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韓戰時,蔣介石曾三次圖謀出兵北韓戰場,為何均被美國拒絕?

2024-07-28歷史

1949年12月10日,在人民解放軍的隆隆炮聲中, 蔣介石 從成都倉皇而逃,乘坐飛機直抵台北。

至此,號稱擁有800萬大軍的國民黨政府在大陸完全土崩瓦解,徹底失敗,中國歷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敗逃台灣後的蔣介石猶如驚弓之鳥,稍有風吹草動,便驚恐不安,再加上美國總統 杜魯門 曾公開發表放棄台灣的談話,這無疑使得蔣介石雪上加霜,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境地。

即使這樣他依然沒有放棄重回大陸的想法,在冷戰愈演愈烈的情況下,蔣介石痛下定決心對國民黨和軍隊進行脫胎換骨般的改造,一心一意的積蓄力量,以待時局變化。

蔣介石將自己所有的翻盤希望全都寄托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上,他對於戰爭的渴望可以說是迫不及待,望眼欲穿!

1950年6月25日,韓戰突然爆發,世界各國一片嘩然。

此時正在台北內介壽館出席總理紀念周活動的蔣介石收到蔣經國等人的匯報後,露出了得意的微笑,情不自禁地感嘆道: 我們的時機可能要來了!

正當躊躇滿誌的蔣介石企圖以北韓戰場為踏板,借助美軍的力量進入中國東北,進而達到重返大陸的計劃時,現實卻不折不扣地給他潑了一盆又一盆涼水。

在整個韓戰期間,蔣介石曾三次提出派遣其最精銳的52軍入朝作戰,為何最後都沒有成功,這裏面又有著什麽樣的謀劃?作為蔣介石最親密的盟友,美國又是什麽態度呢?

韓戰爆發,蔣介石首次圖謀出兵北韓戰場

1950年6月25日淩晨五點,還在睡夢中的駐日盟軍最高司令 麥克阿瑟 突然被聯絡官 費爾德 上校叫醒,他通報的一則訊息瞬間令麥克阿瑟困意全無: 根據南韓總統李承晚的緊急電報,北韓半島已經發生戰爭,北韓軍隊全面突破三八線,南韓軍隊阻擊不力,傷亡慘重。

得此訊息,麥克阿瑟立即同此時正在東京的國防部長 莊遜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布萊德雷 上將和聯合國軍司令部參謀長 娜斯塔德 中將等人進行磋商,同時還將這個訊息通告給了台灣的蔣介石。

那一天,已經63歲的蔣介石攜夫人 宋美齡 在陽明山官邸晨禱完,正準備乘車前往 台北市內介壽館出席總理紀念周活動。

就在他將要踏上汽車的那一刻,只見 蔣經國 帶著周至柔、葉公超等人迎面匆忙趕來,看到他們急沖沖的樣子,蔣介石的心中明白這是有大事發生了。

這些年來,蔣介石對於這種場景早已見怪不怪,不用問,他就知道,屬下們要匯報的「要事」顯然都是讓他心煩的敗績,因此他對蔣經國一行人並沒有什麽好臉色,直接批頭就問:「 你們匆忙來此有何急事?

周至柔看到蔣介石面色陰沈,不敢怠慢,急忙將美軍通報的訊息向其報告。

蔣介石聽完,臉色瞬間由陰轉晴,露出得意的微笑,他日夜所期待的戰爭終於來了!當天晚上 ,在陽明山官邸召開的緊急軍事會議上,他就做出了出兵北韓的決定。

派遣軍隊出兵北韓,這無疑是蔣介石「重返大陸」的一次圖謀。

蔣介石將這次韓戰視為其重返大陸的一個天賜良機,如果他能順利將部隊派到北韓半島, 到那時完全可以借助美軍的力量由北韓進軍中國東北,由此開啟一個缺口,然後再由東南沿海登陸,形成南北夾擊的局面,從而達到重返大陸的計劃。

很快,蔣介石向麥克阿瑟復電,表示自己將派遣國民黨最精銳的第52軍馳援南韓,一經批準,第52軍3.3萬名官兵可在五天內經空中和海上投入北韓戰場參加戰鬥,同時又透過外交程式向美國總統杜魯門提出了這項建議。

