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西方記者刁難:您見過世界最漂亮的女人嗎?周總理睿智回應:見過

2023-12-23歷史

閱讀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無論在經濟、政治還是外交方面,都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尤其是那時的新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不高,在外交場合經常要面對西方記者的輕視刁難。

然而當時兼任外交部部長的周恩來總理,機敏幽默,有著過人的膽識和智慧。

面對西方記者的刻意刁難,他總是能巧妙化解,又或是四兩撥千斤地予以還擊。

德智雙馨

有一次,一個外國記者問了周總理這樣一個問題: 「總理先生,您見過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嗎?」

這話聽起來像是自認為見識過無數佳麗,語氣多少帶著些戲謔,似乎還有一點想嘲笑周總理夫人的意思。

這個問題問得實在有些輕浮,也不好回答。

然而周總理聽了,卻睿智地回答道: 「我見過。」

這樣平靜且不假思索的回答,很是出人意料。

那位記者有些驚訝地追問道: 「是誰?在哪裏?」

周總理回答道: 「是我夫人,在我家裏。」

對方聽了,當即哈哈大笑起來: 「您夫人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周總理笑道: 「是的。情人眼裏出西施,在我眼裏,我夫人就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

我們都知道周總理的忠貞與深情。

他與鄧穎超女士的伉儷情深,是在幾十年的相濡以沫、艱苦奮鬥中凝聚出來的。

周總理的回答,既贊美了鄧穎超,表達了自己對夫人的愛意,也不著痕跡地諷刺了這位記者言辭之中的輕浮與世故。

外交活動中難免遇到一些突發事件,而西方記者這樣的刁難更是屢見不鮮。

因此這些展現周總理外交智慧的小故事,也是俯拾皆是,不勝列舉。

語言大師

周總理的語言天賦是極高的,是公認的「語言大師」。

再加上他知識淵博,視野開闊,才思敏捷,因此在語言表達上總是得心應手。

出口成章,妙語連珠是他的常態。

一些原本平淡的話語經過他的表達,總是能變得更有力量。

因此面對那些不懷好意、刻意刁難的記者時,他也總是能用犀利而幽默的語言,懟得他們啞口無言。

韓戰結束後,有一次周總理和一位美國記者進行談話采訪。

當時,周總理辦公室的桌子上放著一支美國的派克牌鋼筆。

那位美國記者看到後,立刻問道: 「總理先生,原來你也迷信我們國家的鋼筆嗎?」

周總理當然聽出了這話語之間毫不掩飾的得意,也明白這位記者的嘲弄諷刺之意。

但是周總理卻沒有動怒,反而親切地向他講解這支筆的來歷: 「這支鋼筆是一位北韓朋友給我的,他說這是美軍在投降儀式上用過的。我覺得這支鋼筆意義非凡,所以就留下了。」

這位美國記者當即面紅耳赤,沒有再繼續追問了。

有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周總理介紹了中國建國之後的一些經濟、建設成就。

一個西方記者卻趁機問道: 「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

記者為什麽會問這樣的問題?表面上看只是想了解中國的經濟狀況,實際上更是想要嘲笑新中國經濟水平差、國庫空虛。

無論如何,周總理都不可能回答這樣的問題,但他也沒有直接拒絕回答,而是委婉道: 「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資金,共有18元8角8分。」

台下眾人面露疑惑,周總理便解釋道: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共10種面額,合計為18元8角8分。」

還有一次,周總理在中南海設宴招待外賓。

當時定好的選單裏有一道湯菜,是把蔬菜雕刻成不同的圖案,精致又有特色。

但意外的是,這道菜端上來以後,裏面的冬筍卻在湯汁中轉了個方向,變成了法西斯標誌。

桌上的外賓見了,都大驚失色。

周總理也沒有料到這樣的狀況,但他依舊泰然自若,面色不改,向眾人解釋道: 「這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圖案,念作‘萬’,代表著‘福壽綿長’,是對客人美好的祝願。」

