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古代農婦報案稱軍馬吃她糧食,將軍:剖馬腹!找不到糧食砍她腦袋

2024-06-03歷史

五代十國時期有個臭名昭著的皇帝,名叫石敬瑭,是後晉開國皇帝,燕雲十六州就是在他手裏被少數民族政權竊據了幾百年。

當初他為了自保,抵擋後唐兵的進攻,不得不向契丹求援。在契丹人的援助下,石敬瑭不但抵擋住了後唐軍的進攻,還將對方滅掉,自己在汴梁稱帝,改國號為「晉」,史稱後晉。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為了獲得契丹人的支持,石敬瑭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一是他不惜自稱兒臣,對契丹百依百順,失去外交和政治上的自主權。

二是割讓了戰略要地幽雲十六州給契丹,再也無法要回。

這一來,之後的中原政權失去了天然屏障,隨時處在遊牧民族的威脅之下,時間長達數百年。

也因此,石敬瑭被稱為千古罪人,像南宋的秦檜一樣,被牢牢地釘在了歷史恥辱柱上,成為「賣國」的典型。

但是,人都是復雜的,好人也有性格缺陷,壞人也有他的閃光點。再壞的人也不是一無是處,石敬瑭同樣如此,他也有不為人知的的另一面。

石敬瑭,是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是春秋時衛國大夫石碏、漢景帝時丞相石奮的後代。

東漢末年,漢朝衰亡,關中和京城局勢混亂,其子孫後代流浪漂泊到了西部邊遠地區,定居到了甘州(今甘肅張掖)。

唐景福元年(892年)石敬瑭生於太原汾陽裏,他在家裏排行老二。

石敬瑭的父親沒有什麽能耐,收入不高,維持不了一家人的溫飽,對這個兒子的到來並不歡迎。因此,石敬瑭在家裏地位不高,屬於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那種。有什麽好吃的,父親總是讓他的哥哥吃,或者分給哥哥很多,給他很小一部份。

這樣的環境,對石敬瑭的性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讓他從小就沈默寡言。

有的時候,壞事能變成好事。石敬瑭在家裏不受寵,就很少出去玩,在家裏悶頭讀兵書,舞槍弄棒。久而久之,石敬瑭不但精通兵法,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他把孫子和吳起當做偶像,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一名將軍,指揮千軍萬馬,建功立業。

十八歲時,時任代州刺史李嗣源對外征兵,石敬瑭前去報名,順利參軍。

在戰鬥中,石敬瑭作戰勇猛,總是沖鋒在前,立了不少戰功。

李嗣源對石敬瑭很器重,把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了他,還讓他統帥精銳騎兵。從此,石敬瑭的命運開始改變,走上了金光大道。從一名將領,一步步成長,成為後晉開國皇帝。

他的人生充滿傳奇,曾經也算個英雄人物,只是後來因為跟契丹合作,人生染上汙點。

那麽,石敬瑭到底有什麽優點呢?

石敬瑭即位之後並沒有迷失自我,依舊勤儉樸素,不像別的皇帝那樣醉生夢死,聲色犬馬。

最值得稱道的,是石敬瑭判斷力強,思路清晰,斷案能力強,在擔任地方官的時候能做到公平斷案,沒有冤假錯案,讓原被告雙方都能心服口服,不會提出異議。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石敬瑭擔任常山(河北正定)軍政長官。上任不久,石敬瑭就遇到了一個案子。

案子並不大,是因為分家引起。兩兄弟分家後,弟弟不想種地,就把自己分到的一塊地賣給了哥哥。價格說好之後,哥哥說我身上沒有那麽多錢,等我回家給你拿錢。可是當哥哥拿錢過來的時候,弟弟卻變卦了,說這塊地我已經賣了,你來晚了。