為了能盡快實施自己重返大陸的計劃,蔣介石迅速進行戰前動員,國民黨陸軍總司令 孫立人 根據蔣介石命令,任命 郭永 為52軍軍長, 王楚英 任參謀長,具體負責出兵北韓的組織準備工作。

同時,在召開的陸軍總部作戰會議上孫立人又派遣參謀次長侯騰、陳麓華、王楚英等四人組成參謀團,在美軍聯絡組的協助下飛往釜山,同美韓雙方商定第52軍入朝參戰適宜。

就在蔣介石滿心歡喜地為出兵北韓進行作戰準備之時,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卻在這一刻猶豫了。

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布萊爾大廈召集國防部長莊遜、布萊德雷、柯雷斯等人開會,在會議上莊遜代麥克阿瑟向杜魯門提出批準蔣介石派遣部隊赴朝參戰的建議。

這是杜魯門第一次聽到關於蔣介石方面要求出兵北韓的建議。

國防部長莊遜、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等人考慮到韓戰的實際需要和軍事部署,對於麥克阿瑟的提議持積極態度,就連杜魯門都表示:「 這是一個很不錯的建議,美國應當接受蔣介石出兵北韓的建議的。

這一切仿佛都是水到渠成,蔣介石的「美夢」很快就要獲得實作。

不過,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國務卿 艾奇遜 卻在此時提出了反對意見。

在他看來,台灣是易遭進攻的地區之一,所以美國才派遣第七艦隊去防衛,一邊美國花錢防衛這個島嶼,一邊這個被保護者又派遣軍隊去保護別人,這聽起來讓人感到十分荒謬。

如果蔣介石的軍隊出現在北韓戰場上,那麽臨近的新中國就有可能派遣軍隊參戰,這樣一來,韓戰就會進一步擴大,局勢發展也難以控制,這對美國的利益來說是得不償失的,畢竟解放軍的戰鬥力在解放戰爭時他們可是有目共睹的。

自己的鐵桿盟友英國和加拿大同樣持有反對意見,此時的英國已經宣布承認了新中國並建立了代辦級外交關系,如果他們和國民黨的軍隊在北韓並肩作戰,原本趨於穩定的香港問題和英國在遠東的利益將會受到極大的損害。

最終在艾奇遜的強烈反對下,杜魯門謝絕了蔣介石出兵北韓的要求。

訊息傳到台北,蔣介石氣得面色鐵青,盡管他對這個結果十分失望,但是也無可奈何,只得命令在松山機場待命了三天的先遣團各返原防。

蔣介石首次提出參戰北韓的要求,就這樣被美國政府拒絕了。

麥克阿瑟苦心經營的「聖誕節攻勢」慘敗,蔣介石第二次圖謀出兵北韓戰場

1950年7月7日,麥克阿瑟就任「聯合國軍」司令,率領美、英、法、加、土等15國軍隊強勢介入北韓內戰,戰爭進一步升級。

而「偏安一隅」的蔣介石只能老老實實地充當一名看客,幻想著自己還有機會能夠實作自己的圖謀。

自從美軍第十軍於仁川登陸後,北韓人民軍節節敗退,北韓戰場的勝利天平瞬間傾斜。

面對來勢洶洶的「聯合國軍」,與北韓一衣帶水的新中國多次發出嚴重聲明,警告美軍不要跨過三八線,避免將戰爭擴大。

周總理亦曾多次透過公開場合或者外交渠道不斷向美國發出警告:

「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但是這些強硬的聲明卻被杜魯門當成了「外交訛詐。

1950年10月7日, 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麥克阿瑟不顧新中國的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一舉攻占平壤,甚至公然派出飛機轟炸中國邊境,一度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

美帝主義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人民領袖毛主席一聲令下,數十萬人民誌願軍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赴朝參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首戰雲山、溫井,誌願軍地突然出現給急頭冒進的美軍精銳騎一師當頭一棒,讓麥克阿瑟大吃一驚。

