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美援朝時,為何入朝沒仗打的許世友,回國後卻能成為軍區司令?

2024-01-01歷史

在抗美援朝時期, 三野雖然在出兵人數上要弱於四野和華北野戰軍,但也是精銳盡出,六大精銳軍中包括20、23、24、26和27軍都悉數登場,其組成的誌願軍9兵團也在第二次戰役中重創了美軍王牌陸戰1師和第7步兵師,取得了大名鼎鼎的長津湖大捷。在戰爭中,三野虎將們也都有亮眼的發揮,宋時輪和陶勇指揮了長津湖之戰,皮定均在上甘嶺打出23軍的軍威。

入朝作戰的誌願軍

而與那些人相比,接連錯過了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的三野虎將許世友上將則顯得落寞許多,僅僅是在1953年戰爭快結束時入朝,而且還沒有多少大仗能打。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在接連錯失解放戰爭後半階段以及抗美援朝表現並不算突出的許世友上將,卻出人意料的超過同為三野出身的陳士渠、葉飛、王建安和宋時輪等人,成為當時以三野主力組成的南京軍區司令員。

這又是為何?

三野四大兵團司令

後期沒仗打的許世友

在濟南戰役之後,其實許世友上將就已經逐漸結束華野(三野)的作戰序列,這就是為何他的回憶錄寫到濟南戰役就戛然而止了,沒有再往下寫的原因。

在淮海戰役期間,許世友缺席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濟南戰役時,積勞成疾已經很艱難指揮部隊,從而當時的山東兵團是在譚振林和王建安指揮下參戰。在紅軍時期,許世友也是一身的傷病,實際在濟南戰役之前他就因為老傷一直在臨沂療養,指揮完戰役也透支了其身體……

戰爭年代的許世友

故而,淮海戰役之後,許世友也因為傷病被留在了後方,擔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和華東軍區副司令員,主要是拱衛山東根據地,並且率領軍區部隊負責青(青島)即(即墨)方向國軍留守部隊作戰。在1949年4月,當三野(華野)大軍浩浩蕩蕩渡過長江展開寧滬杭之戰時候,已經傷愈的許世友也只能心癢,但卻也無可奈何。

1949年5月,其指揮和發動的青即戰役也只能算聊勝於無。

在抗美援朝爆發之後,許世友終於盼來了入朝作戰,和美軍正面BATTLE的機會,但有關許世友抗美援朝的事卻也一波三折。

1955年被授予上將的許世友

作為我軍中有名的猛將,許世友一直都不肯居於人後,像抗美援朝這樣能和的當時世界一流的軍隊作戰,自然也是每一個名將的夢想。

可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作為山東軍區司令的許世友因為地緣的緣故,需要率軍守衛山東半島,以防止美軍突然對華北地區的登陸作戰的,所以在戰爭最為關鍵也是焦灼的前五次戰役和陣地戰階段,都只能充當看客。

不過隨著1952年底,我軍在上甘嶺的勝利,也讓戰爭情勢逐漸明朗,在雙方誰也奈何不了對方的情況下,都開始輪戰模式。美軍直接退到二線,直接讓韓軍充當主力作戰,而我軍則是考慮前線部隊連年作戰較為艱苦,也是時候派遣更多的部隊入朝鍛煉和接受現代戰爭的洗禮,因此在1952年底以後,以底第1、54、16軍為首的部隊也相繼加入戰場,一些國內的將領,如楊得誌和楊勇等人也得到信任進入戰場歷練。

入朝作戰的楊得誌等人

而眼看到老戰友們都能入朝,許世友在濟南也是如熱鍋上的螞蟻,直接找到了在北京的周公,表示自己非要入朝作戰不可,為此許世友還一直賴在辦公室不走(真乃性情中人),而總理在匯報給主席之後,主席則是哈哈大笑,將其叫到辦公室一頓閑聊和叮囑之後,最終讓其擔任三兵團司令員,入朝作戰。

可入朝之後的許世友,卻面臨一個尷尬的處境。

那就是在1953年誌願軍和美軍都已經焦灼在三八線,根本就沒有他想象中的大仗可以打,雙方已經無限期接近停戰,因此在入朝的半年時間裏,許世友除了在地圖上研究之外,並沒有多少露面的機會。

在半島和人民軍合影的許世友

其實在我軍最後一戰——金城戰役,許世友本該有大展拳腳的機會,當時誌願軍司令部決定針對韓軍的挑釁不肯停戰的行為,給他們一點教訓。而當時軍委也是決定讓許世友和楊勇兩個兵團執行此次作戰,

