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79年,台灣老兵瞞著妻兒寫信回大陸,原配:你下屬照顧我們30年

2024-04-23歷史

1979年,一封書信漂洋過海,送到了位於湖南省黃泥村的一家破破爛爛的小房子的主人手上。拿信的人手指纖瘦粗糙,因為情緒激動而微微顫抖著。

這是台灣逐漸與大陸交流之後,時隔三十年,一位國民黨退伍老兵向遠在湖南老家的妻子陳淑珍送來了離開家鄉三十年後的第一封信件。

圖片源於網絡

信中先交代了自己已經在台灣再娶,並勸糟糠之妻再找良人委身。本來滿心歡喜的陳淑珍心裏一涼,當即寫了一封回信,寫道: 「多謝掛念,庹長發已經照顧了我和兩個兒子三十年。」

庹長發無怨無悔照顧陳淑珍和孩子半輩子,不求任何回報, 那麽這位庹長發究竟是誰?他與陳淑珍夫妻倆又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勤務兵

1949年,百萬雄獅過大江,也預示著老蔣的敗局即將落下帷幕,他一邊收拾細軟準備逃至台灣,另一邊也將撤離命令下發到部隊中去。 其中就有時任國民黨中級將領的易祥。他將妻兒三人安頓在湖南老家,並交待當時手底下最為信任的的勤務兵代自己照看好妻兒,便匆匆趕赴台灣了。

圖片源於網絡

而這個勤務兵便是 庹長發

1938年,14歲的庹長發在出門放羊的路上被抓了壯丁,充軍的日子並不好過,能活下來的更是不多,許多人撐不下去,死在了去軍營集合的路上,而他們的補貼,醫療費,則都落入了 「長官們」 的口袋。

庹長發被迫出生入死,茍且偷生。就在這時,當時還是個小軍官的易祥出現了,他在一眾飽受折磨的新兵中,選中了老實巴交的庹長發。

當時他說: 「我看這個小兵不錯,把他調來我手底下做事吧。」 於是庹長發便成了易祥手底下的一名勤務兵。

庹長發時常感念易祥的恩情,因此對於易祥的命令,他通常都是無條件服從 ,甚至有些盲目崇拜--因為在當時那個顛沛流離,舉目無親的日子裏,是易祥拉了他一把。

圖片源於網絡

而他將易祥對他的好記了一輩子,哪怕是到了他九十多歲的時候,依舊常常念叨著這位曾經的上司的好,說的最多的話便是: 「對我好,不罵人,不打人。」

說起易祥的祖上在老家是個破落地主,易祥年輕的時候讀書還不錯,考上了南京大學,卻因為付不起學費而不得已去了免費入學的黃埔軍校。然而令易祥沒有想到的是,僅三年的時間,學業還沒有結束便被安排上了戰場。

成了國民黨的一名軍官之後,易祥迎娶地主的女兒陳淑珍為妻子,夫妻二人育有兩子,大兒子叫易浩光,小兒子易浩明,小兩口過著尋常夫妻的生活。隨著國民黨的敗局已定,所有軍官都被要求撤往台灣,接到命令的易祥不得不做出決定,可他提出要將小兒子送人撫養的選擇被妻子一口否定。

圖片源於網絡

陳淑珍無法忍受骨肉分離之痛,最終選擇留在老家獨自撫養兩個孩子!

1949年,湖南省邵陽一個村莊出現惹人註目的一行人,為首的男人一襲軍裝,軍帽上明幌幌的國民黨標誌,惹來村民的指指點點。男人身後跟著一對布衣男女,女人懷裏抱著一個男嬰,手中還牽著一個男孩。

為首的男人便是易祥,他將妻兒安置來邵陽老家,臨走前他將勤務兵 庹長發 叫到身前,言辭懇切的告訴他: 「我將妻兒都托付給你了,你一定要保護好他們,不出三年,我一會回來!」

圖片源於網絡

然而這個承諾卻永遠都沒有實作,在之後的日子裏,庹長發又是如何堅守承諾的呢?

堅守承諾

易祥將妻兒托付給庹長發後便離開了,但他始終記著長官的話,也記著自己的承諾: 「請長官放心,我一定盡職盡責完成您交待的任務,無論如何都不會讓太太受委屈。」

在其後的人生中,他時刻牢記著承諾,可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易祥的離開並不是三年,之後的三十年,他都沒能回到大陸。

內戰結束後,村民們對國名黨軍官家屬陳淑珍及她的兩個兒子頗不待見,等易祥的老爹去世之後,大家對於陳淑珍更是冷潮熱諷,甚至一度要將母子三人趕出村去。

圖片源於網絡

每當這時,庹長發總是第一個出來維護她們母子三人,是庹長發跪在村長面前,求村長出面將她們留下,村長看他們可憐出面說了幾句,這件事才作罷。

但他們的生活仍然過得很艱辛,陳淑珍曾是封建時代典型的大家小姐,讓她讀書寫字很容易,但要她下地做農活來養活兩個兒子,比登天還難。

好在有庹長發在,陳淑珍家分到的耕地,基本由他一人包攬了,為了借頭牛來耕一天地,他往往要去幫人家做三天的農活。 即使這樣,四人的生活仍然吃不飽穿不暖,為了讓兩個少爺吃飽,庹長發省下口糧,將自己餓得面黃饑瘦。

