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75年,周恩來參加賀龍骨灰安放儀式,為何鞠了7個躬?至今成謎

2023-12-23歷史

1975年6月9日下午兩點左右,一個大禮堂裏人影攢動,每個人臉上都帶著肅穆莊嚴的表情在忙活著手裏的工作。

禮堂的小舞台正上方,懸掛著黑色的橫幅,上書:「沈痛悼念賀龍同誌」。今天,是共和國開國元勛賀龍元帥逝世六周年的紀念日,也是賀帥骨灰移放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一室(此地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存放骨灰的地方)的日子。

賀帥生前的戰友親朋聽說此事以後,紛紛趕來參加儀式。由於反響過於強烈,原計劃800人的儀式也不得不增加到了1500人。

臨近儀式開始的時間,一個個熟悉的面孔紛紛來到了禮堂裏面。大約兩點四十五分鐘左右,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人也來到了禮堂門口。

服務員一邊為他佩戴上黑紗,一邊遞給了他一支筆,那是用來簽到的。只見來人拿著筆,卻是不停地顫抖著,用盡了很大的力氣,最終落下了三個字:周恩來。

在場之人看到總理身體如此虛弱,無不心如刀絞。誠然,此時的總理早已備受病魔折磨,因而這場骨灰安放儀式本來是沒有請總理來的。是以,總理的突然出現,才會引起在場之人的震驚。

只不過,此時他們還不知道的是,在馬上要舉行的儀式上,周總理還會做出一個讓他們百思不解其意的反常動作。而這也留給了後世,一個難猜的謎團。

重病之中的周總理為何要堅持參加賀帥的骨灰安放儀式?周總理在儀式上又做了什麽樣的舉動,至今成謎呢?

一、一見如故,周恩來與賀龍開啟了近半個世紀的友情

1916年,周恩來在天津的【敬業】雜誌上,刊登了這麽一首小詩:「茫茫大陸起風雲,舉國昏沈豈足雲;最是傷心秋又到,蟲聲唧唧不堪聞」。

也是在這一年的2月份,遠在湘西的一個叫做賀龍的青年,帶著自己的12個兄弟,拿著兩把柴刀,奪了官府的12條槍,從此走上了革命之路。

從後面的歷史來看,這大概就是周恩來與賀龍命運相交的起點。

在湘西鬧革命的賀龍,很快闖出了一番天地。他南征北討、屢建奇功。可是在這個過程中,賀龍也感受到了深深的苦惱。

因為在那個軍閥林立的年代,賀龍所見之人皆是爭權奪利、腐化墮落之輩。而舉目四望,外敵內患,山河破碎。

賀龍出身貧苦,他不願百姓再受戰亂之苦。可是,又有什麽辦法能夠拯救黎民呢?

很快,隨著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到來,賀龍的這個問題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大革命期間,賀龍親眼見到國民黨內部的種種弊政,深深地發出了:「國民黨一盤散沙,革的什麽命呢?」的感慨。

而在另一方面,賀龍透過接觸共產黨人,慢慢地看到了革命的未來所在。他心中的天平,逐漸發生了偏移。

時間來到1927年,國民黨右派開始明目張膽地叛變革命。特別是在蔣介石「四一二政變」之後,一片大好的北伐形勢更是急轉直下。

面對如此情景,共產黨必須要積極果斷地采取措施。

7月初的一天晚上,周恩來在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黨代表周逸群的陪同下,來到了賀龍的駐地。就在不久前,賀龍剛剛被任命為二十軍軍長。

而周逸群在此之前,就跟賀龍有所接觸。對於賀龍的思想轉變,周逸群有較為深刻的了解。

賀龍對周恩來早有耳聞。對於這個共產黨裏面的重要人物、這個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賀龍是欽佩已久。

見到周恩來竟然親自來找自己,賀龍欣喜不已。他緊緊地拉著周恩來的手,十分熱情地說:「你的大名,我早就曉得。逸群對你欽佩得很呢。如今見面勝似聞名嘍」。

周恩來見到賀龍也非常高興,回答他說:「疾風知勁草,我們對你是很欽佩的」。是啊,在當時的環境下,依舊傾心於共產黨,賀龍的意誌可謂是相當堅定的。

這是周恩來與賀龍的第一次見面。兩人一見如故,聊了很多。周恩來為賀龍分析了目前國內的革命形勢,對他闡述了共產黨的理念和主張。

周恩來的一席話,一掃賀龍對於中國革命前途的悲觀。正是與周恩來的這一面,讓賀龍徹底堅定了跟隨共產黨的信心。他嚴肅地向周恩來表態:「我很清楚,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我聽共產黨的話,決心和蔣介石、汪精衛這幫王八蛋拼到底」。