原來,哥哥走後又來了一個買主,出價更高。弟弟見錢眼開,就決定把土地賣給此人。哥哥來了之後,怒斥弟弟一個閨女許了兩個婆家,太不講信義。

第二個買主一看害怕了,擔心日後會有麻煩,便想緩緩再說。這一來,弟弟不樂意了,罵哥哥胡攪蠻纏,說第二個買主優柔寡斷。很快,兄弟倆吵成一團,來縣衙評理。

縣令聽了事情的經過後,覺得這兄弟倆都有錯誤,各打五十大板。兄弟倆誰也不服,來到石敬瑭的府衙。

誰知道石敬瑭了解到事情經過之後,起身下去,對兩兄弟面帶愧疚說:「對不起,是本官的錯。「

兄弟倆一臉蒙圈:「大人,我們兄弟倆發生爭執,跟您老人家有什麽關系?您老不是在開玩笑吧。」

「我沒有玩笑。」石敬瑭認真地說,「你們這裏的素質低,不仁義,是因為我這個新任長官失職,沒有教育好你們,因此我非常慚愧!」

兩兄弟一聽,羞愧難當。

哥哥立即說道:「是我錯了,弟弟想把土地賣個好價錢,是人之常情,我哥哥的應該高興,不該阻攔。」

弟弟說:「不不不,是我糊塗,血濃於水,我不該只認錢不認人,把土地不想賣給哥哥,賣給出價高的人。」

最終,哥哥不再提出異議,土地賣給了出價高的那個人。

透過這件事,石敬瑭明白一個道理,案件的審理是否及時,是否公平,關乎地方穩定和社會和諧,不能馬虎。此後,他無論多忙,都要盡可能親自審理案件,不留積案。審理的時候,盡量做到公平、公正,體現正義,能懲惡揚善。

這天,有個民婦前來告狀說:「大人,為小民做主啊。」

「你遇到什麽事了?」

「有個士兵縱容他的戰馬到我地裏去,吃了我家的稻谷,我要他賠償。」民婦說著,一把鼻涕一把淚哭了起來,「大人,聽說您是個大清官,一定要為小民做主啊。」

石敬瑭一聽暗暗叫苦,心說這是麻煩。

一邊是老百姓,自己是百姓父母官,理應為他們做主,不然還不如回家賣紅薯。一邊是士兵,是跟自己一波的,一方的安寧就靠他們,也不能忽略他們的權益。

再說,他們手裏有槍桿子,都是一介武夫,也不好惹。

老百姓吃虧了,他們不服,影響軍民關系;可是冤枉了士兵,影響軍隊穩定,也不合適。石敬瑭聽了之後,眉頭緊鎖,思考再三,他有了主意。

他首先將涉案士兵叫來,責問道:「大膽狂徒,為何放任自己的馬吃老百姓的糧食,難道你沒有父母,他們沒有種地?不知道糧食的重要?」

「大人,冤枉啊,我的馬沒有偷吃它的糧食。」

「你怎麽保證它沒吃?」石敬瑭問。

「我的馬一直拴的好好的,而且我為了防止它吃草,還給在它的嘴上戴上了「籠子」。」士兵振振有詞地說。

石敬瑭見士兵說的有根據,不由自主點點頭說:「如果真是這樣,那你的馬確實吃不了她家的糧食。」

民婦聽了不樂意,對石敬瑭說:「都聽說大人是清官,原來不過如此,仍舊是袒護你的士兵。」

「我還沒有定案呢,只是假設。」石敬瑭沈吟了一下說道,「現在你們各執一詞,看來我只剩下一個辦法了。」

「什麽辦法?」士兵和婦人同時問道。

「把戰馬殺掉,肚子剖開。」石敬瑭說,「弄清事實之後,我將會嚴厲懲罰肇事者,是誰的問題,就砍掉誰的腦袋。」

此言一出,大家紛紛點贊,可是士兵卻堅決不同意。養一匹戰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很多糧食,還需要專門馴馬,與戰馬也有很深厚的感情,這種辦案方法的代價太高了。

但是石敬瑭不顧勸說,執意如此。

這一來原被告都慌了,民婦說:「大人,為那些糧食殺一匹戰馬不值得,我撤訴了還不行,反正糧食也不多。」

士兵也說:「大人不要殺馬了,我賠她糧食就是。」

石敬瑭不聽勸說,下令手下將戰馬殺了,把肚子剖開。結果肚中並沒有民婦所說的稻谷,婦女被嚇昏在地。

石敬瑭最終還是毫不留情,婦女屬於惡意誣告,被嚴厲懲處,人頭落地。

在石敬瑭看來,賠償那位農婦倒是沒有什麽,一匹馬一頓最多能吃幾十斤稻谷,也不值多少錢。但是如果稀裏糊塗賠償,會讓士兵不服,影響士氣。那樣的話,誰還會給國家打仗?

還有,民婦如果碰瓷成功,後果也很嚴重,因為接下來還會有更多人效仿。

那樣的話,社會風氣就壞了,人與人之間就會失去起碼信任,帶來的危害無法估量。

從這一點來說,石敬瑭做得也並沒錯,可只是僅僅是因為碰瓷,就殺了當事人,這種嚴峻的刑法未免有些草菅人命之嫌。

參考資料:

【拒禮詩】

【舊五代書·晉書·高祖本紀】