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國內唯一健在的日籍八路軍中村京子:定居北京,93歲每日堅持散步

2024-04-24歷史

前言

出生於1930年3月的中村京子,如今已是93歲高齡,盡管年事已高,她仍然保持著每天散步的習慣。

在中國度過的六十載歲月裏,中村京子已經完全融入了當地生活,與丈夫漢斯·米勒在北京安家,從事醫學工作。

作為國內在世的唯一一名日籍八路軍,中村京子為什麽會來到中國?又為何在戰後留在中國生活至今?

01初到中國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急需大量的醫護人員,於是他們便在國內廣泛招收中學畢業的學生,將其送往中國東北的「 滿鐵」醫院護校 學習。

1945年,中村京子剛中學畢業不久,正為生計發愁。

一天,她在學校門口看到了招募啟事,便決定報名參加這次行動,告別父母後,中村京子踏上了前往異國的旅途。

當輪船從福岡的博多港口出發後,望著逐漸看不清方向的故土,中村京子心中還是十分忐忑。

這是她第一次出國,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語言,讓她感到無所適從。

父母都已經年老了,只能靠做農活供養一大家子人,中村京子不能再留在家裏,給父母增添負擔了。

到達東北之後,中村京子便被送進了「 滿鐵」醫院護校 ,學校面積不大、學生的數量也不多,所以並沒有引起當地百姓的註意。

在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專業學習後,中村京子便被分配進入就近的醫院進行實習。

而此時,日軍已經節節敗退,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走上街抵制在華的日本人,這讓中村京子感到十分恐懼。

日本在侵略戰爭中的失利,也給日本人民帶去了災難,日軍部隊傷亡巨大,只能征用婦女上前線。

國內的物資都送去了前線充當補給,而留下來的糧食根本不夠人民吃,物價飛漲,街上到處可見因為征兵、缺少糧食、缺少錢而家破人亡的無辜百姓。

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

原本由日方負責的醫院也都被八路軍接管,而她們這一群留在醫院裏的日本人,也被八路軍收容了。

那一段時間裏,不斷有八路軍傷病員住進醫院,醫院裏的人手又不夠,中村京子經常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有空閑去想回家的事。