也是這一面,正式開啟了周恩來與賀龍之間,長達近半個世紀的革命友情。

與周恩來見面之後,武漢的革命形勢越來越危急了。賀龍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盡可能地保護了許多共產黨人。

他在許多共產黨機關的大門上插上二十軍的旗幟,又設法護送朱德離開武漢。賀龍的所作所為,都被黨組織和周恩來看在了眼裏。

7月28日,周恩來又一次找到了賀龍。此時,中共已經準備好了武裝起義的計劃,周恩來此次前來,就是跟賀龍商談起義之事的。

在周恩來與賀龍聊完了基本的起義計劃之後,正了正臉色,宣布了黨組織對賀龍下達的第一個命令:「黨的前委任命你為起義軍總指揮」。

對於這個任命,賀龍嚇了一跳。因為當時的賀龍,連共產黨員都不是,黨組織竟然要將總指揮這個重要的職位交給自己?這是賀龍萬萬沒有想到的事情。

但是,身為前委書記的周恩來,對他顯然是很放心。

在周恩來的勸說下,賀龍最終接受了這個任命。

幾天以後,在周恩來、賀龍等人的指揮下,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中國近代革命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場大起義——南昌起義爆發了!

二、革命淬煉真戰友

南昌起義以後,前委根據革命形勢決定結束南昌、向南發展,以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8月5日,周恩來與賀龍一起率部南下。

南昌起義之後,賀龍的部隊損失很嚴重。周恩來怕賀龍因此對革命失去信心,因而在南下的過程中非常註意關註賀龍的心理狀況。

為了開導賀龍,周恩來就將本文前面提到的、他寫於1916年的那首詩,念給了賀龍聽。聽了周恩來那對未來充滿希望的詩、看到了周恩來為中國革命描繪的藍圖,賀龍逐漸明白了,革命中的挫折都是一時的。只要堅定信念,所有阻礙人民解放的敵人不過就是幾只唧唧叫的秋蟲而已。

意誌不滅的賀龍在萬分艱難的條件下仍對中國革命、對共產黨的路線充滿了信心。他多次請求周恩來,讓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經過一系列考察以後,8月下旬,賀龍正式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在賀龍的入黨儀式上,周恩來如此說道:「賀龍今年31歲,當上了國民革命軍的軍長,他拋開高官厚祿不要,卻在共產黨最艱難的時候要求入黨,說明他對革命是堅定的,是赤膽忠心的。」

後來無數的歷史證明,周恩來這樣的評價,正是賀龍的真實寫照。

周恩來與賀龍等人,率部轉戰到廣東以後,由於敵強我弱的鬥爭形勢,周恩來親自主持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決定將賀龍等有名望的同誌轉移到上海去。

在賀龍轉移到上海之前,周恩來還特地派人去把賀龍的家眷都接了過去。某次,兩人在上海談完工作以後,周恩來突然對賀龍說:「你去看看你家裏的人吧,他們住在霞飛路。」

周恩來的話,讓賀龍又驚又喜。喜的自然是能與家人團聚,而驚的則是周恩來對自己竟然如此細心。在戰火連天之中,仍不忘排除萬難,把家屬接到了自己身邊。

經此一事,賀龍對周恩來的感激與敬重益甚。

本來,為了革命的未來,中央準備派賀龍與林伯渠、劉伯承等人前往蘇聯學習軍事。然而還沒等賀龍出發,他藏在上海的訊息就隨著黨組織秘密機關被敵人查獲而暴露了。

在敵人嚴密的搜捕之下,再想到蘇聯去,恐怕就是難如登天了。於是,賀龍就向周恩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轉戰湘西!

