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曾在毛澤東懷裏痛哭的女子,隱姓埋名40年,晚年因沒錢治病被知曉

2024-07-27歷史

前言

1964年,一部名為【英雄兒女】的愛國主義電影公映,影片中流露的真摯情感得到了大眾的一致好評,就連周恩來也在百忙之中觀看了這部片子,並給予了高度評價。這部電影改編自巴金先生的中篇小說【團圓】,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發生的故事。

影片中一個叫王芳的角色深入人心,劇中的她是一個柔柔弱弱的文工團的女子,而她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民族大義卻是難能可貴的。她不是一個虛構的角色,而是真實發生在北韓戰場上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去認識一下這個平凡的女子。

老人身欠巨款,身份令人咂舌

1994年,河北石家莊病床上躺著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她叫解秀梅。幾天前,她突發腦梗暈倒在地,家人趕忙將其送進醫院,半年內這已經是她第三次被送入醫院了。

醫生費盡心力將她再一次搶救了回來,但是這一次她卻要在醫院接受長期治療,手術的消費已經讓一家人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長期治療的訊息更是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

為了湊到這巨額費用,一家人借遍了所有親朋好友,不斷地打工籌錢,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但還是欠下了3萬多的負債。 在當時來說,3萬塊錢可是一筆巨款。然而,這遠遠不夠,因為費用交不上,醫院下達通知,即將停掉解秀梅的用藥。

兒女們走投無路,想盡一切辦法,他們找到記者,希望可以透過媒體向社會上的好心人籌得一些捐款。雖然在那個時代,互聯網並不像現在這麽發達,但是這已經是他們救命的最後一根稻草了。

由於尚方的報道,解秀梅的事跡曝光在社會上,而且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這一訊息也驚動了省中央,許多領導和群眾們紛紛前來醫院看望這位老人。關於解秀梅的英勇往事也重現在世人面前,她的子女們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母親曾有著誌願軍一等功臣的榮譽......

「女戰士」不畏犧牲英勇救人

解秀梅出生在河北省的一個貧困家庭中,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沒有一個人能免遭戰爭的迫害。解秀梅從小就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小小年紀的她清楚地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那些外來的侵略者,她立誌一定要將這些可惡的侵略者趕出中國。

解放後,解秀梅在村內劇團排練時偶然了解到了劉胡蘭的故事,她被這位女英雄的故事深深打動了。 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像劉胡蘭一樣,成為一個巾幗不讓須眉的女戰士,為人民付出一切,報效祖國。

1948年,剛滿16歲的她興沖沖地告訴父母她想參軍,父母雖然不舍,但也選擇尊重女兒的想法。 於是,年僅16歲的她順利參軍,成為了部隊中的一名文藝兵。 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文工團的工作不是每天唱唱跳跳就完了,她們同樣是冒著炮火用自己的能力去給部隊的戰士們帶來一絲慰藉。

看著浴血奮戰,傷痕累累的戰士們,她們時常會給同誌們縫補衣服,包紮傷口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這一切對她來說,是一件無比光榮的事情。1950年,美國入侵北韓,屢次侵擾中國邊境,抗美援朝戰爭爆發。

解秀梅所在的68軍奉命入朝作戰,文工團的女戰士們也義不容辭地背上行囊,整裝待發。 為了快速趕到戰場,部隊需要急行18天,文工團的女戰士們不願拖部隊後腿,緊緊地跟著部隊的腳步。

身為女子,她們沒有一點嬌氣抱怨,她們的堅韌不輸男子。解秀梅雖然年齡並不大,但戰爭意味著什麽,她卻十分清楚。她主動幫戰友扛米袋,分擔著行李,全然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弱女子。

進入北韓的那段時間,戰士們行軍十分辛苦,然而敵軍的飛機時常在上空盤旋,這種情況下,一刻都不能放松警惕。然而北韓的天氣異常的冷,戰士們又常常是食不果腹,身心乏累的戰士們常常不小心就會犯困。解秀梅振作精神,和文工團的女同誌們唱歌跳舞,想盡辦法給戰士們打氣鼓勁。

解秀梅自編自演快板,將戰爭中發生的事以這種形式表達出來,不僅有著良好的宣傳效果,還深受戰士們的喜愛,行軍帶來的疲勞也被拋在了腦後,她也被評為文工團的行軍勞模。

部隊入朝後,她時常幫忙做飯,到山上挖一些野菜,晚上還會給大家燒水燙腳,解除疲乏。隨著戰爭越打越激烈,傷亡人數也越來越多,醫護人員緊缺,於是解秀梅自告奮勇,主動向上級請示,希望可以到前線的衛生所幫忙照顧傷員。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一個瘦小的身影來回穿梭。

