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曾為周恩來開20年專機的張瑞靄,晚年回憶起周總理說了這8個字

2024-07-28歷史

不同於毛主席出行愛坐火車,周總理出行最喜歡也最常選擇的交通工具是 飛機 ,一來速度快、效率高,符合他一貫的行事作風,二來他的身體竟出奇地適應飛機,飛機上不恐高、不失眠、不害怕,遇到強氣流一般人都會心跳加快,他卻主動拉開擋板去欣賞窗外暴風雨,這種強大心理素質不是一般人所具備的。

新中國成立後,考慮到周總理常常要飛國外參加外事活動,為了安全黨中央便給他配備了專機,一來用著方便二來也更安全,有了專機之後,下一步就是挑選飛機駕駛員,這個人選是非常關鍵的,不僅要求飛行技術過硬,還要求有較高的政治素養,人人都想給周總理開飛機,因為這將是至高無上的榮譽,最終 張瑞靄 成為了這個幸運兒。

從1954年到1974年,張瑞靄給周總理開了20年的飛機,不僅見證了周總理為了新中國日夜操勞的20年,同時也見證了中國民航20年的高速發展史。

他確實是太幸運,不過,這種幸運並不是從天而降的,為了等來這個運氣,他經歷了父母雙亡,經歷了戰爭的考驗,經歷了殘酷的淘汰,回顧他的一生,可以肯定的是張瑞靄值得這個榮譽。

一、來自山東的農村娃

張瑞靄1925年出生於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這是一個有名的織布縣,張瑞靄的爸爸、爺爺、太爺爺連續三代都以織布為生,不過他們雖然日夜勞作省吃儉用,但在當時的封建時代,被剝削階級很難有翻身的一天,所以他們家裏始終很窮,等到張瑞靄出生後,其父母下定決心無論如何要送兒子上學,爭取以後別再當窮人。

張瑞靄的父親每天除了織布還兼著種地,偶爾還幫別人擡棺材貼補家用,可以說幾乎每天都在辛苦賺錢;而張瑞靄的母親也和中國廣大的傳統女性一樣,勤勞善良內斂,悉心照料著一家人的生活。

本以為日子終究會慢慢好起來,可命運與他們開了個大玩笑,1929年張瑞靄不到4歲時,父親身體突然垮掉了,之後沒幾天便不幸去世了,這突如其來的劇變讓母子二人幾乎沒有任何心理準備。

家裏突然失去了頂梁柱,很長一段時間母子二人都無法接受,他們日子過得更苦了,幾年時間裏張瑞靄沒吃過幾頓飽飯,不過即便如此,張瑞靄母親依然不願放棄對兒子的教育,在張瑞靄6歲時,她東拼西湊送他上了私塾,這在當時農村其實是很少見的,張瑞靄母親無疑是在破釜沈舟。

送走兒子後,張瑞靄母親更加沒日沒夜地織布、種地,希望盡可能多賺些錢留給兒子,可沒曾想老天實在是太不公平,丈夫剛去世沒幾年,她又病倒了,而且是極嚴重的病,她甚至連去醫院買藥的錢都舍不得花,甘願躺在床上等死。

得知母親病危之後,張瑞靄像瘋了一樣往家裏跑,他趴在母親的床前緊緊握住她的手,哭著祈求她不要死,而他母親當時已經說不出話,只能滿含熱淚盯著眼前8歲的兒子,即使內心充滿不舍,最終依然躲不過死神的召喚離開了這個世界。

母親的死給張瑞靄造成了沈痛的心理打擊,似乎一夜之間他便長大了,他很清楚父母都是因為沒錢治病才死的,這不是天災而是人禍,於是小小的張瑞靄立誌以後要成為一個強大的人,給父母爭氣。之後,他在叔叔、奶奶的接濟下勉強又上了幾年學校後,便無奈輟學回家了,從此過上了只能依靠自己的生活。

二、農村娃當了大官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張瑞靄的家鄉山東高青縣成了抗日根據地,村子裏經常可以看到穿著軍裝的八路軍,他們幫村民挑水、掃院子、餵豬,什麽臟活累活都搶著幹,獲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評,張瑞靄更是八路軍的小迷弟,他常常跟在八路軍屁股後面跑,想和他們一起扛槍打仗,一起殺鬼子,這仿佛成了他的終極夢想。