大娃到了該讀書的年紀,每天要徒步在山路上走10多公裏才能到學堂。庹長發心疼大娃的一雙腳,拿隊上剛發的解放鞋給他穿,鞋碼大了,就讓他把鞋帶綁緊。庹長發自己,卻光著腳在地裏幹活,不知疲憊地揮舞著鋤頭。

圖片源於網絡

而彼時的易祥在台灣也不好過,一開始他是打算等在台灣安頓好後,便將妻兒一並接到台灣來,一家人團聚,雖然不富裕,但好歹和和美美。然而等到身在台灣後,他卻發現日子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麽好!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還一直叫囂著要 「光復大陸」 ,而這錯誤信念也時時刻刻被灌輸到這些國民黨軍官的耳中,是以易祥一直都認為離與家人團聚不久了。

於是在拿到由國民黨所頒發 「戰士授田證」 後,易祥喜滋滋地在證上寫上了自己長子 「易浩光」 的名字,然而這一場如鏡花水月一般的夢境終有一日會破滅,他沒有等到 「三年反攻」 和家人團聚,卻等來了台灣封鎖和大陸來往的訊息。

至此三年又三年,眼看與心愛之人相聚遙遙無期,到後來連一封信件也寄不出去了,與家人的聯絡至此全都斷了。

圖片源於網絡

最初的時候,易祥還堅守著要回到大陸的信念,看著身邊的戰友接二連三的放棄等待,並都在台灣當地再婚生子,他也沒有動搖。一直到年歲漸長,才在戰友的介紹下與當地一位女子結了婚。

此後一直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在他的認知中,過去了這麽多年,妻子應該也像他一樣組成了新的家庭。那麽他為何會在1979年想起要給原配妻子寫信呢?因為這封信又鬧出了怎樣的風波呢?

遠方來信

1979年,大陸與台灣恢復來往的訊息傳進了兩岸人民的耳中,闊別大陸已久的兒郎翹首以盼的在家人的陪同下回到了大陸,而此時的易祥卻在家中很是躊躇,他一邊想著要回到大陸,一邊卻不敢與現在的家人說。

圖片源於網絡

原來在與現任妻子結婚時,易祥並沒有告知他早已在大陸結婚生子,如今貿然說出,他擔心會影響家人,可他的異樣卻還是引起了女兒易若蓮的註意。

隨後,易若蓮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找到了父親深埋在櫃子底部的一個包裹,裏面有一張被折疊完好的授田憑證,那是易祥隨國民軍初到台灣時,蔣介石為軍中將士承諾回到大陸安排的田產證明。

這憑證本早該作廢,可卻被易祥小心珍藏,易若蓮註意到上面的一個陌生的名字-易浩光。她不解地拿著憑證去詢問父親易祥,而易祥卻含含糊糊糊地說了一句: 「許是工作人員搞錯了。」

圖片源於網絡

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很快,妻女二人就發現了易祥給大陸寄了一封信,而收件人正是陳淑珍!最終在家人的逼問下,易祥說出了自己在大陸已有原配並生有兩子的事實,經受不住打擊的現任妻子大鬧一場。

而另一邊接到信件的陳淑珍,本來滿是歡心,卻在看到信的內容後猶如被一盆冷水澆的透心涼,但很快她就接受了,畢竟已然30年不曾相見,早先的苦難日子也已過去,她提筆寫下回信: 「這些年我們過得很好,不用掛念,你的手下庹長發留在湖南照顧了我們三十年!」

對於易祥在信中勸她再婚的事,她則表示這些年一直都是一個人,兩個孩子也已長大成人,並且都在庹長發的幫助下結婚生子,如今都過的很好。

圖片源於網絡

信中的話語只有寥寥幾句,但收到回信的易祥卻猶如被驚雷乍響一般,心中想了很久才終於記起庹長發究竟是誰! 他萬萬沒有想到曾經的手下真的信守承諾照顧了妻兒30年!

曾經也有村裏人對庹長發和陳淑珍的關系有所詬病,但庹長發身正不怕影子斜,這麽多年無怨無悔地照顧母子三人,沒有回家鄉,也沒有娶妻,僅僅是為了不辜負當年的一個承諾。

庹長發不論是人前還是私下裏都一直尊稱陳淑珍為太太,兩個孩子為少爺,直到陳淑珍反復勸說: 「長發,現在是新時代了,叫我淑珍就好。」 他才改口。

圖片源於網絡

陳淑珍臨終前,不忘再三囑托兩個兒子一定不要忘記庹長發的好,要把庹長發當自家長輩孝順,直到倆兒子再三承諾,才放心辭世,而易祥離世前,也常念叨 「長發」 這個名字,夫妻倆都明白最虧欠的就是他。

易祥去世後幾年,女兒易若蓮才終於解開心結,她透過尋找老家的親戚,找到了庹長發和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的住址,決定親自探望,了結易祥的心願。

庹長發彼時已90余歲,感人事跡引來媒體關註,並幫他找到四川的家人。面對境頭,庹長發笑得慈祥,有種看淡苦難的瀟灑,他懷念長官,尊重夫人,全然不提自已有多麽辛苦。

圖片源於網絡

最終庹長發的侄子將其接回家鄉,臨行前,易氏兄弟表示: 「您想什麽時候來,我們就去接您,兄弟倆養您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