解秀梅不懼危險,全身心地投入到照顧傷員的工作中。 對待傷員,她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般,不怕臟不怕累,親手幫傷員換藥、清洗傷口。 11月的北韓出奇的冷,被送來的戰士們經常是凍得已經沒有了知覺,解秀梅不辭辛苦,用溫水幫助戰士們擦洗身體和手腳,有時還將傷員的腳放進自己袖筒裏取暖。

一次,戰地醫院送來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因為送來的時間過長,他全身上下早已凍得沒有知覺,解秀梅想脫掉他的鞋子幫他取暖,卻發現他為了作戰方便,將棉鞋換成了膠鞋,而此時他的鞋子與腳早已透過冰連為一體了。

解秀梅沒有辦法,她把傷員的腳放進自己的袖套裏,卻發現作用根本不大。她心裏十分著急,這樣下去這個傷員會被截肢的,情況危急,解秀梅也顧不得其他了,她解開自己的棉衣,將傷員的腳緊緊放在懷裏。過了一會,這個傷員緩緩睜開了眼,看著解秀梅這一舉措,他想抽出腳,卻被解秀梅喝住: 「別動!」

看著這一幕,大家欽佩不已,十分感動,隨後她又將戰士的傷口進行了清理,用溫水給他清洗,上了藥裹上了棉布。她盡力地照顧著每一位戰友,給予他們心理上的溫暖,她曾在日記中寫道: 「很多戰士被照顧後,上陣殺敵的決心也更加堅定了!」

1951年11月30日,解秀梅像往常一樣在山上打柴,返回的時候老遠便看到天空上盤旋著幾架敵機,她扔下柴火趕忙向衛生所跑去。她和所有醫護人員不顧危險,沖入大火中,協助各位傷員進行轉移。

將傷員們轉移到防空洞後,眾人剛想喘口氣,有人說:「不好,605團的李永華排長還沒出來。」解秀梅一聽,當即折返回去,她摸進病房,二話不說,鉚足了勁背起了重傷在身的李永華向外跑去。

剛走了出去,兩枚汽油彈在身後爆炸,脆弱的小屋頓時被大火吞噬。火星濺到了兩人身上,解秀梅快速地打了個滾把身上的火滅掉,一旁的李永華沒法動彈,解秀梅趕忙將自己的棉衣捂到李永華身上,火滅之後,解秀梅又趕忙背起李永華在一片火光中埋頭向前跑去。

然而這個弱小的身軀要扛著一個比她重許多的人奔跑是很艱難的,很快解秀梅的體力開始不支,而這時,敵機發現了二人的身影,追著兩人不斷掃射。李永華見情況危急,擔心自己拖累了這個年紀輕輕的女同誌,大聲說: 「快放下我,你趕緊跑,不然我們兩個都會沒命的!」

「不行,我不會丟下一名傷員的,要走一起走。」 解秀梅咬緊牙關,一路磕磕絆絆,摔倒了爬起來,是不是還要躲著敵機的轟炸。眼看就要挺到防空洞,一枚汽油彈再次落下。她立即將李永華扔下,一個轉身撲在了李永華的身上,用自己弱小的身軀護著他。

她沒有想過這一撲會有怎樣的後果,只是條件反射地告訴自己,保護好傷員是自己的任務。炸彈激起的碎石將兩人完全埋了起來。過了一會,頭頂沒有了動靜,解秀梅努力的爬起來,試探性的扒開石土,見敵機確實已經撤退,她趕忙背起李永華,跑進了防空洞。

仔細檢查後,李永華沒有受傷,解秀梅長舒一口氣,如釋重負。而她自己胳膊,手部到處是傷,棉衣褲都被碎石打爛了卻渾然不知。 解秀梅英勇救人的事跡傳到了前線每個角落,誌願軍總部給她記了「一等功」,這一年她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解秀梅在毛主席懷中痛哭

1952年,解秀梅被選為誌願軍回國代表,彭德懷前來送行,他走到解秀梅身邊: 「小鬼,不簡單呀,有點花木蘭的味兒。」 解秀梅聽到這樣的誇獎,害羞的不知道該說什麽,但是內心卻十分高興。

來到北京後,解秀梅跟著代表團到全國各地作報告。她向人們宣講著革命精神,呼籲大家向戰士們學習,用行動來支持抗美援朝,而她自己的事跡也被人們所熟知,還有好多全國各地的人們給她寄來慰問信。

5月份,誌願軍代表團受到了毛澤東的接見,這一天毛澤東的心情十分凝重,解秀梅被安排給毛澤東獻花,她激動地走到毛主席身邊: 「毛主席您好,我代表全體誌願軍向您獻花,我們非常想念您!」

毛主席緊緊地握著解秀梅的手: 「我也很想念你們,感謝你們為祖國作出的貢獻,我們一定會勝利的,以後每年我都派代表團去看你們。」 解秀梅聽著毛澤東像一個父親一般的話語,內心十分激動。