而後他又非常機敏地補了一句: 「就算是法西斯的標誌也沒關系嘛,咱們大家一起把這道菜吃掉,消滅法西斯!」

聽了這話,桌上的大家都笑了起來,氣氛也一下子變得輕松了。

求同存異

周總理的外交魅力,並不僅僅體現在他的機智幽默上。

1953年12月,周恩來總理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至今仍在指導著中國的外交工作。

由求同存異思想以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都可以看出周總理的外交風格。

他總是把尊重他人當作前提,永遠是彬彬有禮,進退有度的。

二戰結束後,亞非一些小國家都紛紛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了獨立。

在與這些相對弱小貧困的國家的交往中,周總理經常告誡和教育外交官,不要搞大國沙文主義。

他本人也身體力行,始終把尊重和平等放在首位。

比如說摩洛哥當地的習慣是,主人要把羊肉送進貴賓嘴裏,總理聽了,欣然接受。

在錫蘭露天大會講話時,突然下雨,總理拒絕撐傘,以表達與群眾的平等。

存取幾內亞時,當時的幾內亞國父杜爾總統,親自駕駛專機陪同周總理。

隨行的同誌擔心總理的安全問題,但周總理卻說: 「人家總統自己駕駛,自己都能坐,我怎麽坐不得?」

出訪加納的途中,加納突發軍事政變,總統無法外出,因此就提出了取消這次存取。

但周總理認為,存取可以繼續,但人家遇到困難,就不要按原來的禮節要求了。

因此總理建議,所有活動都在城堡內進行,恩克魯瑪總統也不需要機場來迎接。

加納欣然接受了周總理的建議,最終存取也十分順利的完成了。

二戰風雲人物、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曾在1961年9月訪華三周。

除了會見中國領導人外,他還存取了中國的幾座城市,由中國外交部的接待小組全程陪同。

熊向暉向周總理匯報工作時,總理便問他們在各地都看了哪些文藝節目。

說到這裏,熊向暉是有一些不滿的。

因為在洛陽時,當地為蒙哥馬利準備了一場文藝演出,他沒有去看。

晚飯後散步,他闖一個小劇場,裏面正在演豫劇【穆桂英掛帥】。

他一邊看,轉譯就一邊向他介紹劇情。

可中間休息時他又忽然離場,回到賓館就抱怨說這戲不好,哪有女人當元帥的。

蒙哥馬利

熊向暉便向他解釋,這是中國的民間傳奇,人民群眾都很喜歡。

蒙哥馬利卻認為,愛看女人當元帥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

熊向暉認為他這樣的觀念,實在有些過時了,於是便告訴他: 「中國紅軍隊伍裏就有女兵,現在解放軍還有女少將呢。」

不料蒙哥馬利聽了,卻反駁道: 「我對紅軍、解放軍一向很敬佩,但不知道還有女少將,這實在失真解放軍的聲譽。」

熊向暉憋不住火氣,回懟了一句: 「英國女王不也是女性?按照你們國家的體制,女王還是全國武裝部隊的總司令呢。」

熊向暉

此話一出,蒙哥馬利也不吭聲了。

然而當熊向暉把這些事講給周總理後,總理卻嚴肅道: 「你告訴他這是民間傳奇就夠了,為什麽非要反駁他的看法呢?難道弄得人家無話可說,就算勝利了?諷刺和挖苦絕不是我們的外交。」

實際上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周總理和中國的外交人員,沒少受到西方記者的諷刺刁難。