再戰清川江、長津湖,誌願軍將士展現出了頑強的戰力和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精神,重創美軍精銳陸戰第一師,殲敵36000余人,殺得美軍一路向南潰退120余公裏,拱手讓出三八線以北地區。

11月28日,美第八軍遭到人民誌願軍包圍,受到了猛烈進攻,傷亡慘重,擇路而逃。

此時在北韓戰場上,麥克阿瑟統率的「聯合國軍」只有10萬余人,而中共方面的誌願軍則有26個師30余萬人,還在中國東北還集結了20萬的預備軍,深感兵力捉襟見肘的麥克阿瑟為了挽回敗局,再一次想到了蔣介石的部隊。

為此他自作主張給蔣介石發去了電報,請其仍派第52軍前往北韓戰場, 同時又要求蔣介石迅速組織一個參謀顧問團先行趕赴北韓,與正陷入重圍的美軍第八集團軍軍長沃克商討第52軍投入戰場後的有關事宜。

麥克阿瑟的這封電報讓蔣介石再次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他一方面按照麥克阿瑟的要求再次派遣侯騰等人前往漢城,同聯合國軍參謀長諾斯塔德和第八軍參謀長柯爾交換有關國民黨出兵北韓的問題,並簽署第52軍出兵北韓的備忘錄。

另一方面又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命令入朝參戰的第52軍在24小時之內完成出發準備。

11月30日下午,周至柔向蔣介石報告: 海軍的7艘運輸艦和三艘貨船已經開進基隆港,30架C-47運輸機也已在新竹和松山機場就緒。

蔣介石隨即命令郭永率領52軍於12月1日前往指定地點集合,換裝由日本運來的美式裝備,王楚英率領指揮部在松山機場待命。

第52軍入朝參戰事宜全部準備完畢,只待白宮方面一聲令下,三萬余名國軍士兵就能立即出發。

結果從12月1日開始一直等到6號,整整六天的時間,蔣介石都沒有收到美國方面的「恩準」,三萬多名士兵只得在集結區域日夜整裝待發。

原來,就在蔣介石滿心歡喜地實施自己計劃的時候,美國方面也在對這個問題激烈討論著。

這一次,國務卿艾奇遜對此依然持反對意見。

作為參戰方,美軍已經在戰場上接二連三的失利,這讓美國人見識到了人民誌願軍的強大戰力,對戰爭的發展持悲觀態度,他們希望麥克阿瑟可以先穩定北韓戰局,在軍事上守住一條可以守得住的防線,以便美國在聯合國中對新中國施加壓力。

艾奇遜的意見得到了參謀長聯席會主席布萊德雷和陸軍參謀長柯林斯的認可,他們也認為如果這個時候蔣介石出兵北韓,勢必會引起蘇聯的介入和新中國的增兵,想要早日結束戰爭的美國人不會坐視韓戰進一步擴大。

而且在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打擊下,美國軍方對於蔣介石部隊的戰鬥力持有懷疑態度,要知道他們曾經可是誌願軍的手下敗將,敗的可謂是一塌糊塗啊。

最終在艾奇遜、布萊德雷等人的反對下,蔣介石第二次出兵北韓的企圖再次破滅。

隨著親蔣的麥克阿瑟被解除軍職,蔣介石對於出兵北韓一事也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克拉克就任「聯合國軍」司令,蔣介石第三次提出出兵北韓

直到1952年的4月事情又一次出現了轉機。

時任「聯合國軍」司令李奇微被調往歐洲,原美軍陸軍野戰部隊司令 克拉克 接任聯合國軍司令。

當克拉克從意大利赴任東京後,他驚愕地發現日本的防務極其空虛,除了自衛隊七萬余名警察外,竟無一支美軍地面部隊,他認為日本處在中國和蘇聯兩大社會主義國家的威脅下,如此防務令人十分震驚。

不過在北韓戰場上美國已經投入了他所有陸軍兵力的三分之一,已經到了無兵可派的地步。兵力的捉襟見肘,使得他們根本顧不上日本的防務,於是又刮起了一陣「台灣出兵北韓接替美軍」的風聲。