這是賀龍在轉移到上海之前就產生的想法了。從武漢到湘西沿線,有很多駐軍都是賀龍曾經的部屬。他順江而去,可以收編很多部隊。

而且,湘西是賀龍的老家,在那裏發展黨的革命事業,對賀龍來說,無異於魚歸大海——得心應手。

周恩來對於賀龍的建議,非常糾結。一方面,他明白賀龍所說的,都是實情,轉戰湘西是很好的一條革命道路。但另一方面,他卻為賀龍的安全問題而感到了深深的擔憂。

周恩來的一席肺腑之言,讓賀龍非常感動。但他還是堅持要去湘西,仔細考慮之下,周恩來最終還是同意了賀龍的建議。

當時,組織上其他同誌還有些疑慮,是周恩來不厭其煩地說服了他們,最終使得賀龍的計劃得以展開。

分別的那天,周恩來緊緊地握著賀龍的手,叮囑他一路上一定要註意安全。到了湘西,要及時跟中央聯系。

雖然他們相處的時間不長,可是從周恩來的言行舉止中,賀龍能夠深深地感受到周恩來對他的戰友之情。

事實證明,讓賀龍轉戰湘西是非常正確的選擇。不久以後,賀龍就在當地組建起了紅二軍團,並建立了以洪湖為中心的農村革命根據地,促進了全國的革命運動。

然而,周恩來與賀龍兩人,在上海一別之後,卻因為工作原因,而很久都沒有見過面。直到八年以後的紅軍長征過程中,這一對老戰友才算重新見面。

一見面,賀龍就激動地拉著周恩來的手說:「現在好了,總算能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工作,不會迷失方向了。」

革命事業中,雖然周、賀兩人見面的機會不多,但是對彼此之間的關懷卻一點兒都沒有少過。那還是在1947年,周恩來親自跑到賀龍的駐地,向他傳達一個中央的重要決策。

看到周恩來親自過來,賀龍非常開心。但是外面戰火紛飛的,賀龍不由得為周恩來的安全感到擔憂。他跑去找周恩來隨身警衛了解保衛情況,當得知警衛員只帶了兩支短槍的時候,賀龍頓時就急了。

他連忙給每個人重新配備了槍支、子彈。臨行之際,賀龍又對著警衛員們千叮嚀萬囑咐:「路上千萬小心,提高警惕,一定要保護好周副主席!」

他們二人的革命友誼隨著這烽火而起。在烽火漸熄之後,亦久而彌堅。

三、為國家鞠躬盡瘁,於老友肝膽相照

在無數如同周恩來、賀龍這樣的革命者,拋頭顱、灑熱血的努力下,中國人民終於獲得了徹底的解放。

1949年10月的天安門城樓上,到處都是新生的喜悅。賀龍看著眼前這一切,仿佛想到了什麽,他走到周恩來身邊:「恩來,你還記得1927年潮汕失敗時,你給我念過的那首詩嗎?」

周恩來自然記得當年的情形,自己寫過的詩更是不會忘記的。賀龍與周恩來緬懷曾經的革命歲月,不由感嘆道:「如今的反動派,真實‘蟲聲唧唧不堪聞’了。」

周恩來也報以哈哈一笑,回復他說:「賀胡子,如今是‘一唱雄雞天下白’了!」

一對好友,在歷盡艱險之後,內心滿懷的,是對彼此的深情厚誼,是對祖國未來的無限期許。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與賀龍作為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在許多工作的場合都能夠非常默契地配合到一起。

1957年,周恩來與賀龍存取錫蘭。時值錫蘭獨立四周年,周恩來一行在哥林堡獨立廣場上參加紀念大會。

可是正在周恩來講話之時,天空卻突然下起了大雨,而且越下越大。群眾都四處跑開去避雨了,只有周恩來一個人還在冒雨講話。

有人去給周恩來打傘,他卻拒絕了。這個時候,主席台上也有一個人沒有打傘,而是筆挺地坐在那裏,絲毫不被瓢潑的大雨影響。這個人,就是賀龍!

見到中國代表的這種態度,錫蘭人民非常感動,又紛紛跑回到廣場中心,冒雨聽著周恩來的講話。

講話完畢之後,錫蘭群眾熱情地對中國客人高呼著「賈威伐」(百事順利)。正是由於兩人的默契配合,才讓此次出訪之旅,收獲了非常重要的成果。

在工作中如此,而在生活中,他們兩人的關系也非常密切。每次見到周總理的汽車來到自己家門前的時候,賀龍都一邊高興地喊著:「總理來了!總理來了!」一邊跑過長長的走廊,親自將總理迎進家中。

他知道總理喜歡喝茶,於是就在家裏特意準備上好幾種茶葉,每次總理到了,賀龍就對妻子大喊:「薛明,薛明,來給總理倒茶」。

賀龍的親切之中,不失朋友的情誼,更不失對總理的敬重。每次跟總理坐在一起的時候,賀龍總是偏著坐,側著半個身子,以表示自己對總理的敬重。這種敬重,是發自內心的。

賀龍敬重總理,是因革命年代的種種,也是因親眼看到了總理為新中國的鞠躬盡瘁。國務繁忙,總理經常是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那天,賀龍找總理談完工作以後,就拉著他的手說:「總理!星期六晚上你一定來看體育表演,主要看看體操也好。」

