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一仗損失掉1800挺機槍,外加900支衝鋒槍,哪支部隊這麽肥?

2024-04-25歷史

抗戰勝利後,偏居晉西的閻錫山急於恢復山西的控制權,因此一方面聯系日偽,將山西偽軍改編為所謂的「省防軍」,計有5個軍5萬余人。

在依靠這些偽軍改編部隊就地守備之時,晉綏軍主力亦從晉西出動,搶占城鎮據點,其中14000余人搶占上黨地區,並收編當地偽軍3000人固守,由此引發了上黨戰役。

當時晉冀魯豫軍區集中主力部隊31000人與之對戰,晉綏軍後來又增援了21000人前來,所以上黨戰役成為抗戰勝利後雙方的一場大戰。

在這次戰役中,我軍先是展開了攻城、圍城戰,隨後在野戰中擊敗了晉綏軍的援軍,並在追擊過程中將其大部殲滅;繼而上黨守軍棄城逃竄,又被追殲大部。

總計在此戰中晉綏軍參戰的13個師被大部殲滅,武器裝備也大量被繳獲。

此役戰敗後,據晉綏軍方面的材料認為,此戰損失了約1800挺(1808挺)輕重機槍,另外還損失了約900支(893支)衝鋒槍。

在一次戰役中即折損如此多的武器裝備,在當時的戰鬥背景下是非常罕見的。

而3萬多人的晉綏軍部隊,之所以可以配備這麽多的機槍和衝鋒槍,其機槍配備數量甚至比當時的新1軍還要高,這也是有特殊原因的。

我們前面提到,晉綏軍參戰的兵力是13個師左右,而其兵力卻只是38000人左右,平均其一個師的兵力數還不到3000人。

之所以一個師兵力數就這些人,跟晉綏軍在抗戰中後期的編制狀況有關。

當時晉西的兵源不足,閻錫山的編制雖多,但無法將部隊充實起來,故而一個師的實有兵力數也就4000來人。在進攻作戰時,因為還要留守一部份單位,另外還有不同程度缺額,所以一個師往往就只能出動3000人左右。

但一個師只能出動3000人,可它編制的步兵團、營、連,卻有不少。

以13個師的參戰規模計,大約折合40個步兵團,平均每個團有個50來挺機槍還是可以辦到的。

因為閻錫山雖然丟了太原兵工廠,但其遷往後方的兵工廠還有機槍制造能力;而那些衝鋒槍則是當年的戰場庫存,雖然配備率不如抗戰初期,但它也能湊出一千來支。

因為晉綏軍此戰的參戰部隊大部被消滅,所以損失掉1800挺機槍和900支衝鋒槍,也不算離譜。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軍的戰果統計中顯示,在上黨戰役中繳獲的輕重機槍數為2200挺。

這個數據很有意思,因為它的總數要比晉綏軍認為折損的1800挺機槍還要多,但比其機槍+衝鋒槍的2700挺要少。

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我們只要搞清楚兩個關鍵點,就能對應得上了。

第一個關鍵點是衝鋒槍的歸類問題。

按道理說,重機槍、輕機槍、衝鋒槍、步槍,都是不同類別的武器,應當分開統計。

不過在當時的背景下,因為我軍中絕少裝備衝鋒槍,對這種連發自動武器的稱謂有時候就叫「沖鋒機槍」。

在戰鬥繳獲後,往往會將其列入到輕機槍類別中(戰爭中、後期,就單列出來了)。

在上黨戰役的戰後繳獲統計中,槍械類中就是機槍和步槍,沒有單獨衝鋒槍這一項;而衝鋒槍是絕對不可能計入到步槍類別的,但此項繳獲又不可能不顯示,所以實際是並入到了輕機槍類別中。

因此上黨戰役中,我軍繳獲的2200挺機槍內,其實是包括繳獲的衝鋒槍的。

可是晉綏軍自認損失了機槍+衝鋒槍2700挺,我軍為何繳獲數是2200挺呢?

這就涉及到第二個關鍵點,即打掃戰場的問題。

晉綏軍在上黨戰役中折損的大頭,其實不是在守城戰和野戰攻防中,而是城市和陣地守不住後的敗退過程中。

幾萬軍隊在潰敗過程中,槍械武器往往是扔得漫山遍野都是,在這一過程中有些武器因為丟的地點比較特殊,是不能在第一時間就被「打掃」到的。

另外當時參與上黨戰役打掃戰場的,除了主力部隊外,還有大量的地方武裝,而地方武裝繳獲武器後,難以進行詳細統計,往往自己就留用了。

所以由於這些因素的疊加,晉綏軍確實損失了2700挺機槍+衝鋒槍,不過繳獲到我軍主力部隊中的則是2200挺,而其余的則是亦是在山野林間和被我軍地方武裝、民兵所繳獲了。

盡管如此,繳獲到主力部隊的這2200挺機槍+衝鋒槍,還是可以將我軍主力部隊的武備大大充實。可以說基層連隊的輕機槍,經此一戰基本配齊,而繳獲的數百支衝鋒槍亦可配備到警衛、突擊部隊中,強化相應的能力。

另外上黨戰役還繳獲了一部份山炮、迫擊炮和大量的子彈,這些武備也為我軍主力向野戰兵團的轉型提供了物質基礎,這些都是上黨戰役獲得全勝所帶來的極為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