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情不自禁地撲到了毛澤東的懷裏,摟著毛澤東的脖子,放聲痛哭起來。在場的眾人都驚呆了,記者紛紛舉起手中的相機,記錄了這感人的一幕。

毛澤東看著失聲痛苦的解秀梅,神情也更加凝重,閉上了眼睛。 在那一刻,兩人更像是一對父女,解秀梅代表的是所有戰場上的誌願軍,他們都是中華兒女,都是毛主席的子女。

獻花過後,有人提議毛主席給大家簽字留念,解秀梅沒有準備,只得向別人借來紙筆,毛澤東翻看了一下問道: 「這不是你的本子吧?」 解秀梅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毛澤東笑了笑,和他想的一樣。

他拿出筆,在本子的第一頁和第二頁都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毛澤東這麽做是有他的考慮的,本子是解秀梅借的,簽完名她肯定要將簽名的那頁撕下,簽兩個的話她撕掉一頁後,本子的主人也可以留下另一頁,解秀梅也明白了毛澤東的意思。

不久之後,解秀梅再次回到北韓戰場,繼續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工作。在慶祝中國人民誌願軍兩周年紀念大會上,金日成親自接見了100多位誌願軍代表人物,其中包括解秀梅,在大家的建議下,解秀梅舉起酒杯: 「金將軍,我代表誌願軍向您敬酒。」

金日成用中文說道: 「我代表北韓人民感謝中國誌願軍對我們的支援,我們世世代代都不會忘記中國的友誼。」 他舉起酒杯,一飲而盡。金日成說: 「你的情況我聽說了,北韓應該授予你國旗勛章。」

國旗勛章在當時的北韓是最高的勛章,金日成代表北韓人民肯定著解秀梅的功績,也感謝著中國每一位誌願軍對北韓的援助。 後來,北韓授予了解秀梅一級戰士榮譽勛章和三級國旗勛章。

1954年,解秀梅同其他誌願軍一同回國,戰爭也漸漸的過去了,中國改革開放,迎來了新的發展。1964年,電影【英雄兒女】上映,劇中王芳的故事也家喻戶曉,然而這個人物的原型卻銷聲匿跡。

隱姓埋名,心系祖國

戰爭結束後,她將自己的功勛章默默地藏進了櫃子裏,不曾向任何人展示。解秀梅也選擇轉業回鄉,隱姓埋名,不給國家添麻煩 。她繼續在其他崗位上默默無聞的盡著自己應盡的職責,還多次被評為省裏的勞模。

她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悄無聲息的來到一家工廠上班,成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工人。後來她找到了自己一生的歸屬,與丈夫李誌華結婚,也有了他們愛情的結晶,她覺得這樣平平靜靜的過完一生就挺好,而那些曾經擁有的榮譽她也再沒提起。

她一邊照顧著家庭,一邊在崗位上任勞任怨,日復一日,過著平靜且充實的生活。由於解秀梅長期勞累的工作,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差,得了腦血栓之後,她辦理了退休手續,成為了一名家庭主婦。

1994年,積勞成疾的她身體方面也出現了一些異樣。但是剛開始,家裏人只覺得人年紀大了,有些小病小痛很正常的現象,直到她第三次被送進醫院,情況也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面對生死的困境,解秀梅仍然不曾向任何人透露過她的功績。 也許她覺得,作為一名解放軍戰士,做到自己的義務就好了,不應該利用一點點榮譽去為自己謀福利。

政府得知了解秀梅是當年抗美援朝的老戰士,立馬前來慰問,並將其住院期間的費用一並繳納。中央電視台也報道了解秀梅的情況,各界人士也紛紛向解秀梅伸出援手。

人們對這位隱姓埋名的老戰士的事跡深深打動著,他們自行募捐,給解秀梅送來一些補品,營養品,還籌集到高達11萬的募捐款。一家人雖然十分感謝,但解秀梅和丈夫商量之後還是拒絕了他們的好意: 「黨和政府已經給他們做好了安排。」

有關專家也不遠千裏趕到解秀梅所在的醫院,為她的病情尋找治療方案,經過各位專家的合力,解秀梅的病情確實有了好轉,兒女們松了一口氣。看著為自己忙前忙後的人們,解秀梅十分感動,沒想到自己都離開部隊40多年了,還能得到這麽多人的幫助。

在那段硝煙歲月中,像解秀梅這樣的老戰士其實還有很多,在祖國最艱難的日子裏,他們挺身而出,而在和平解放後,他們卻選擇回歸普通生活,隱姓埋名。他們自己承受了戰火的侵蝕,卻給我們留下了勝利的果實。

新中國的成長歷程背後有著千千萬萬個英雄,也許我們不記得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但我們卻永遠忘不掉那些在戰火中前赴後繼的身影,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身份——中國的戰士,人民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