可即便如此,總理也始終教導外交人員,要堅持求同存異、尊重平等的主張。

過了一會兒,周總理緩和了語氣,又問蒙哥馬利最喜歡什麽文藝節目。

熊向暉回答說是雜技,特別是口技。

細心的周總理便認真地檢視了,為蒙哥馬利安排的文藝節目單,發現其中沒有雜技,卻有一出【木蘭從軍】。

周總理看了後便笑道: 「【木蘭從軍】又是一個女元帥。幸虧我問了你,不然他可能會以為這出折子戲是在故意刺他。」

於是,周總理馬上打電話給外交部禮賓司司長俞沛文,要他撤掉【木蘭從軍】,加上口技表演和有名的雜技默劇【搶椅子】。

1962年,蒙哥馬利所著【三大洲】在英國出版,其中記錄了他訪華時的見聞: 「從長遠看來,世界和平的關鍵在中國。中國作為一大強國的興起是必然的,這符合人類總的利益,有助於締造一切國家的普通人民深切期望的和平世界。」

有趣的是,蒙哥馬利還特意描述了,他在北京看到的口技和【搶椅子】的演出。

不卑不亢

周總理的外交風格是「尊重」,但這不代表卑微遷就或是逃避問題。

相反,在外交場上,經常能見到周總理敏銳犀利的一面。

比如在存取蘇聯,與赫魯曉夫會晤時,周總理就批評了他的修正主義政策。

赫魯曉夫的修正主義,顯然是用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來否定馬克思主義,是歪曲篡改,更是妥協退讓。

然而赫魯曉夫,卻不正面回應周總理指出的問題,反而用「階級出身」來指責周總理: 「你批評得很好,但是你應該註意,出身於工人階級的是我,而你卻是出身於資產階級。」

赫魯曉夫

周總理頓了頓,便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是的,赫魯曉夫同誌,但至少我們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

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成立後參加的第一個重要國際會議。

那時中國的國際地位不像現在,世界各國對於新中國也都不太了解,因此幾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周總理的身上。

然而周總理卻始終不卑不亢,以理服人,在和平解決北韓問題上,他的發言一度使美國代表團陷入被動。

在討論印度問題時,周總理又成為了核心。

他為北越出主意,做老撾、柬埔寨代表的工作,又說服了法國代表,終於達成和平解決印支問題協定。

美國代表仍然拒絕在協定上簽字,但因為害怕再次被孤立陷入被動,所以口頭上也只能表示不反對。

因此當時流行著這樣一句話: 「日內瓦會議的中心人物是周恩來。」

美國歷史上很有影響力的外交家迪安·艾奇遜,也因這場日內瓦會議而稱周總理是「當今世界最能幹的外交家」。

1955年的印尼萬隆亞非會議,雖然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與,卻仍然是矛盾頗多。

與會的29個亞非國家裏,只有六個與中國有外交關系。

剩下的有很多都是對中國共產黨有不小的成見,且與西方國家關系密切的。

然而在這場萬隆會議上,周總理仍然大放光彩,化解了危機。

首先就是克什米爾公主號暗殺事件。

台灣特務機關在「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上放置了炸彈,還企圖組織暗殺隊殺害周總理。

當時的周總理剛動過盲腸炎手術,卻不顧個人安危,排除眾議,毅然與會。

然後就是會議一開始,就一度陷入混亂。

有人不去討論共同面臨的問題,而是把矛頭指向新中國,對中國政府群起而攻之。

周總理沈著堅定,現場起草了18分鐘的臨時發言稿。

第一句是「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的,不是來吵架的」;

第二句是「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的,不是來立異的」。

周總理運用他求同存異的思想,團結了與會的絕大多數國家代表。

憑借他過人的智慧與外交才幹,為會議撥正航向,扭轉了現場混亂緊張的氣氛。

亞非會議閉幕後,周總理在世界輿論中好評如潮。

不久之後,中國就和10個亞非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周總理不僅為新中國立威,更為我們贏得了尊重和朋友。

參考文獻

[1]石仲泉.周恩來與日內瓦會議和萬隆亞非會議——紀念周恩來誕辰125周年[J]

[2]陳子玉,佘君.論周恩來與新中國和平國家形象塑造[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

[3]周玉. 論周恩來求同存異思想及其價值[D].長江大學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