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孫紀、王先進以及李博民共同描述的漳河庫區秀美風光令人陶醉。碧綠的山巒環抱清澈的湖泊,山水交融,猶如詩情畫意。然而,此勝景中也摻雜著一絲悲涼——-舊時名為觀音的古鎮因修建水庫而沈入水中,居民們無法忘記「國民黨觀音遊擊大隊」大隊長羅定福在當地留下的累累傷痕。
羅定福,這位出生於1908年的當陽縣觀音寺集鎮小河邊上一位地主家庭的孩子,自幼衣食無憂,過著地地道道的「公子哥」生活。然而,這種生活方式使他形成了奢華揮霍、自由自在的性格。
1927年,在妄想追求仕途未果之後,羅定福放棄學業,繼承並實踐了其父伎倆——壓迫和剝削貧苦農民。盡管他未能獲得官爵,但他仍然堅信自己最終會步入官場。他支付高昂的薪酬聘請勞動力種植作物和開辦酒廠,以壓榨他們的利益;同時,還向國民黨當陽縣參議曹靜佛及育溪區分區長尚信安奉上禮物,依靠他們的庇護在觀音寺地區爭奪權益。
1929年,在曹、尚的支持下,羅定福擔任了觀音寺聯保主任,實作了他的夢想。進入40年代初,在曹靜佛的幫助下,羅定福被任命為國民黨觀音遊擊大隊隊長。該組織由3個中隊和大約300名人員組成,並宣稱為抵抗日軍進攻、保衛家鄉而存在,但實際上是對抗日軍,威脅平民的土匪團隊。
在上任遊擊隊隊長後,羅定福更加囂張跋扈,四處掠奪,手段殘忍。令人齒寒的是,他甚至縱容下屬潘榮、靳意亭等人進行強盜行為,四處燒殺劫掠,甚至放任前保長蘆采萍培養土匪隊伍。一時間,整個觀音寺地區陷入混亂,引發居民們的不滿和憤怒。
同年冬天,日本侵略者的腳步踏臨觀音寺,無情地槍殺和燒毀房屋,給居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他非但沒有制止這些暴行,反而以各種借口來挑釁和征收賦稅,加劇了居民的負擔。
總而言之,羅定福的做法激起了廣大民眾的強烈憤慨,也遭到了應有的懲罰。戰爭結束後,羅定福及其追隨者被判刑,最終在人民審判中得到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