從1937年到1941年,張瑞靄憑借著身上一股子不怕死的勁兒,常常冒著生命危險主動給八路軍當交通員傳遞資訊,如此一來便受到了駐地部隊一些領導的關註。

他們主動找到張瑞靄,問他有沒有興趣加入共產黨當八路軍,張瑞靄幾乎是一秒鐘沒有猶豫就答應了,他8歲就沒了爹媽,這些年過得都是什麽樣的苦日子只有自己清楚,如今能加入共產黨這個大家庭是他最渴望的事情,因為他知道共產黨是代表窮人的,是為窮人說話的,他張瑞靄是窮人,所以他加入共產黨是絕對正確的。

於是在1941年7月,年僅16歲的張瑞靄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第二年又如願成為了一名八路軍。

昔日的夢想終於實作了,他心裏比誰都高興,在八路軍部隊裏,他幹最苦的活,打仗沖在最前面,很快便從副班長升到連指導員,之後又從連升到營級幹部,真得當上了父母夢寐以求的大官。

訊息傳來村裏炸開了鍋,誰會想到這個從小失去父母,真正吃著百家飯長大的苦孩子最後能有這樣大的出息,張瑞靄一時成了村裏的名人。

不過發生在張瑞靄身上的奇跡還遠沒有結束,就在他當上了副營級幹部後,竟又「搖身一變」去學開飛機了,這一次不止村裏老鄉不相信,就連他自己也完全沒料到。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新中國首任空軍司令劉亞樓開始組建空軍,這第一步便是培養飛行員,為此他在全國各個部隊裏挑選了幾萬名官兵,從體檢到訓練到考核,最後留下來的只有不到三四百名,很幸運張瑞靄成為了其中一員,1950年的夏天,他正式告別陸軍的生活,踏上了成為一名優秀空軍的道路。

三、正式成為飛行員

1950年8月,年僅25歲的張瑞靄背上簡單的行囊,來到了「冰城」哈爾濱,在這裏他度過了痛苦而又難忘的兩年,完成了從陸軍到空軍的完美轉變。

記得剛進哈爾濱第一航校的時候,和其他學員一樣,張瑞靄幾乎什麽都看不懂,公式看不懂、定律讀不懂,就連教練的話都聽不懂(因為是蘇聯教練),所有人都非常受挫,可以說第一個星期便淘汰了好幾百號人,好在張瑞靄堅持下來了,因為他有個偉大夢想,他想像雄鷹一樣在空中自由翺翔。

有了信念之後,張瑞靄克服了前期對理論知識的恐懼,一個公式一個公式背,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那兩年時間裏他寫了幾十本學習筆記,每天第一個起床的是張瑞靄,每天最後一個睡覺的也是張瑞靄,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戰勝了這些復雜枯燥的專業知識考試,成功走到了真實的飛機的面前。

第一次上飛機的時候,張瑞靄激動地在飛機上左摸摸又摸摸,恨不得馬上飛上天,教練似乎也看出了他的心思,有意鼓勵他說,只要好好學,你很快就能擁有自己的飛機。

然後,在教練手把手地指導下,從如何操縱起飛、如何降落、如何投彈、如何處置險情,張瑞靄學得比任何人都要更認真、刻苦,無數人熬不過這個坎都選擇回連隊,張瑞靄卻沒喊過一個難字,他憑借自身努力順利透過航校的初級、中級、高級三種飛機考試,順利成長了一名合格的飛行員。

1952年6月,張瑞靄順利從航校畢業,被分到了空軍駐四川某部擔任運輸機飛行員,本以為是一次再正常不過的工作調動,沒想到這次四川之行,讓他收獲了一個美麗的成都姑娘,最終與她結為伴侶。

初到四川他非常不適應當地氣候,先是腸胃炎後是淚囊炎,不到一個月跑了四五次醫院,本是一件非常難過的事情,可沒想到他遇見了同樣因鼻炎住院的某部文工團演員 王瓊瑤

這個女孩穿著一身陸軍軍裝,氣質非常好,長相也很漂亮,張瑞靄可以說是第一次看到她就喜歡上了,他主動和王瓊瑤套近乎,當時張瑞靄已經27歲了,心裏十分渴望找到一個終身伴侶。

