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歐洲啟蒙運動中的儒家因素

2024-01-05歷史

歐洲三大思想解放運動中,啟蒙運動的思想價值最被人們所認可。產生的許多思想觀念,至今都是人類社會應該勵誌踐行的崇高理想。也是因為理想太過崇高,啟蒙思想引發的大革命,此起彼伏,思想的龍種,收獲了現實的跳蚤。

啟蒙思想的核心主題是:「自由、民主、平等」,其目的就是反對封建專制和宗教壓迫,即王權與神權對人精神和肉體的控制,方法是用「理性主義」。理性與神性,在人的精神世界裏,很難兩立。理性多一點,神性就會少一點,人神之間,在精神世界裏對抗,是人類無法擺脫的宿命。用理性對抗神權,是西方啟蒙思想界,找到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對於長期受基督教神權控制千年的歐洲諸國,上帝無處不在,在為他們提供心靈慰籍和規範秩序同時,也深受其害。如今想鏟除這顆頑釘,啟蒙思想家先驅,把目光投向了東方。伏爾泰,啟蒙思想的引領者,歐洲的良心,同時也是歐洲儒家思想的無腦鼓吹者,他把人類所有關於俗世所有美好,給予了遠在東方的孔子,用來批判法國統治階層。他對著法國國王,教士和貴族講:「自由的花朵要用暴君的鮮血來澆灌」,當然法國人民在大革命中也踐行了這一理想,不過用來澆灌的鮮血不止來自於暴君,任何掌權者的鮮血都可以。

伏爾泰認為法國最應該學習的就是中國儒家思想,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明智、治理最好的國家」,他本人對法國受到教會壓迫,文化普及率低,導致無知和對迷信的狂熱,非常失望。反觀古代中國,儒家被視為「一種理性的宗教,沒有迷信或狂熱的成分,而且寬容,因為它不會引起宗教戰爭」。中國人認為勞動對於財富生產的重要性,在儒家治理下,政治、倫理、宗教等方面,國家和平統治,又註重教育和理性。伏爾泰十分欽佩中國制度的整體架構,其中不涉及權力和制度的濫用,皇帝被視為父親,民眾被視為孩子,這樣的互動關系是獨特的,也是儒家所擁有的孝道形式。伏爾泰沒有來過中國,對儒家也缺少必要深入研究,以上觀點,想必是他本人對儒家這種「家國同構概念」的誤讀。

但是,儒家理性中庸的思想內核,無論如何,對宗教狂熱癡迷的歐洲人而言,都有巨大吸重力,也實實在在影響到了啟蒙思想家。思想上的交流鑒,是不著痕跡,而實際作用巨大,沒人否認,對於歐洲啟蒙思想運動,儒家起到了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