因為經常給這些八路軍戰士換藥,中村京子才發現八路軍並非像國內說的那樣。

相反八路軍很可親,他們並沒有因為日本是戰敗國,就苛刻在華工作的日本人。

中村京子的年齡最小,還經常受到八路軍院長的關照,因為中文不熟練,身邊的中國護士還會在閑暇時教她中文。

兩個月後,八路軍院長將所有日本醫護人員都召集到了一處表示,八路軍需要人手照顧傷員,所以希望他們能夠留下來。

如果不想留下,八路軍也會將他們送上回國的輪渡。

「對於我們這些日本人,八路軍的政策是寬容的,他們沒有強迫我們參加八路軍,而是說願意回日本的也可以回去。」

想到日本已經戰敗,中村京子覺得自己就算回去也找不到好的出路,為了能夠繼續生存下去,她便選擇留在中國參加了八路軍。

共產黨軍隊態度和藹、舉止文明,從不會因為她日本人的身份而歧視她,還帶著她加入了學習班。

在學習班裏,中村京子漸漸理解了「法西斯」「革命」等詞匯,了解到日本軍國主義給兩國人民帶去的巨大傷害。

大家都將中村京子當作妹妹來看待,將她安排在隊伍的最中央。

之後,她便跟隨著部隊一路經過赤峰、烏丹等地,途經一家日本煤礦醫院時,中村京子還主動邀請院內的日本人加入共產黨的隊伍。

一路上都是騾子拉著中村京子等人沈重的行李,這才使得她們能夠輕裝上陣,最後才能成功到達林西,並在那裏駐紮了下來。

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使當地的老百姓都十分痛恨日本人。

據中村京子回憶描述,那時候她們都穿著農村婦女們穿的對襟衣服,首長還向她們強調了,不能在鄉親們的面前說日語。

中村京子醫護傷員的本領也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進步。

那時候天很冷,為了能夠給傷病員們及時換繃帶,她們的手長期泡在冰冷的水裏,凍得發紅生出裂口。

解放戰爭越打越激烈,受傷的戰士也越來越多。

1947年,中村京子透過選拔加入了前線的手術隊,也是在手術隊裏她遇見了相愛一生的丈夫——漢斯·米勒。

02喜結良緣

擁有猶太血統的米勒,當時在朋友的幫助下,逃離了被關入集中營的危險,並設法逃出了德國。

在得知中國是最大的反法西斯戰場後,米勒便毅然踏上了前往中國的路途,歷經波折才最終到達延安,根據組織的安排始終奮鬥在戰地醫院的第一線。

米勒日夜不歇地治療受傷的戰士,為他們取子彈片、處理傷口,沒過多久大家便知道部隊裏又來了一位「米大夫」。

1947年,加入進前線手術隊後,中村京子要常常跟著隊伍在夜晚行軍,去檢視另一駐地傷員的情況。

那時候她並不明白為什麽要在夜晚行軍,夜晚看不清前進的路,稍不註意就會踩進水窪地和沼澤地,如果掉隊那就更麻煩了。

這時候,手術隊的隊長漢斯·米勒便向她解釋了原由。

因為國民黨的勘察機只能在白天使用,如果白天行軍,就很容易暴露軍隊的位置,造成更大的麻煩。

在手術隊的工作,比中村京子想象的還要忙碌,她隨著隊伍親眼見證了四次戰爭。

也正是這四次經歷,讓她對戰爭感到深惡痛絕。

手術隊的隊員們,冒著炮火將戰場上的傷員擡往臨時搭建的戰地醫院,上一台縫合手術才完成,緊接著又有一個傷員被擡上手術台。

作為護士的她們連停下來喝口水的機會都沒有,更不要說主刀進行手術的米勒大夫了,他甚至連休息打盹的時間都沒有。

看著米勒大夫舍己為人、晝夜不休的模樣,中村京子十分敬佩,跟著米勒大夫她也學到了許多有關臨床醫學的知識,開始能夠獨立地為病人治療。

米勒也同樣欣賞著這位,不怕吃苦、敢於沖向戰場的小姑娘。漸漸地,他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這位年輕的護士。

可是,17歲的中村京子並沒有察覺到米勒的這份心意。

直到戰役結束後,米勒將中村京子叫到大樹下告白時,她才知道米勒大夫原來喜歡自己。

中村京子有些不知所措,她還沒有想過成家的事情,那時她已經做好了戰爭結束就要回家的準備了。

「我小啊,才17歲,還要回家的呀,請你理解。」兩人就此分別。

或許是命運註定要讓他們在一起,兩年後,他們又再次重逢了。

1949年,米勒在離天津不遠的地方擔任醫管局的領導工作,朋友的妻子(李夫人)在得知他三十四歲還沒有成家,便十分熱心的詢問其中的緣故。

一打聽才知道,米勒大夫心裏早就有了一位名叫中村京子的日本姑娘,為了她,他幾乎拒絕了所有上門來說媒的人。

為了解決米勒成家的大事,朋友李資平便同他的妻子「合謀」,將正在衛生所工作的中村京子,調動到了米勒工作的醫管局。

與米勒再度重逢後的中村京子,在得知米勒為了自己等待了兩年後,內心深受觸動。

她從沒有想過,在異國的土地上竟會有一個人這麽掛念著自己,同年建軍節前夕,米勒與中村京子在天津結婚,喜結良緣。

那時距離平津戰役結束不過半年時間,國家正處在百廢待興的階段,所以他們的婚禮十分樸素,到場的賓客也沒有多少。

因為戰爭、通訊等問題,兩人結婚的事情,雙方父母並不知情。

新中國成立後,米勒便將自己的國籍更改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中國人,先後在長春、北京等地工作。