他們年齡相仿,又同在部隊工作,20歲的王瓊瑤對飛行員也非常崇敬,很快他們便互生愛意,出院後也一直保持著書信聯系。

然而就在他們陷入熱戀的時候,一紙調令讓他們被迫分隔兩地,1953年秋張瑞靄被調到了北京,而王瓊瑤則繼續留在四川。張瑞靄被授命組建中國第一支飛行大隊,這本是一件大好事,可沒曾想張瑞靄卻無法高興起來,因為他心愛的姑娘遠在異鄉。

後來思來想去,張瑞靄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在到北京後不久,主動將自己的戀愛情況報告給了上級,直接懇求了組織幫助自己解決婚姻大事。

因為對方也是軍人所以這事情其實很好辦,張瑞靄所在的民航局很快便聯系到了王瓊瑤所在的部隊,直接討論是否可以將王瓊瑤調任北京。

這一次上天也十分眷顧張瑞靄,他喜愛的姑娘很快便來到了自己的身邊,1954年6月兩人在北京舉行了正式婚禮,之後他們相守了一生。

四、給總理開飛機

1954年註定是張瑞靄一生難忘的年份,先是在這一年6月與心愛的姑娘步入婚姻殿堂,後又在這一年底遇見了此後半生的貴人—— 周恩來

1954年底,張瑞靄從空軍大隊調任總理專機機長,這是一份至高無上的榮譽,但與此同時也是一份責任深重的擔子。

記得初次見面,張瑞靄非常緊張,總理問一句他答一句,握手的時候掌心全是汗,周總理卻一臉輕松,他看著眼前這個山東大漢說,你放心開,以後我就把性命交給你了!很多年後張瑞靄再回憶起這句話時,仍然覺得心裏暖暖的,正是周總理的無限信任才讓他更有信心和勇氣。

從1954年到1974年,張瑞靄給周總理開了20年的飛機,其中發生過無數次令人難忘的事件,其中最難忘的便是第一次帶著周總理進行國際遠洋飛行,這不僅是他飛行技術的證明,更是國家實力強大的證明,時間大概是1965年6月。

在1965年之前,因為國際政治關系,很多國家沒有和中國建交,自然也就沒有開通國際航線,因此張瑞靄平常只能開一些近的國際航線,比如泰國、印度之類的,而周總理如果想要去遠一些的國家,都只能租用別國的飛機,由此總面臨一定的風險,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克什米爾公主號」恐怖襲擊事件。

1955年,8名參加亞非會議的中國人在此次事件中遇難(飛機被安裝定時炸彈後爆炸墜海),不僅震驚了國際,更加震驚和警醒了中國民航部隊,這是一場本可以避免的災難,正是因為中國自己的飛機無法擔負遠洋飛行,才給了恐怖分子可乘之機。

中國民航什麽時候才能獨自承擔遠洋飛行任務?周總理什麽時候能乘坐我們自己的飛機遠洋飛行?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就像是一記警鐘,讓張瑞靄更加明白了自己身上肩負的任務。

在那之後他們更加刻苦地訓練,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證明自己,10年之後他們終於等到了,1965年中國國際環境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中國民航飛行員也已經足夠成熟,他們終於迎來了首次國際遠洋飛行,目的地是非洲。

為了這次飛行,張瑞靄和其他機組人員進行了無數次推演、試飛,準備無數個應急預案,才徹底放心載著周總理飛上藍天。

這是張瑞靄成為飛行員以來,飛得最遠的一次,歷時14天,飛行超44361公裏,途徑12個國家,在8個機場起降,很多年之後,當張瑞靄再回想起這次飛行時,他依然無法忘懷周總理在起飛前對所有人說的話: 「我們一定要飛出去,我跟你們一起來實踐!」

從那以後,周總理無論飛多遠的國家,都只乘坐我們自己飛行員開的飛機,而張瑞靄總是其中周總理最信賴的飛行員,途中無論遇到多麽顛簸的氣流,他都保持氣定神閑毫不慌張,因為他相信張瑞靄有能力處理好這一切,正是他的這份信任讓張瑞靄無怨無悔地跟著周總理「走南闖北」。

再後來當張瑞靄退休後,曾有很多與航空有關的部門,邀請他做顧問並允諾了高額的報酬,但張瑞靄都一口回絕,他說我不能做有失晚節的事情, 錢財事小,責任事大 ,這個是他從周總理身上學來的,他一輩子都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