候,鄧小平與金庸先生見面時,就透露出過想要恢復「國家主席」職位的想法, 因為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形勢,都在不斷地發展,而形勢的變化就讓恢復「國家主席」一職的問題也變得越來越緊迫。

恢復「國家主席」職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 1978年的【憲法】中,有很多方面已經與國內外各方面、各形勢的發展不適應了,所以就需要對【憲法】進行一次比較有系統性的修改, 而其中就涉及到了是否要恢復「國家主席」一職的問題。

當時的形勢顯示,如果不設國家主席一職去代表國家,就會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比如與外國交流的時候,要是用委員長的名義去邀請別的國家元首來訪華,就會顯得不對等,這主要是因為委員長的職務在多數國家那裏,都會被認為是議長,這自然會讓對方感到不對等。

因為沒有「國家主席」一職而造成不便的情況還有很多,鑒於此, 鄧小平在1982年2月20日的一次會議上,直接提議想要恢復設立國家主席的想法。

鄧小平心裏一直都很清楚,毛主席選擇不設立「國家主席」一職的原因是應對當時情況最恰當的選擇,但是眼前, 隨著國家不斷地發展進步,為了適應新形勢,恢復設立「國家主席」已然是成為了一種必然。

鄧小平與金庸先生的談話中,就有談到當時眼前的局勢,說那時的中國已經和上百個國家建交,每年都會有許多國家的元首來到中國進行存取,所以為了更全面展現中國風範與氣質,「國家主席」一職,理應順應形式設立下來。

當鄧小平將這個看法在會議上發表之後,立刻就有人隨聲附和說,他們也這樣認為很久了,因為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國與國之間的事情,沒有一件是小事,所以只要是有利於國家的決定,都是要嘗試去做的。

不過隨之而來的也有反對的聲音,透過聽取這些持反對意見的人話之後,會很容易的發現,這些人中有很多人還沒有完全解放思想, 而其余表示反對的人是出於對鄧小平身體健康的考慮。

因為在他們看來,鄧小平是最適合當國家主席的人,但擔任國家主席就意味著身上的擔子也重了,而且國家主席一般也要負責迎送、接待、設宴等,這些事情會耗費很多精力,這對當時已經上了年紀的鄧小平的身體是非常不利的。

鄧小平聽到這些善意的聲音後,微微一笑,然後就說出了10個字,將他們的顧慮全都打散了, 而這10個字就是「除了我,別人也可以當嘛」。

這句話讓在場的人都感到驚訝, 原來鄧小平從一開始就沒有要擔任國家主席的意思 ,在他看來,自己必須要將更多的精力和註意力,放在關鍵性問題的思考上,優先處理和解決那些相對來說更加重要的任務,從這一點來講,鄧公倒是與毛主席相同。

金庸對鄧小平的想法,感到十分欽佩, 因為鄧小平明明可以當主席,卻堅持不去做,這樣如此不看重個人名位的事兒,在中國的歷史上,乃至世界的歷史上,都是非常罕見的,真是讓人深感敬佩。

會議之後,經過反復的討論,人們迅速達成了設立國家主席的共識,並得到了黨內外各界人士的廣泛贊同。

1982年12月4日,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四部【憲法】透過,決定重新設立中國人民共和國主席的職務, 李先念 當選國家主席,成為繼毛主席、劉少奇同誌之後的 第三任 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

不管是毛主席還是鄧小平,他們所做出的決定其實都是為了順應新的國家形勢,讓國家能夠更好的發展,而事實證明,他們的決策都是正確的。

各位看到這裏,如果有什麽想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參考資料:

搜狐網:新中國國家主席制度是如何變遷的?

人民網:毛澤東1971年考慮當時特殊情況建議「不設國家主席」

鳳凰網:毛澤東請辭國家主席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