但奈何當時主戰場並不在他的防區,讓許世友白高興一場,他的第三兵團擔任的並不是主攻,而是助攻,讓他很不痛快。在看到兄弟部隊取得大捷,而自己兵團僅僅是擔任牽制任務,許世友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郁悶,在停戰協定當天,自己一個人跑到院子裏面打起了武術拳法,在一頓酣暢淋漓的拳法之後,許世友才真正接受了這個事實。

許世友和老戰友楊得誌和楊勇

不過就在回國之後,從淮海戰役開始一直賦閑的許世友卻被突然提升為當時我軍八大軍區之一的——南京軍區司令,在福州軍區沒成立之前,幾乎當時三野所有在華東的部隊都接受其指揮。

那麽,為何在淮海、渡江和抗美援朝之中,缺乏戰績表現的許世友會擊敗眾多同僚成為當時華東我軍部隊的實際領導者呢?

1953年的誌願軍領導層,中間為許世友

許世友當仁不讓成為軍區司令

其實單論戰場上的表現,許世友的戰功對上很多三野的同僚確實有很多爭議,但如果我們從南京軍區的建設和發展,以及許世友的個人履歷來看的話,他成為首任南京軍區司令員,卻又在情理之中。

其一,我們先來看南京軍區的成立。

正如前面所說,在1954年我軍成立八大軍區的時候,其根源還是以當時我軍五大野戰軍防區為基礎設立的。比如來蘭州軍區就是以前的一野和西北軍區,成都和昆明軍區就是二野和西南軍區,廣州、武漢軍區就是當年的四野和中南軍區,濟南、沈陽和北京軍區則是全軍精銳組成。而主角南京軍區(部份濟南軍區)則是當年的三野和華東軍區組成。

因此,我們可以大概的認為,南京軍區就是華東軍區改了稱呼之後的名稱。

1954年華東軍區領導班子

而許世友,當時擔任的是什麽職務?

1954年2月回國之後,許世友就被任命為華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這個職務在華東軍區是非常之高。

在華東軍區內部,當時陳老總是華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而第一副司令員是當時的三野戰神粟裕,因此許世友的序列可以認為是陳老總和粟裕之後華東軍區的領導者。

而到了1954年末,粟裕被調到總參擔任副總參謀長,負責協助彭總組織和幫我我軍現代化建設,而陳老總則是被調到周公身邊出任副手,一起主持外交部的工作。所以在兩人進京之後,華東軍區的工作實際上是當時許世友在主持,而且在粟裕10月份晉升為總長之後,許世友也繼任成為副總參謀長,並主持華東地區我軍日常工作,這讓其地位和職務上超過了當時的葉飛、王建安和陳士渠等華野同時期的兵團司令。

因此,當南京軍區成立之後,之前一直主持華東軍區的許世友自然當仁不讓成為首任司令員。

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上將

可能有的人會問,雨田君並沒有解答之前的疑問:

華東軍區話事人能成為南京軍區司令員是不假,但話說回來,在解放戰爭後期和抗美援朝一直都沒打過大仗的許世友為何能成為華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

這裏就不得不說到,許世友資歷了。

毫不客氣的說,在三野之中資歷比許世友老的,掰著手指都能數得過來。

許世友和鄧公

紅軍時期,許世友就是當年紅四方面軍主力——紅四軍的軍長,而同時期的宋時輪和葉飛等人還是師長和師級別幹部,陳士渠是軍的參謀長,但我軍內部參謀長級別一般不算高。唯一能和許世友比資歷的也就他之前搭檔王建安,但名聲肯定沒有許世友大。

到了抗戰期間,許世友是我軍386旅副旅長級別,陳士渠是343旅旅長,葉飛僅為團長級別,在建設根據地方面,許世友則是建立了我軍和晉察冀齊名的模範根據地——膠東抗戰根據地,該根據有多強?抗戰期間日軍就不敢大規模掃蕩過。

在膠東組建根據地許世友

到了解放戰爭期間,華野分為內線外線兵團,外線以粟裕為主,內線則是許世友和譚振林,而且在1948年初的很長一段時間裏,當粟裕人是被調到中野之後,許世友和譚振林還主持了一段華野工作,這資歷絕非一般上將能比的上。

雨田君說

因此從資歷上,別看淮海之後沒啥表現,但許世友仍然是華野(三野)的定海神針,在資歷上仍超過三野四大王牌兵團司令,擔任南京軍區司令。

當然許世友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軍隊建設。在1950年以後,華東軍區逐漸從單一的備戰,轉變成軍隊建設上,除了保衛東南沿海,還要建設華東地區的國防,軍隊教育,說白了就是要有根據地建設經驗,而善於軍隊建設的許世友,早就在膠東根據地的建設上證明了自己。自然要有比葉飛、陳士渠等人更多的加分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