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陳毅離開華野後,諸將不服粟裕指揮,毛主席特派此人為粟裕撐腰

2024-01-01歷史

「請將不如激將」,毛主席建議將10縱司令員撤職

1948年7月7日,豫東戰役結束。我軍經過20個晝夜的激烈戰鬥,殲滅了區壽年兵團,打擊了黃百韜兵團,削弱了邱清泉兵團,取得了殲敵九萬四千人巨大勝利。

此戰中,華野主力也付出了傷亡三萬三千人代價,一些部隊打得非常疲憊。粟裕計劃讓部隊休整一個時期,恢復疲勞,補充彈藥,以圖再戰。

毛主席同意粟裕進行休整,但他估計到敵人可能會利用華野主力疲憊的時機,集中力量發起進攻。

為了分散敵人的註意力,給華野主力贏得休整的時間,也為了拿下重鎮濟南,7月16日,毛主席在一天之內接連給許世友、譚震林發去四封電報,催促山東兵團趁著剛剛攻克兗州、泰安的節節勝利的形勢,不顧疲勞奪取濟南機場,爭取在10天內拿下濟南。

粟裕收到電報後,對主席的貼心非常感動,但他直言,華野的主力除4、8兩個縱隊外,大體已經恢復,如果軍委命令山東許譚兵團準備進攻濟南是為了幫助華野主力取得休整時間,「則我們意見不必如此」。

毛主席收到電報後,回電粟裕和許、譚,命令華野全軍休整一個月。

在休整的日子裏,毛主席和粟裕等人一起對「攻濟打援」的具體方案進行了大量的交流。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粟裕等華野指揮員於8月20日前往曲阜,和山東兵團的譚震林、王建安、舒同等人開會研究濟南戰役的作戰方案。

8月25日,曲阜會議正式召開,主要討論攻濟打援的問題。但在會議召開的第一天,就鬧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插曲。

按照粟裕的計劃,擅長打阻擊戰的宋時輪10縱原本擔負「打援」的任務,但宋時輪對這一安排很不滿意,堅決要求打主攻,負責「攻濟」。

宋時輪的不滿意是有原因的,去年10月,梁山阻擊戰後,由於敵人援兵突然趕到,陳士榘、唐亮下令10縱立刻搶渡黃河,在撤退的途中,部隊出現了一些傷亡,損失了500匹騾馬,還有一些支前民工未能及時渡河。

當時野戰軍總部並不完全了解戰場上的情況,認為「10縱自動移至黃河邊,致敵尾擊,損失較大。」

中央當時不清楚有突發情況,來電指出:「宋縱自動北渡,致受損失,是一極大錯誤。」

陳毅、粟裕了解到實際情況後,給中央軍委發電說明情況:「前次北渡的責任問題,此事由於敵情緊迫,且是按榘唐指示執行的,以後在西兵團經驗檢討中,再詳談。」算是給宋時輪作了一個解釋。

宋時輪將軍性格剛直,黑白分明,對於這個「小尾巴」一直感到很委屈。

這次曲阜會議是47年七月分兵以來,華野兩大集團領導第一次重新會合,他就想趁著這個機會澄清問題。

他采用旁敲側擊的辦法,提出了10縱兵員和彈藥補充的問題,並說了「如無補充不能再打」的氣話。華野首長向他作了一些解釋後,宋時輪中途離開了會場。

宋時輪在作戰會議上擅自退場,無疑是犯了錯誤,而且這是大戰當前的特殊時節,紀律應該比平時更嚴一些。毛主席得知這一情況後回電指出:「宋時輪行為不當,應予撤職。」

對於宋時輪,毛主席是了解的,他1929年率部進入井岡山,毛主席曾笑著誇贊他:「宋時輪,你也是一方諸侯呀!」

他脾氣大,性子急,責任感強,所以有時候很犟,但他沒有私心,軍事素養高,敢打敢拼,是一員不可多得的將才。大戰當前,宋時輪能忍住不參加?