賀龍這麽說,完全是想借讓總理看表演的機會,好好地休息一下。

其實,這兩人一直如此,彼此關心著身體狀況。有一次,緬甸總理吳努應邀到昆明存取。周總理、賀龍在昆明與吳努簽署了重要的協定之後,中方舉行了盛大的宴會來招待緬甸的貴賓們。

宴會上,對方不斷向周總理敬酒以示友好。總理連連喝了幾杯,即使賀龍知道總理酒量一直很好,但仍然擔心他喝多了酒而影響健康。

於是,賀龍趕忙上前接過別人的敬酒:「這杯酒我替總理喝,很感謝你們。」

但是,賀龍本身有糖尿病,更不適宜喝酒,周總理就攔著他說:「你別喝,這杯我喝」。

怎料,賀龍「手快」,端起酒就送進了自己的嘴裏。總理無奈,只能等宴會結束以後,對薛明說:「賀總是不應該喝酒的,今天喝多了,你可要好好照顧他呀!」

接著又說道:「我對賀總的了解可能比你還多些,他是一位功臣,你可要記住啊!要照顧好他的身體……」

對於賀龍的身體,周總理向來比較關心。晚年的賀龍,身患嚴重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為了讓賀龍安心養病,周總理甚至把他們一家安排進了自己所住的西花廳。

賀龍住在前廳裏,每天都能看到總理什麽時候出去,何時回來。當看到總理幾乎每天都是天快亮的時候,才能結束工作回到家裏時,賀龍也非常擔心他的身體。

可是即使總理的工作如此繁忙,每天吃飯的時候,還是會抽出功夫到賀龍住的地方看一眼,看他身體好不好,還叮囑他說:「你就安心住著吧」。

後來,為了賀龍能夠更加安靜地休養身體,周恩來給賀龍在北京西郊的象鼻子溝安排了一間房子。那裏的房子是國務院管理的,一般人並不知道,非常適合賀總靜養。

臨行的那天,總理拉著賀龍的手難舍難分地說:「你先走吧,到秋天時我去接你」。

誰知,這個約定最後竟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作。而這兩位相處四十年的老友,此一別,竟是永別!

四、不尋常舉動,訴說半生友誼

1969年,賀龍重病去世。而這個訊息,周總理是在兩年之後才知道的。對於賀龍的去世,總理深感悲痛。

他派人找到了薛明,讓她和孩子們團聚了。可是,對於賀老總的離去,總理的心中,始終充滿了悲傷與內疚。

賀龍是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他去世之後,按照規定,骨灰本來應該存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一室,因為那裏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存放骨灰的地方。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賀龍的骨灰遲遲沒能放在他應放的位置。1975年,薛明上書葉劍英,要求把賀龍骨灰移放到骨灰堂一室。

相關部門領導研究之後,決定把賀龍同誌的骨灰安放儀式定在6月9日舉行。這天,剛好是賀龍逝世六周年的日子。

這個訊息一經軍委辦公廳放出以後,立即在賀龍的老戰友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應,大家都紛紛表示要來參加這個儀式。

最開始的時候,本來只安排了800人參加儀式,最終不得不擴大到1500人。但是,由於當時主席和總理的身體都很不好,誰都不願他們奔波勞累,所以在預定的參加人員名單裏面,並沒有他們。

但是,周總理聽說這件事情以後,表示自己一定要去參加這個儀式。根據總理身邊的人說,前一天晚上,總理的心情非常復雜,整整一夜都沒有睡覺。

懷著這種難以用語言表述的心情,周總理等到了儀式即將開始的時間。於是,就發生了本文開頭說到的那一幕。

在場的人將虛弱的周總理迎進了休息室,然後向他匯報了儀式的安排。葉劍英元帥說今天的儀式要請總理講話,總理仔細地看了一遍講話稿,還親自對裏面的部份內容做了改動。

看完講話稿以後,周總理就要去看薛明和賀帥的子女。其實,在總理到來之前,鄧穎超就曾專門趕到休息室,對薛明說:「呆會兒總理可能來,也可能不來。如果來,雙方克制點,總理有病」。