這讓早就心如死灰的蔣介石再一次心動起來。

很快,蔣介石出兵北韓的問題迅速在華盛頓、東京、台北三地展開激烈的討論

這一次的建議就連「聯合國軍」司令克拉克都躊躇滿誌,在沒有得到白宮明確的回復下,他就十分自信地對蔣介石吩咐說這一次總統和五角大廈對我的建議十分重視,望早日做好出兵的準備。

經過前兩次的挫折,蔣介石對於克拉克的大話並不抱多大的希望,但為了配合克拉克,他還是命令孫立人再次將第52軍拉了出來,一如前兩次一樣讓他們做好參戰的準備。

有時命運就是喜歡這樣捉弄人,這一次還未等到白宮方面下定決心,南韓總統 李承晚 卻率先跳出來,提出了異議。

此時的北韓戰場在經歷過五次戰役後已經趨於穩定,敵我雙方在三八線附近互有攻守,邊打邊談成為常態,大規模戰役很難發生,小規模軍事進攻成為雙方政治博弈的重要籌碼。

在這種背景下,李承晚認為,美國與其讓國民黨出兵,還不如進一步加強和充分利用南韓的軍事力量,而且蔣介石出兵北韓戰場,失真南韓的利益。

李承晚的意見得到了美國五角大廈的認同,而且艾奇遜依舊對這個建議持有反對意見,在他看來此時的北韓戰局已經趨於穩定,沒有足夠的事實和沒有必要能夠說明派遣國軍入朝作戰可以改變戰局。

杜魯門在考慮了同樣持反對態度的艾奇遜的意見後再次拒絕了克拉克的請求。

對於這個結果,蔣介石似乎已經知道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內心並沒有太多的波瀾。

在整個韓戰過程中,特別是在美軍軍事慘敗的緊要關頭,面對擁有三萬生力軍的蔣介石提出的入朝參戰請求,美國政府接二連三的全部拒絕,這似乎讓人感到十分費解。

但是透過現象去深入剖析美國政府決策的深層原因來看,這與其全球戰略息息相關。

如果將蔣介石的軍隊投入北韓戰場,雖然能在戰場上為美軍的行動緩解一部份壓力,但這也為新中國的全面出兵北韓提供了理由,就有可能進一步引起美國和蘇聯這兩個超級大國在亞洲的正面沖突。

當時的美國並沒有足夠的實力與蘇聯進行大規模戰爭,一個中國人民誌願軍就已經讓美國手忙腳亂了,再來一個同樣擁有核武器的蘇聯和全面投入戰爭的中國,最後的結局他們自然明白。

對於蔣介石的「圖謀」,白宮的政客們也是看的一清二楚,他們不會坐視美國犧牲自己的利益而使蔣介石從中漁利。

再者,美軍支持蔣介石出兵北韓,將會損害鐵桿盟友英國在香港、印度及亞洲其他殖民地的利益

美國不會為了蔣介石出兵北韓的局部利益,損害同西方主要盟國之間的關系,稍有不慎就會造成西方軍事同盟的瓦解,危及他的歐洲戰略利益。

其三,當時美軍的軍事戰略重點位於歐洲,亞洲方面主要采取戰略防禦態勢,台灣就是其亞洲防禦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防禦點,在其構建的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澳洲防禦島鏈中屬於重要的一環。

如果蔣介石貿然出兵北韓,必然會導致自身防禦力虛弱,台灣有可能陷落,進而對美軍西太平洋防禦和海上交通線造成極大的威脅。

縱觀美國全球布局不難發現,蔣介石出兵北韓是必然不可能實作的,在美國全球戰略棋盤上,他始終是一步走不出去的死棋。

反觀歷史,縱使蔣介石真的得到美國「恩準」出兵北韓,他不可能也必然不會達到進兵東北的目的。

作為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的美軍尚且在英勇的中國人民誌願軍手上占不得便宜,何況還是曾經手下敗將的國軍呢。

不管他是否武裝到牙齒,不管是否訓練有素,他們始終都邁不過人民誌願軍構築的「鋼鐵長城」,國民黨出兵北韓只是徒增炮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