俗話說「請將不如激將」,毛主席直接宣布將宋時輪撤職,另一重用意就是要激將。

在和宋時輪詳細交談後,粟裕向軍委建議:「宋時輪仍保留原職,如必須撤職時,戰役結束後,再行調動。」

不久後中央軍委回電:「準予保留撤職處分,以觀後效。」

如此一番操作,宋時輪再無怨言,愉快地接受了攻城西兵團指揮的任務。

粟裕和許世友意見不同,毛主席一錘定音

濟南,津浦路和膠濟魯的交匯點,北可進魯中,南則屏障南京、上海,西又連線華中,一直以來都是蔣介石非常看重的戰略要地。如何才能拿下這一要地呢?

據攻城東兵團指揮聶鳳智回憶,在這次曲阜會議上,大家圍繞攻濟時間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大多數人都認為打下濟南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也有少數人,比如聶鳳智認為,我們已經對濟南城防情況相當了解,拿下濟南最多20天。

為了拿下濟南,毛主席給粟裕、譚震林發報,要求讓許世友出馬:

「此次攻濟,是一次嚴重作戰,請考慮在許世友同誌身體特許情況下請他回來擔任攻城主要指揮員,王建安同誌輔之。因王初到東兵團,不如許之熟悉情況。據饒漱石同誌說,許休息若幹天是可以回部工作的。攻濟任務完成,他仍可去休息。」

但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於「攻濟」的時間長短,而在於如何讓「攻濟」和「打援」並舉。前者是戰術問題,後者是戰略問題。

在此前毛主席和粟裕的討論中,粟裕認為最好的方案是「攻占濟南和打援同時進行」,毛主席基本同意粟裕的方案,並進一步指出,只有真打濟南,才能吸引敵人來援,這樣才能「打援」。

在曲阜會議中,大多數同誌都認為,應該「以迅速奪取濟南為唯一目的」。8月28日,毛主席回電:「我們不是要求你們集中最大兵力,不顧一切硬攻濟南,這樣部署是很危險的。我們要求你們是以一部份兵力真攻濟南,而集中最大兵力用於阻援和打援……」

根據這一意見,粟裕把阻援打援的總兵力增加到了18萬人,占到了參戰總兵力的56%。

部署結束後,粟裕來到了攻城西集團,因為按照曲阜會議的作戰部署,攻濟的重點在西集團,輔助為東集團。

粟裕和宋時輪一起討論部署了西集團占領飛機場的任務,並要求許世友(攻城總指揮)將13縱和魯中部隊調往西集團,但許世友卻來電要求將西集團一個縱隊東調。

粟裕認為,西部是濟南城防禦薄弱的地帶,這裏主要是雜牌軍吳化文的部隊,而東部則由國民黨中央軍防守。而且拿下西部的機場,對於濟南戰役的行程至關重要。

許世友則認為,「從部署上看,我們兵力不集中,沒有重點的使用……」

最後,毛主席回電一錘定音,決定在第一階段的戰鬥中,東面不使用主力;第二階段的情況視第一階段的進展而定。

粟裕和許世友的不同意見,雖然並沒有造成什麽負面影響,但反映出的問題卻是值得思考的。

濟南戰役的三種結果

濟南戰役最終進行了8天就以勝利告終了,攻濟部隊迅速攻克濟南,而在南線負責打援阻援的部隊,由於援軍進展緩慢,一觸即退,實際上並沒能完成「打援」的預定計劃。

有人認為,粟裕把敵情估計得過於嚴重,把兵力過多地投入到了阻援打援上,而實際上並未達到目標。但粟裕卻不是這麽認為的,他說:

「以往攻城失敗的戰例中,有些是守敵已經筋疲力竭,再也經受不住最後一擊的時候,各路援軍已經蜂擁而至,我軍腹背受敵,只能被迫撤圍。這種功虧一簣的事情,決不允許在戰略決戰即將到來的時刻重演。酗酒地區的敵人,正是懾於我軍打援集團兵力強大,才不敢貿然進犯的。」

毛主席在戰前預測濟南戰役可能出現三種情況:

1.援敵尚遠,我軍就攻克濟南;

2.援敵已近,我軍攻克濟南;