然而,在真正見到總理的那一刻,薛明和子女們卻都難以掩飾自己復雜的心情。連總理自己,也難以自制,他握著薛明的手,悲痛地說:「我沒有保護好老總!你們要節哀保重。」

這一句話,讓薛明更加傷心了。賀帥的子女們也圍在總理的身邊,失聲痛哭。這淚水,既是為他們的父親而流,也是為總理而流。

因為此時的總理,早已不復當年他們看到的那樣康健,賀帥女兒流著淚、抱著總理的脖子說:「總理,你自己要保重身體啊」。

可總理卻說:「我的日子也不多了......」

一句話,把休息室悲傷的氣氛推到了頂點,一個小小的房間裏,響起了一片又一片的哭聲。

就在這震耳的哭聲中,骨灰安放儀式開始了。周總理拿著悼詞,站在了賀龍的遺像前面。

薄薄的一張紙,此時拿在總理的手中,仿佛有千斤之重。也不知是身體難以支撐,還是心情之悲痛,難以掩飾。總之,總理拿著悼詞的手,不停地顫抖。

總理終於強行抑制住自己悲痛的心情,用莊嚴的聲音,將手中的悼詞一個字一個字地念了出來。

對老友的懷念、對四十年友誼的顧戀、對戰友亡故的悲痛,在那一刻,借助著那短短的悼念詞,全部宣泄了出來。

唯至情能動人!在周總理滿含悲痛的聲音下,儀式現場的人又哭成了一片。以哭聲為祭,願賀總安眠!

向賀龍遺像鞠躬致哀,是安放儀式的另一個重要程式。按照喪禮的慣例,一般是三鞠躬,當天大多數人也都行了三鞠躬禮,只有一個人例外。

這個人就是周總理!

因為總理前後,給賀龍的遺像一共鞠了七個躬(也有人說是八個),薛明後來回憶這段往事,對總理的這個舉動也是記憶猶新,她動情地說:「周總理八寶山哭賀龍,他為賀龍鞠了七個躬!」

但至於為什麽要鞠七個躬,薛明不知道,在場的其他人也不知道。而別人,就更不知道了。

斯人已逝,而總理鞠七個躬的原因,也就成為了永遠的歷史謎團。

結語:

周恩來與賀龍,在那個具有偉大意義的偉大歷史事件中,一個是前委書記,一個是總指揮。他們共同開啟了一段全新的旅程,他們之間的命運也因之產生了交集。

在十幾年的槍林彈雨中,在艱難困苦地抵禦外敵、平定內亂中,周恩來與賀龍始終戰鬥在一起,為著同一個理想而奮鬥。

正是因為有無數個他們的存在,曾經積貧積弱的中國,迎來了新生。在新中國的建設之中,他們又鞠躬盡瘁,拋灑了無數心血。

與此同時,他們也不忘互相關心、互相幫扶,走過了許許多多的艱難與坎坷。

可以相見,總理在聽說賀龍病逝之後,是何等地哀傷。

賀龍的骨灰安放儀式上,周總理所念的悼詞裏,有這樣的話:「賀龍同誌是個好同誌......幾十年來為黨為人民的革命事業曾作出重大貢獻」。賀龍能夠參與到中共革命之中,與周恩來有著莫大的關系。

如今,從周恩來的嘴裏說出這樣蓋棺定論的話來,想必賀帥若能聽到,也一定會含笑九泉了。

至於儀式之上,周總理那讓人疑惑的舉動,反常卻也正常。

而其間真意,恐怕只有這兩位老友能夠彼此相知了!

參考資料:

高振普著. 陪伴病中周恩來的日日夜夜.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6.01.

高振普著. 周恩來衛士回憶錄.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01.

戴楚洲.賀龍與南昌起義[J].黨史文苑,2021,(第6期).

石維行.周恩來與賀龍的情誼[J].福建黨史月刊,1997,(第6期).

石維行.賀龍與周恩來的莫逆之交[J].湖南黨史,1997,(第4期).

程世剛.賀龍骨灰安放的曲折經過[J].黨史博采(紀實版),2007,(第11期).

劉振傑,傅學正.賀龍元帥骨灰安放儀式[J].百年潮,2004,(第7期).

本刊編輯部.周恩來向賀龍遺像七鞠躬[J].中外書摘,2016,(第5期).

周總理對賀龍八鞠躬[J].黨史博采(理論版),2002,(第3期).

賀龍與周恩來相交的一首詩[J].天津政協,2011,(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