中村京子也跟著丈夫先後在長春、北京定居,生兒育女,過了一輩子。

03「我要和他一起去中國」

1950年,夫妻二人被分配到長春第三軍醫大學內科學院工作。在長春生活的這一段時間,他們迎來人生中第一個孩子,米蜜。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兒子米德華又在沈陽降生。

在東北三省生活的七年時間裏,中村京子和米勒的生活算不上悠閑,為了響應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他們大部份時間都堅守在崗位上,孩子想見上父母一面都很難。

1960年,米勒由於積勞成疾加上長期營養不良,患上了心肌衰竭癥。為了丈夫能夠接受到更好的治療,中村京子便決定舉家搬遷至北京。

治療好心肌衰竭癥後,米勒便來到積水潭醫院任職,中村京子便在該醫院藥房擔任藥劑師。

80年代前後米勒又被先後確診患有帕金森、胃痙攣、心肌衰竭癥,讓全家人十分焦心。

為了照顧丈夫,中村京子放下了自己喜愛的中醫學研究,全心全意地照顧生病的丈夫。

一次意外摔倒後,米勒就再也沒有站起來過,這對生性好動的他來說,這無疑是痛苦的。

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讓米勒不堪重負,好在妻子中村始終陪伴在他的身邊。

為了帶丈夫散心,米勒常常驅車帶他遊覽北京新修建起來的高樓大廈。見到中國正在飛速發展,米勒心中十分高興也就漸漸忘記了這份痛苦。

1994年,漢斯·米勒去世前夕,他一直撐著疲憊的身體囑托妻子:「永遠不要離開中國。」

中村京子緊緊握住丈夫幹瘦的手,哭著答應了丈夫的「請求」。

其實,留在中國生兒育女之後,中村京子就再也沒有想過要回到日本生活了,她在中國生活了那麽多年,早已習慣了這片土地上的一切。

所以在1953年秋天,又一批在華工作的日本醫護人員選擇回到了日本時,中村京子毅然決定留在中國,陪伴在丈夫與女兒身旁。

和她一起來到中國的夥伴都走了,中村京子心裏自然是難過的,好在她在中國已經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1972年,中日建交。中村帶著一家人重新回到了闊別28年的故土,見到了自己的父母兄弟。

可一家人只團聚了一個星期,中村便忙著幫助丈夫研究「預防肝炎」這個問題,離開了家。

千禧年來臨之際,中村京子已經過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雖然兒子女兒分別入了美國籍和瑞士籍,但是他們還是回到了中村京子的身邊。

外孫女每到寒暑假就會從瑞士回到北京,中村京子也常會帶著孩子們遊覽北京各地的風光,感嘆第二故鄉的可愛與美麗。

米勒大夫去世以後,曾有人詢問過中村京子,是否有回到日本的打算。

中村京子聽後搖了搖頭,回答道:

「我要永遠同漢斯一起去中國!」

「日本僅僅把我養到15歲,我留在日本只是家庭婦女,是中國培養了我。」

如今93歲的中村京子生活過的十分愜意,雖然兒女不常在身邊,但有保姆的陪伴日子過得也不算寂寥。

她保持著良好的心態,每天早睡早起、按時吃飯,吃完飯之後還堅持要走出四合院,要到胡同裏「溜達」一轉。

在這六十載的歲月中,中村京子見證了中國的變化,也在歡笑與淚水交織的歲月中,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

參考文獻:

1. 國際人才交流【訪漢斯·米勒夫人中村京子】

2. 國際人才交流【中村京子:六十載中國歲月】

3. 國際人才交流【中村京子:跟隨八路軍的日本護士】

4. 新華社【百年來最成功的政黨—國際友人與中共的故事】

5. 中廣網【中村京子:我為中國而自豪】

6. 人民網【他們,與中國人民一起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