3.援敵已近,我軍尚未攻克濟南。

這三種情況,最危險的無疑是第三種,最好的情況情況則是第二種,因為第二種才是「攻濟打援並舉」。

不管怎麽說,濟南戰役的勝利是輝煌的,粟裕在戰後說:濟南戰役的勝利證明,蔣介石的任何防禦,皆擋不住人民解放軍的進攻,人民解放軍能夠攻占任何堅固設防的城市。

中央也指出:「濟南戰役的勝利,是兩年多革命戰爭發展中,給予敵人的最嚴重的打擊之一。」

毛主席派饒漱石給粟裕撐腰:全軍要服從粟裕同誌的指揮

濟南戰役結束後,粟裕考慮到阻援打援集團已經進行了充分的動員和準備,卻沒有打上,他很快就謀劃了「小淮海戰役」報中央批準。

此時中央剛剛舉行完「九月會議」,毛主席在這次會議上,將「軍隊向前進,生長長一寸,加強紀律性,由遊擊戰爭過渡到正規戰爭,五年左右根本打倒國民黨」作為了全軍的戰略任務。

他收到粟裕「小淮海戰役」的作戰計劃後,以戰略家的眼光,為淮海戰役設計了一個更大的方案,使得淮海戰役不再是華野的單獨行動,而是華野和中野共同執行的任務,其目標也不再僅僅是一個黃百韜,而是力求殲滅國民黨在徐州的主力。

要執行這一龐大、復雜、精密的作戰任務,首先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就是統一思想,加強紀律性。在九月會議上,毛主席在肯定華野成績的同時,也指出了華野存在的一些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服從領導。

華野是一支復雜的部隊,它既有新四軍的力量,也有八路軍的力量,既有華中的力量,又有山東的力量,名將如雲,資歷一個比一個老。早在城南莊會議後,毛主席任命粟裕為華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時,他就百般叮囑華野全軍將領,要服從粟裕的指揮,但實際情況在執行中表現得並不如人意。

粟裕在城南莊辭去華野司令員兼政委時說:「華野離不開陳軍長」,這話裏固然有謙虛的因素,恐怕也有一些客觀因素和難言之隱。在濟南戰役前後,這些客觀因素進一步暴露了出來,毛主席意識到,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在濟南戰役尾聲階段時,毛主席就考慮過讓陳毅回到華野幫助粟裕解決內務問題,但因為中野政委在西柏坡開會,中野離不開,才暫時作罷。

眼下,一場真正的大戰即將展開,這個問題再也拖不得了,於是毛主席就給華東局書記饒漱石發了一封電報,讓他去華野「幫助工作一個時期」,幫助粟裕理順人事關系,傳達九月會議「增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精神。

於是,這年的10月5日,第二次曲阜會議召開了,饒漱石主持了此次會議,並做了報告。

饒漱石在報告時嚴厲地指出:「此次打濟南,我們估計這次戰役將是空前的,中央對個兵團服從中央、服從前委領導有所了解,曾反復指示全軍要服從粟裕同誌的指揮,可是有些同誌竟鬧無紀律無政府的現象,不尊重前委的領導,不服從粟裕同誌的指揮。中央責成華野前委要開這一次會議,就是要展開對無紀律無政府狀態的鬥爭,加強紀律性來保證勝利。」

在這次會議期間,宋時輪向華野前委和中央軍委作了檢討報告,「請組織給我嚴重處罰,俾正紀律」,宋時輪堅決表態,一定堅決痛改,保證在今後的工作中實作。

饒漱石、粟裕則在給中央的電報中為宋時輪作了辯護,說他在此次濟南戰役中積極努力,作用很大。經過此次會議,他已經意識和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請求了處分並保證改正,有鑒於此,他們建議「可以不必給予處分,仍留任10縱原職。」

經過認真思考,毛主席對華野的意見和宋時輪的報告,采取了不予作答的態度。

據一位參加過這次會議的縱隊首長回憶,曲阜會議,批評和自我批評搞得很深,每個縱隊都寫了決議,每個幹部都寫了保證書。這次會議的中心非常明確,就是反對無組織無紀律。

第二次曲阜會議,是華野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會議,他再一次提高了部隊的政治思想覺悟,將強了部隊的思想建設,。

正是在曲阜會議上,華野確定了粟裕作為軍事主帥的地位,在解開人事方面的束縛後,粟裕才得以火力全開,將自己的軍事才華悉數綻放與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的戰場上。

由於許世友在濟南戰役結束後就回到了後方繼續養病,不再在前線擔任職務,在後來的日子裏,粟裕和譚震林實際上承擔起了華野全軍的具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